这篇文章一年多前就基本写好了,一直没用。这周五要去海南做一个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推广应用的重大汇报,整理素材看到了,就决定补充完善后发出来。之前也提过,新能源汽车不只是产品技术的问题,还有公众认知的问题,更甚至也有大部分官员、研究学者的立场观点问题。我国新能源汽车科研创新和产业发展近二十年来,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取得迅猛进步与巨大成就,但同样伴随着一些行业的质疑和批评声音存在。
第一次大范围质疑声音应该是2016年,由于行业骗补、动力电池产业投资浪潮等相关事件出现,大规模补贴刺激下、风口机遇式的产业快速发展模式再次受到行业热议,甚至有一些片面、主观、激进的行业专家、人士、媒体形成打压之风。第二次就是2018年近期,李总理前往日本参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各界不乏声音: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尤其是纯电驱动,是不是走错了、走歪了?由此衍生出了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质疑。
个人的以下观点,不是非黑即白,更不是替新能源汽车产业界表彰邀功,而是从一个产业研究者的角度,客观评价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十个成就,既算是回首,也算是鼓励打气。
客观而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从“八五”期间起步,以及2014年成为产业发展元年,2015年步入快车道,无论是在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的科技投入,还是财税激励等方面,均得到全方位、大力度的系统性扶持,总体投入金额初步估计应在1500~2000亿元。但新能源汽车作为全球范围内的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期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大力扶持,这一点毋庸置疑。全面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早,投入力度属国际前列,全产业链在众多因素刺激下迅猛发展,但这不应该成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矛盾焦点。相反,通过相关分析研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全行业主体的积极扶持和协同合作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产业产出效益远超投入,对于我国整体汽车工业乃至装备制造业、实体经济,在深度转型和变革阶段起到了重要支撑和引导作用。
在此,笔者欲通过产业经济效益、产业链发展和产业基础培育三个层面,分别从投资拉动、价值链表现、能力链健全、自主品牌、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等10个具体指标做了一定的剖析。所涉及数据非精确,仅作支撑说明用。
新能源汽车在国内新兴产业中发展增速最快、成效最为显著
“十二五”期间,国家层面确立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回顾过去五年发展成就,新能源汽车无论从产业规模、市场容量、发展增速等多方面来看,均成为“八大领域”中成就最为显著的明星产业。相比较于众多新兴产业具备较好基础,新能源汽车产业真正进入发展快车道时间较短,但目前已经成为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板块。
表1 国家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十二五”期间)
产业 | 2012年产业规模 | 2016年产业规模 | 年均增幅 |
新能源汽车产业 | 0.4万亿元 | 3万亿元 | 超过50% |
新能源产业 | 0.3万亿元 | 0.7万亿元 | 超过20% |
节能环保产业 | 2.6万亿元 | 5万亿元 | 超过15%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 1.4万亿元 | 4万亿元 | 约为30% |
生物育种产业 | 1.9万亿元 | 4万亿元 | 超过15% |
智能电网产业 | 0.9万亿元 | 2万亿元 | 超过20% |
新医药产业 | 1.8万亿元 | 3万亿元 | 约为14% |
新材料产业 | 1.2万亿元 | 3万亿元 | 超过20% |
“十三五”伊始,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也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其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突破10大产业领域之一,规划目标在2020年打造成为5大10万亿产业。总体来看,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增速依然位居众多产业前列,潜力巨大。
表2 《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产业发展预期(“十三五”期间)
产业 | 当前产业规模 | 2020年产业规模 | 年均增幅 |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 3万亿元 | 10万亿元 | 约为35% |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 1.2万亿元 | 3万亿元 | 超过25% |
电力装备 | 5.8万亿元 | 8万亿元 | 超过8% |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 0.6万亿元 | 1.3万亿元 | 超过20% |
航空航天装备 | 0.8万亿元 | 2万亿元 | 超过25% |
