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听李书福讲话,满满的都是危机感,恐怕这才是吉利崛起的真正原因

听李书福讲话,满满的都是危机感,恐怕这才是吉利崛起的真正原因

吉利崛起了吗?其实并没有。不仅没有,事实上还差得远。但如果问你,中国最有希望崛起的汽车企业有哪些,恐怕少不了吉利。这是为什么?

image.png

吉利汽车董事长 李书福

李书福又放大话了

5月29日,浙江宁波龙湾论坛,李书福又放了一些“大话”,不过这次不是攻击同行,而是希望能合作共赢。

这和上汽集团提出的“创行者”概念有相似性。令人震撼的是,这些话出自一个民营企业家之口,振聋发聩。

李书福式大话一:“和国外同行比起来,中国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是必须面对的,不能回避的。大众、雷诺日产、丰田年产销在千万级,我们只有100多万,还是太小了。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吉利愿开放协作,讨论一切合作可能性。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机遇,也是无穷的挑战。”

“大话”二:“中国确实生产了不少车子,但和国外的同行比起来,中国的汽车工业面临的汽车和挑战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必须要去面对,而不能回避。5年以后中国的汽车产业将完全放开,没有任何门槛,外国的汽车公司完全可以在中国换一种方法来发展。 

如何用好这短短的五年时间,这既是中国汽车公司的机遇,也是一个无穷的挑战。外国的汽车公司也在做规划,如何与中国的政策相协调,如何更好的迎接五年以后的机遇,抓住中国这个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机遇。”

“大话”三:“如果不是真实的投入到这一场竞争当中来,光是炒作的话,是炒不出竞争力,炒不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

“大话”四:“只有合作,包容发展,汽车才能可持续发展;任何单打独斗,关起门来发展,是很难成功的。吉利愿意探讨跟全球产业链讨论合作的可能性,共同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专用架构模块也很愿意共享。”

当汽车圈的国企、央企还在为自家汽车品牌的生存而战的时候,私营企业主李书福却考虑起了中国汽车的未来。这样的胸襟,的确不凡。

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

李书福说,“中国确实生产了不少车子”,是多少?2017年是2,900多万辆,连续约10年世界第一了,但是有什么用?

作为观察者,你能不能听得出李书福说的这句话背后,满满的凄凉?

“中国确实生产了不少车子”,——注意,是“确实”,其后半句的意思,不用我补充你也知道了,“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李书福,这个“众人皆睡我独醒”的疯子,还在试图唤醒和他同行的人。

视评君认为,李书福绝对没有普度众生的意思,他是发自内心的觉得,干了这么多年汽车,集一国之力搞的汽车,只有这种水平,实在凄凉。

就像中兴通讯一样,只要美国宣布说,不再提供核心元器件给你,中兴通讯立马瘫痪。

汽车领域呢,核心的元器件,主要是发动机和变速箱,同样掌握在老外手里。

自主汽车,连自己的老百姓都嫌弃,为何,无非是技术不如人。再加上品牌、外观、内饰设计不如意,如果不是价格便宜,就没有人会买了。

假设老外不给中国汽车公司提供核心元器件,能不能杀死中国公司呢?

如果仅仅是发动机,显然不能。中国已经具备一定了发动机开发生产制造的能力,只是能力还比较弱,多数情况下只能给本土品牌供货。

但如果加上采孚埃、爱信、格特拉克等变速器公司,博世、大陆集团等核心零部件公司的话,只要他们稍微动一下手指头,中国的汽车公司就会喘不过起来。——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不过,也不用过于担心。跟通讯领域不同,汽车领域能找到的替代供应商会多得多,基本不会发生中兴通讯这样的事件。

但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实力极其落后,甚至在很长的时期内,远不如韩国公司,这是事实。

即便是现在,依然有很多国人宁愿买一辆现代、起亚的车型,也懒得去搭理国产车。

正如李书福所说的:“我们的43%(市场份额)都是中低端,是不赚钱的;人家的56%是中高端,是赚钱的,赚很多钱。是引领性的,原创性的。我们很多不是原创的,很多是不可持续性。”

拿目前财富世界500强排名最高的上汽集团来说,其世界排名是41位,但如果拿掉他家旗下的合资公司的品牌——大众品牌、通用旗下几个品牌,还剩多少是自己的?

