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无人驾驶大会战,传统车企与互联网企业谁更强?

无人驾驶大会战,传统车企与互联网企业谁更强?

现如今的汽车行业最热门的无非两样事情,一是新能源汽车,二是自动驾驶汽车。而现如今传统车企与互联网公司都盯上了无人驾驶这块盈利面日益明朗的大蛋糕上,BBA、通用、丰田、谷歌的Waymo、、百度、Uber等等在原有领域上已有建树的大企业为何都想着破冰?

无论你是否相信,在未来人们实际想要拥有汽车的欲望会越来越低。就以现如今为例,无论何时想要用车,只需要通过一些手机软件就可以预约到车。从理论上而言,如果当自动驾驶真正投入到我们实际使用当中时,很多人的生活出行方式也会随之而改变。同时也意味着,其实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并投入使用,和消费者的接受与否并没有绝对关系,因为它是趋势所选的更安全便捷的出行方式。

全自动驾驶技术的出现必定会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同时它肯定也会像我们接受其他新事物时,引起我们的排斥、好奇、接受等多种情绪,来作为铺垫从而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早在20多年前,各大高校和大公司的研发部门就已经开始了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了,并且从表面上看,概念、技术并无两样。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无人驾驶这座隐形的金山逐渐吸引了各路“淘金客”。

都是做无人驾驶,你更看好传统车企还是互联网公司呢?

传统车企有造车基础

在传统车企当中以BBA为例,奥迪(A8)以宣称拥有了L3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而宝马7系奔驰S级都也具有了L2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不难看出相对于互联网造车的“超智能”,传统车企的举措还是比较保守的,毕竟做的是汽车而不是手机,安全很重要。

传统车企造车技术成熟:毫无疑问未来将会是属于自动驾驶的。而无人驾驶的前提就是汽车,相信没有什么互联网公司会比这些“老油条车企”更懂得如何造一台更好的汽车了吧。追溯汽车文化的本质,造车不止是概念,其中涉及到很多工艺、材料技术、整车动力总成、制动系统,行车系统,这些都是互联网公司很难独立完成的。在技术和理念方面,比如底盘、悬架、安全、人性化角度,传统车企有互联网公司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安全、成本、开发时间方面的妥协,会给人造成传统车企的自动驾驶技术不如互联网公司的错觉。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传统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积淀相比互联网公司有过之而无不及。

传统车企量产化优势:在量产这件事上,互联网公司同样无法与根深蒂固的大牌汽车厂比,而且量产带来的好处,对消费着和车企来说不言而喻。在很多科研当中,大量的实验数据是技术上升的根本途径,而自动驾驶技术也不例外,传统车企可以利用量产车上的传感器获取数据,从而进行计算以获得技术提升。对比谷歌的Waymo,数据采集都是在测试车上完成,这个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可信赖度就完全不可与传统车企相提并论了。很重要的一点是,待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市场投放时机良好时,传统车企便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快速的用产品来覆盖市场。而互联网企业则需要花费大笔资金新建汽车产业链或出卖技术与传统车企分摊利润,同时传统车企仍可以用更好的基础技术支持与量产带来的低成本逼退互联网企业。

互联网企业研发无上限

更强的软件开发能力:某种程度而言,传统车企的优势是互联网企业的软肋,而互联网企业的优势何尝不是传统车企的罩门。现如今网络科技发达,同时互联网公司相比于传统车企在软件开发方面的技术积累可能不止强一个数量级,这就同车企在造车方面拥有的技术、经验一样。互联网公司拥有更为丰富的软件开发经验和强大的人才储备,高效率的软件开发和测试流程,能更早地实现自动驾驶的功能。不同于传统车企依靠现有的V模型进行无人驾驶功能开发,互联网企业可以更好更灵活的对自动驾驶技术进行把控,并且紧跟乃至引领智能网联的发展,这一优势在今后会被进一步放大。

自动驾驶技术更加先进:虽然目前而言,传统车企没有感受到太多外来冲击,仍保持稳扎稳打的做派。反观互联网企业,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专利技术不及传统车企的多,互联网企业以开发技术为核心,在自动驾驶领域还没有明确的商业计划,更没有像传统车企一样对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从预算到量产等等方面有完整而系统的规划。正是没有量产的交付压力,很多互联网公司在推进无人驾驶方面更具魄力和开拓性,敢于直接跳过L3,做L4甚至L5级别的自动驾驶。在技术上也能专注于更前沿的技术研究,推动自动驾驶整体技术的进步。

现在的无人驾驶虽然看起来很热闹,但是背后的商业盈利模式并不多。

一是以GM为代表,计划将产品卖给共享车辆运营商的方式盈利,按照预计,Uber、lyft、滴滴等公司有意愿在现有产品上多付出1500-3000美金来升级到L4级别的自动驾驶,从而节省下来雇佣驾驶员的成本。当然,无人物流车也属于这一类。

二是以特斯拉的Auto Pilot为代表的,其实也就是这一家,将自动驾驶技术作为舒适性配置,通过向客户收取年租服务费来进行销售,虽然现在的特斯拉还称不上L4。

互联网公司可能在软件开发和建立出行生态上碾压汽车企业, 但毕竟无法在造车这块抗衡具备强大技术、经验的传统车企。造车,不仅仅是做无人驾驶已有八九年历史的Waymo的软肋,也是所有互联网公司的软肋。互联网公司要么自觉站队,与车企合作开发;要么主动投入车企的怀抱,被车企收购,诸如合作阵容:BMW + Intel + Mobileye + Delphi,Volvo + Uber。当然还有收购大军:Ford + Argo,GM + Cruise。

所以,真正能把自动驾驶快速落地,让汽车一步步“进化”的,还是实力雄厚的传统车企。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道哥说车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64927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5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