先进轨道交通 | 0.3万亿元 | 0.7万亿元 | 超过20%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 4万亿元 | 12万亿元 | 超过30% |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 0.7万亿元 | 1.5万亿元 | 约为20% |
农机装备 | 0.4万亿元 | 0.6万亿元 | 约为10% |
新材料产业 | 3万亿元 | 6万亿元 | 超过15% |
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投资和拉动经济发展贡献巨大
众所周知,汽车产业链长、覆盖面广、拉动作用大,而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未来核心方向,在具备原有产业链对于国民经济等重要支柱性作用外,更是积极促进了包括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充电基础设施、新型商业模式等在内的新型产业链形成和发展。面对经济的巨大下行压力和保增长调结构的历史使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此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加快催生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投资机遇,包括跨界造车资本势力在内,广泛吸引社会投资、企业投资、民间投资。
据不完全估计,自2009年“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至今,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强度(总额)已经超过1万亿元,按照投资金额/产值输出=1/3平均比例,即使考虑到部分项目分期滚动投资方式以及部分低产出甚至无效投资项目,保守计算仍已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累计超过3万亿产值规模。其中,新建整车基地或改扩建项目超过80项,动力电池产业链投资项目超过260项,此外仍有超过数百项驱动电机、充电基础设施等全产业链、全生态链投资拉动。
图1 2009~2017年(截至6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投资强度[1] 单位:亿元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经济保持稳定高质量增长,以及寻找产业升级调整突破口,各地方政府承受巨大压力,并亟需需求新的产业动能和实体经济发展抓手。总体上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原产业发达地区提供了巨大发展后劲和转型推动力,更为后发展地区提供了追赶超越的重要历史契机。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一批原来产业基础薄弱,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实现汽车产业乃至工业制造业快速集聚,区域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亮点城市。
表3 国内典型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城市区域
典型城市 | 产业年均增长 | 主要落地投资项目 | 累计投资 总额 |
常州 | 20% | 超370亿元 | |
湖州 | 12% | 乐视汽车、游侠汽车、微宏锂电池、普朗特物流车、百成电池、英纳威电池、超威、恩驰、中锂电池等 | 超500亿元 |
杭州 | 30% | 上汽、杭州长江、比亚迪、万向新能源产业园等 | 超160亿 |
南通 | - | 康迪、陆地方舟、苏通科技天丰动力电池隔膜等 | 超过100亿 |
嘉兴 | 13% | 合众、新吉奥、德国宝沃新能源动力电池、电机等 | 超100亿 |
新能源汽车相比较传统汽车在产业经济层面自主成就突出
中国汽车产业整体规模已近8万亿,其中零部件产业约为3.7~4万亿,但目前国内汽车产业面临较为严峻的产业经济价值外流挑战,外资/合资企业已形成较长时间的垄断技术、抢占市场、获取利润的优势局面。从整车角度来看,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仅为50%左右,且售价、利润等核心经济指标远低于合资外资品牌。从零部件角度看,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和关键领域,自主零部件企业散乱差小现象仍然严重,产品技术同质化导致的价格战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善,零部件产业经济向外资/合资严重倾斜。
相比较于传统汽车领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培育基本与国际同步,并在近十年来借力各级政府扶持激励和产业主体积极参与,在产业发展基本目标的经济自主层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国内完全自主的新能源整车市场占有率超过90%,尤其在新能源“三大电”、“六小电”等零部件产业方面,在保持超过70%的市场占有率外,国内自主新能源零部企业在对外合资合作中普遍占据主导地位,并积极走出国门,稳步实现全球化产业布局和市场战略。
表4 国内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经济情况对比
企业类型 不同行业 | 自主企业 | 外资企业(含合资) | 产值/利润 合计 | ||
传统汽车零部件 | 2.88万亿 | 占比:72% | 1.12万亿 | 占比:28% | 总产值:4万亿 |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 1600亿 | 占比:80% | 400亿 | 占比:20% | 总产值:2000亿 |
传统汽车零部件 | 1700亿 | 占比:53% | 1500亿 | 占比:47% | 总利润:3200亿 |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 160亿 | 占比:70% | 70亿 | 占比:30% | 总利润:230亿 |