2017年的数据,上汽集团旗下,自主品牌销量仅为52万辆,远不如吉利,吉利是100多万辆,但这依然不及国际上大的汽车集团的零头。

奇葩的是,上汽集团全年销量却达到了690万辆,中国排名第一。中国第一,但自家的品牌却只占到极其微博的份额,过去数十年来,——注意是数十年,不是一两年,——这种只褥羊毛不求自强自立的发展模式,以“合资合营”为代表,非常的普遍。

从某种角度讲,这种合资合营公司不过是海外汽车品牌的渠道商而已。针对这一现象,李书福曾经痛批:“汽车合资就像是吸食鸦片”。

不仅如此,上汽集团旗下的荣威名爵品牌,创立十多年了,到现在都不盈利,靠合资养着。进程非常的缓慢。

道理很简单,以前都忙着去捣鼓合资品牌,赚消费者的钱去了。躺着就能挣钱,谁还辛辛苦苦吃力不讨好去大力发展自主?

但如今,局势不同了。现在中国决定再次下降汽车进口关税,放开合作方式,欢迎外商独资建厂。国内那些稍微有点市场头脑的公司意识到了危险,开始行动起来。——以上汽集团为代表的企业,这些年开始大力扶持自主品牌。要不是这些年略有警觉,恐怕还要更惨。

吉利汽车再次来到“十字路口”

最近几年中国汽车产业界发生的几件大事,让视评君闻到了一丝浓浓的火药味。

前不久,上汽集团举办了第二届“创行者”大会,再一次强调“开放·融合·共行”;比亚迪北京车展前夕宣布向开发者开放其智能网联系统,包括开放341个传感器和66项汽车控制权;更早之前,一汽和东风宣布共建前瞻技术创新中心。

拿比亚迪来说说。此前在动力电池领域无比自傲的比亚迪,2017年起宣布向业内开放其动力电池业务。为什么?如果不开放,比亚迪动力电池业务一定会逐渐萎缩。

小小的一个汽车动力电池尚且如此,更何况如今需要更广领域的开放合作,才能玩得起来的智能网联。

上汽集团宣称自己在混合动力、纯电动、氢动力三条线同步发展,但大家都知道氢动力玩得好的是丰田。

李书福称:“我十几年来研究甲醇汽车,投入很多钱,真的是上蹿下跳。燃料电池也在研究”。但吉利的甲醇汽车,只能是一个种局部的解决方案。而吉利的燃料电池研究,究竟何种水准,没有人知道。

比亚迪一度声称自己是纯电动领域的专家,但很快,其主打的“铁电池技术”,因为能量密度低被市场无情抛弃。比亚迪不得不转到三元锂电池领域来,而这一领域的领先者同样是外企,包括LG化学,松下等等。

在新的一轮竞争面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巨子们”,依然所剩无几。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突然又“涌出了”300多家造车新势力,一起进军电动汽车。这样的乱象,让李书福彻底感觉到,一个瞎扯淡的时代来了。

于是有了北京车展期间,李书福的那句名言:“互联网公司造车就是一天到晚在瞎忽悠老百姓”。

拿新势力蔚来汽车举例,车子还没开始卖,甚至工厂生产线的检验、测试都还没好好做完,居然就传出了其将在美国融资上市的消息。

这种忽悠资本瞎折腾的事,实在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好在蔚来是在美股上市,如果上市成功,割的是美国的韭菜。

但是蔚来汽车之外,全国各省市、数百家品牌一起来投汽车领域,重复建设、重复投资令人叹为观止。光一个宝能集团,短短半年内就宣称规划投资1,800亿人民币做新能源汽车。

这种是个土豪就能干汽车的现状,估计让李书福实在是有些看不懂。

一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走到今天的吉利汽车,如果不是李书福无处不在的创新精神和忧患意识,吉利汽车何德何能能有今天的地位。

但就是这样一个企业,恐怕也有被“门口的野蛮人”依靠资本、依靠所谓的“模式创新”砸个粉碎的危险。

而反观海外车企,无论是在传统的发动机、变速箱领域,或者在动力电池、燃料电池领域,一步一步走得竟是如此的扎实。这也难怪李书福近年来要如此振聋发聩反复呼吁了。

但,乱象已经铸就,残局已经搭建完成,最后解局的,恐怕还得靠中国的韭菜。

中国汽车产业,再一次来到了十字路口。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视评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69392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75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