上游装备设备和高端化、智能化生产制造系统等产业环节,已逐步受到包括《中国制造2025》在内的国家战略高度重视,深究产业核心竞争力,上游产业已成为各国工业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战略制高点。在传统汽车领域,由于众多整车合资企业、外资零部件企业在华仅为成熟产品平台引进和就近生产,以及国内自主整车和零部件产业前期模仿引进的发展路径,造成研发测试、产品生产制造工艺、质量检测保证等上游产业环节严重对外依赖。以传统乘用车自动变速器产业为例,在产品研发环节,上游产业价值链内资与外资所占比例分别为:18.1%和81.9%;在产品生产制造环节,两者比例为:26.5%和73.5%。国内自主能力几乎空白,产业价值流失极为严重。
相较于传统汽车,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从零起步,借助完全正向自主开发的经验和数据库积累,即使面临产品技术路线选择、产品品质、产品先进性能和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的众多挑战,依然为拉动和引导上游产业链起到关键性作用。目前来看,自主新能源汽车产业基本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协同高效与适应中长期发展目标,尤其在上游产业链环节,达到较好的产业价值链保护和奠定坚实支撑基础。
表5 以动力电池为例:国内上游装备设备产业经济自主能力情况
研发环节 | |||
序号 | 主要环节 | 国内自主能力 | 内外资供应商价值占比 |
1 | 电池材料体系设计 | 一般 | 15%:85% |
2 | 电芯设计及测试验证/试制 | 完全自主 | 90%:10% |
3 | 模组PACK设计及测试验证/试制 | 完全自主 | 90%:10% |
4 | 结构件设计验证 | 完全自主 | 50%:50% |
5 | 电性能验证 | 完全自主 | 50%:50% |
6 | 热仿真模拟 | 依赖进口 | 0%:100% |
7 | BMS开发设计及验证测试 | 一般 | 40%:60% |
8 | 系统设计验证 | 一般 | 20%:80% |
9 | 整车设计验证 | 完全自主 | 85%:15% |
10 | 产线设计验证 | 完全自主 | 100%:0% |
整体情况(非数字精确) | 60%:40% |
生产制造环节 | |||
序号 | 主要环节 | 国内自主能力 | 内外资供应商价值占比 |
1 | 厂房及生产线设计建设 | 完全自主 | 100%:0% |
2 | 合浆 | 一般 | 50%:50% |
3 | 涂布 | 一般 | 50%:50% |
4 | 碾压分切 | 完全自主 | 90%:10% |
5 | 卷绕 | 完全自主 | 100%:0% |
6 | 装配 | 完全自主 | 80%:20% |
7 | 干燥注液 | 完全自主 | 80%:20% |
8 | 化成 | 一般 | 50%:50% |
9 | 二次注液 | 完全自主 | 80%:20% |
10 | 激光封孔 | 完全自主 | 100%:0% |
11 | 氦检贴膜 | 完全自主 | 100%:0% |
12 | 常温静置 | 完全自主 | 100%:0% |
13 | 定容分选 | 完全自主 | 100%:0% |
14 | 模块组装 | 完全自主 | 90%:10% |
15 | PACK组装 | 完全自主 | 90%:10% |
16 | 系统测试 | 完全自主 | 100%:0% |
17 | 包装入库 | 完全自主 | 100%:0% |
整体情况(非精确数字) | 80%:20% |
新能源汽车在产业能力链安全方面远超传统汽车
安全、可控、自主、完整是国内汽车工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底线目标。但从整体产业的上中下游,以及一二三级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来看,当前国内传统汽车领域尤其是在零部件供应体系方面,产业能力链安全度方面仍有巨大短板,例如发动机燃油喷射控制系统、自动变速器、主动安全系统等,以及高速轴承、优良密封件等基础零部件和车规级基础元器件、配方性基础原材料等上游零部件。
相比较于传统汽车,国内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早,与国际主要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基本处于同一时间开展科技创新扶持和培育产业发展。发展至今,虽在高性能动力电池隔膜和正极材料、电芯单体生产一致性、高集成度驱动电机系统、全SiC电机控制器等方面仍落后,但总体而言自主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大、领域不多。总体而言,国内新能源汽车整体产业链80%以上能够实现自主研发设计、测试评价、集成匹配和生产制造,甚至在充电标准法规等众多领域达到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起到了引领作用,自主话语权突出。
传统汽车零部件体系 | 自主配套能力 |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体系 | 自主配套能力 |
发动机总成 | 一般 | 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 | 完全自主 |
自动变速器 | 依赖外资 | 机电耦合系统 | 一般 |
制动系统 | 一般 | 驱动电机系统 | |
悬架系统 | 完全自主 | 电动助力制动及能量回收系统 | 一般 |
转向系统 | 一般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 完全自主 |
传动系统 | 一般 | 车载充电系统 | 完全自主 |
空调系统 | 一般 | 电动空调系统 | 完全自主 |
电子电气系统 | 一般 | DC/DC等电器附件 | 完全自主 |
主被动安全系统 | 悬架系统、主被动安全系统等 非新能源专用零部件 | —— | |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 一般 | ||
行走系统 | 完全自主 | ||
车身系统及内外饰 | 完全自主 |
新能源汽车“中国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作为充分竞争性行业,汽车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效应代表了企业和产品的用户价值和产业链地位,更是直接代表了产品的综合竞争实力,最终成为企业和品牌生存盈利的决定性因素。一国汽车产业实力是否强大,其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都是重要评价指标。
相比较于传统汽车市场方面,借力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劲增长,甚至是部分产品实现对外出口,虽距离世界第一梯队企业和产品仍有一定差距,但新能源汽车“中国品牌”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具备较强影响力。良好的产销市场表现,将会给予国内企业在整车及零部件产品开发、迭代更新、能力积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多方面提供重要支撑,并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表6 新能源与传统汽车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份额占比情况(2016年)
传统汽车 | 新能源汽车 | |
总体占比 | 48.8% | 超过95% |
乘用车 | 43.2% | 超过90% |
商用车 | 87% | 100% |
在企业方面,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TOP20企业中,自主品牌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众泰、奇瑞等企业占据重要份额。与之对比传统汽车领域进入全球TOP20企业销量名单,丰田汽车、大众汽车等跨国集团产销均已超过千万辆,而我国上汽集团约为650万辆,但其中贡献较大销量份额的仍为合资板块,自主板块仅为32万辆。
在单个车型产品方面,比亚迪唐、秦、e6和北汽EV系列、吉利帝豪EV系列、众泰云100、奇瑞eQ、上汽e550等均进入TOP20名单,与之对比传统汽车领域进入全球TOP20产品销量的,仅有五菱宏光(11名)和哈佛H6(15名)。总体而言,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给予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和产品品牌难得的赶超战略机遇,并通过近年来快速发展,已经取得明显跨越式进步,基本实现预定目标,“中国品牌”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不可或缺。
图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企业及车型产品排名(2016年)[2]
此外,自主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同样取得显著成就。在动力电池领域,全球TOP10企业中,比亚迪、CATL等国内自主企业占据7席。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零部件,将是未来产业的核心制高点,对于细分领域的独有特点,规模效应与核心技术升级良性互动必不可少,虽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面临结构性产能过剩局面,但实现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具有中国自主汽车产业的重要里程碑式意义。
表7 全球锂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TOP10企业(2016年)
排名 | 企业 | 出货量(Gwh) | 排名 | 企业 | 出货量(Gwh) |
1 | 松下 | 7.2 | 6 | 国轩高科 | 2.4 |
2 | 比亚迪 | 7.1 | 7 | 力神 | 1.8 |
3 | CATL | 6.8 | 8 | 比克 | 1.3 |
4 | 沃特玛 | 3.2 | 9 | 三星SDI | 1.07 |
5 | LG化学 | 2.53 | 10 | 中航锂电 | 0.7 |
新能源汽车在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突破方面取得明显成就
国内新能源汽车科研开发从八五期间开始,历经十五期间“三纵三横”,十一五期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布局》,十二五期间“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进入十三五的《中国制造202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路线图》,结合各类重大科技专项和强基工程等激励扶持创新,目前来看,已经取得明显成就。其中,包括上海电驱动、宁德时代、天津力神等行业重点企业,在国家“863”项目等支持下,实现了从科研创新孵化到产业化的巨大蜕变,以及进行行业内协同联合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或者是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组建联盟抱团发展。官产学研用共同发力助推产业壮大,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并探索出众多成功案例和路径经验。
表8 国家科研创新扶持企业发展现状(非完全)
企业 | 企业现状 | ||
产品领域 | 均主持或参与 承担国家相关科研项目 | 目前企业发展情况 | |
合肥国轩高科 | 动力电池 | 2016年出货量2.4Gwh,产值10亿元 | |
宁德时代新能源 | 动力电池 | 2016年出货量6.8Gwh,产值251亿元 | |
天津力神电池 | 动力电池 | 2016年出货量1.8Gwh,产值40亿元 | |
上海电驱动 | 驱动电机 | 2016年销量1.7万台 | |
上海大郡动力 | 驱动电机 | 2015年,年产十万套系统能力 | |
新源动力 | 燃料电池 | 具备燃料电池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 |
中航锂电 | 动力电池 | 2016年出货量达0.7Gwh,收入14.14亿元 | |
深圳比克电池 | 动力电池 | 2016年出货量1.3Gwh,产值35亿元,净利润突破4亿元 |
对比而言,国内新能源汽车创新模式从上到下路径清晰,例如《中国制造202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路线图》,从产业需求、发展目标、分阶段实施路径等进行全面系统规划,从而指导国家科研资源精准配置,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和产业化输出成绩。整体来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和核心技术创新主体大部分在国内,自主知识产权及技术经验、数据积累为我所有,为我所用。相比较于传统汽车领域委外开发、核心技术缺乏、经验和数据库积累较少,具有更坚实的后续发展基础和强劲动力。
此外,近年来围绕新能源汽车的创新创业、众创空间和孵化加速等,行业间主体(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组织联盟等)、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完善扶持环境,配套激励政策,从产学研协同开发、测试验证、成果产业化、资本参与等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均建成较为完善的支撑体系。上述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探索,为自主掌握关键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并已取得突出成就。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吸引并集聚了一批全球化优势资源
同样作为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产销市场,国内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依托市场红利,都吸引了一大批全球优秀企业积极参与我国产业发展。但对比而言,两者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新能源汽车无论是资源向我聚集还是资源为我所用,均较传统汽车有巨大突破。一方面,国际新能源汽车领域优势资源,包括领先企业、人才团队(各类千人计划、海归人才)、创新成果等不断在华深化发展。其中,区别于传统汽车领域,国际优势资源在华除分享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红利之外,更多的是实现人才在华创新、技术在华研发、成果本地孵化和产品现地开发应用。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为国内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合作平台,甚至是领先于国际的产业机遇,这对于国内企业实现走出去提供绝佳的战略窗口期。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凭借雄厚资金资本实力等多方面优势,进行产业链全球研发资源布局、技术协同合作和开展投资兼并等,迅速聚拢人才、技术的全球优势资源。目前来看,对于国内企业实现全球市场开拓、经验积累、产品研发等领域突破都有明显助力作用。
表9 国内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国际合作典型案例
国内投资企业 | 被并购企业 | 涉及金额 |
天津滨海高新区(THT),国家现代能源控股(NMEH),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 | 瑞典国能汽车 | 12亿人民币 |
万向集团 | A123 | 2.6亿美元 |
美国菲斯科汽车技术集团 | 1.492亿美元 | |
安庆环新、西安高科 | 合资合作 | 6亿美元 |
中鼎股份 | Bavaria France Holding S.A.S | 1.85亿欧元 |
德国AMK | 1.3亿欧元 |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 | Emerald Automotive | 超10亿元 |
重庆小康 | AC Propulsion Inc、香港亿马、亿马先锋 | 1亿美元 |
江淮汽车、大众汽车 | 合资合作 | 50.6亿元 |
北汽集团、戴姆勒 | 合资合作 | 50亿元 |
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跨界融合、协同发展效应明显
新能源汽车是实现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最佳载体,也是汽车产品和电子控制、互联通讯、人工智能等领域协同创新、联合发展的最佳途径。进入互联网大爆发式发展时代以来,国内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自主互联网、IT等产业链企业,包括百度、腾讯、华为、阿里巴巴等在内,目前国内在移动智能互联等方面具备国际先进水平,并逐步引导全球化的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为上述领域进入汽车行业提供绝佳的路径和桥梁。发挥新能源汽车国内的市场红利、产业先发优势和国家战略、地方扶持,结合不同行业优势资源,近年来国内的企业跨界发展和融合协作,取得显著成绩。
表10 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跨界及合作案例(非完全)
企业 | 主要内容 | 涉及金额 |
百度 | 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计划2018年实现一定程度商用化 | 超200亿 |
阿里巴巴+上汽 | 设立“互联网汽车基金”,开发YunOS车载系统和大数据平台。 | 10亿元 |
腾讯+富士康+和谐汽车 | 开展“互联网+智能电动车”领域合作。 | 10亿元 |
腾讯、京东、易车、汽车之家等顶尖互联网企业和企业家共同发起设立的智能电动汽车研发生产公司 | 初期注册资本5亿美元 | |
广汽集团+华为 | 联合开发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产品。 | 未公开 |
中兴通讯+首钢公司 | 共同研发“充电+风光发电+储能+立体停车+车联网大数据” | |
福田汽车+百度 | 基于百度“智慧汽车”平台与福田智科车联网深度合作,打造面向未来的智能商用汽车。 | |
长安汽车+百度 | 人车互联和自动驾驶两大方面 | |
北汽+乐视 | 应用互联网技术与理念打造互联网智能汽车系统 | |
易到+奇瑞+博泰 | 启动互联网智能共享汽车计划,打造全球第一款全新跨界、全新理念、全新商业模式智能电动汽车易奇汽车byiVokaOS | 注册资金1000万 |
新能源汽车行业自主人才培养和应用成就显著
人才的培养和集聚应该是汽车工业做大做强的核心资源和创新的原始驱动力。整体来看,中国汽车工业发展60年,通过一系列合资合作和人才交流、海外人才归国等举措,在企业运营管理、生产制造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自主汽车人才。但客观评价,一是前端研发设计和测试评价、标准法规等方面,国内自主复合型、技能型、研发型人才依然缺口巨大,已经成为产业和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二是国内包括应届毕业生、千人计划专家等在内,具不完全统计,超过60%以上均流向合资外资企业,由于就业城市区域、职业培训体系、薪酬福利体系和品牌影响力在内,自主汽车企业长期受困于人力资源问题。
但作为新兴的、自主份额占比极高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内自主人才聚集、培养基本为我所用。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伴随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完整经历和全流程、各环节各阶段的经验教训、能力技术积累以及团队建设,虽仍不成熟,但具备完全自主能力,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产业链发展需求。
纵向来看,产业全生命周期的研发设计、测试验证、生产制造、推广应用、流通运营、充电基础设施、商业模式等环节;以及横向来看,产业规划、标准法规、政策体系、技术研发、企业管理等,国内新能源产业自主人才梯队及体系较为完整。共性方面,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自主人才成长、创新创业和工程化应用、企业化运作体制较为完善,配套鼓励政策、人才氛围和发展环境良好,将为新能源汽车的自主核心竞争力提升树立坚实保障。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全国上下的高度意识统一
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国家意志的产业发展战略,从国家领导人到相关部委、各级地方政府和从业主体、社会各界等在内,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共识。一个细分行业,能在全社会体制内形成如此广泛的舆论氛围,受到如此高度关注,在当前市场化经济体制背景下,十分难得。但作为新兴产业,尤其是当前仍处于需要政府扶持和鼓励发展阶段,各界意识高度统一,却是十分重要。
表11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重要领导批示及政策(非完全)
国家战略 | 简要表述 |
领导人表述 |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
领导人表述 | 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紧迫任务,也是推动绿色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新能源汽车”是“新经济”在工业领域一个标志性行业。 |
财政部、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 等国家部委 | 新能源汽车发展是长期不可动摇的目标,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不会改变 |
中国制造2025 | 新能源车列入十大重点发展领域 |
国家“十三五”规划 | 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2020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 |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 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壮大,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
从上述分析论证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至今,在系统全面且较大力度的各级地方政府扶持激励,和全产业链通力协同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对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工业转型、汽车产业做大做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事实证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过去20年各界高度统一的积极投入和呵护扶持,而新能源汽车产业所取得的发展成就已经超过所投入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并在占据未来产业制高点和培育自主创新能力、自主人才、自主产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具有强劲的发展潜力和巨大空间。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新能源汽车人。回首一路走来不易,唯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越来越好,自主与强大。
注释:
[1] 2017年全年数据及增长量为不精确估算:全年=半年*2。
[2]数据及信息来源于网络公开渠道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白侠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72818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