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2000名工程师四年磨一剑,这款价值20亿美元的芯片能给英伟达带来什么?

2000名工程师四年磨一剑,这款价值20亿美元的芯片能给英伟达带来什么?

I am AI。

在一段人工智能自我介绍的视频过后,英伟达CES 2018展前发布会拉开了序幕。与往年相同的是,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仍旧是一袭黑色的皮衣;与往年不同的是,在今年发布会1小时30分的时长中,刨去开头接近3分钟的播片,老黄用来讲解曾让英伟达发家致富的游戏领域的时间仅有10分种。而剩下的77分钟,全部被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所占据。在发布会的PPT中提到,游戏产业未来的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000亿美元,而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则分别为3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看来,英伟达这次真的决定赌上一切全力布局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了。

回炉重造后的全新Drive Xavier

其实早在2016年的GTC欧洲大会上,老黄就拿出了全新的Tegra处理器——Xavier。这个以X战警中X教授的名字命名的芯片拥有8颗ARM核心,CUDA核心数量达到了恐怖的512个,拥有72亿晶体管,并且功耗仅有20W。之所以用Xavier为这个芯片命名,笔者猜想这或许是英伟达希望Xavier能够像X战警中的X教授一样拥有“心灵感应”的神奇能力,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行为。

电影中经典的Xavier教授形象

但对于从来不计功耗的英伟达来说,这款芯片似乎还不是那么令人满意。英伟达从来不为了那一点点功耗而牺牲掉产品的性能。所以此次CES 2018的发布会上,老黄再次拿出了这款“回炉重造”之后的Drive Xavier。全新Xavier虽然名称没有什么变化,但在架构和性能参数上已经与2016年版相差巨大了。不仅在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3,并且在各方面性能都超过了曾经的Xavier。它采用了12纳米FFN制程,整体功耗仅为30W;拥有定制架构的8核CPU,10宽度的超标量,支持双模式;搭载了英伟达全新Volta架构的GPU,CUDA核心数512,拥有1.3TFlops的浮点运算能力;自带ISP、DLA、PVA等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加速器,并且自带视频编码解码处理器。

“这款芯片的能效相比上一代架构提升了15倍,它每秒可以执行30万亿次的深度学习计算,只需要一颗Xavier,就能够支持一辆L3到L4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行驶。”可以说,这款芯片再一次制霸全球,难怪老黄忍不住用“史上最强”来形容它。

黄仁勋表示,Drive Xavier是2000名工程师耗时4年,投入金额达到20亿美元的产物,同时这款怪兽级芯片将会在2018年第一季度流片。也就是说,或许在2018年内我们就能看到搭载着这款芯片的自动驾驶车辆。这种押宝式的研发投入和不顾一切也要尽快投产的疯狂行为只能说明,这个体量庞大的半导体公司将会以“雷霆万钧”之势驾临自动驾驶行业,而所有试图与它竞争的对手都将被彻底打败。

软硬兼施:Drive AR和Drive IX

好马都要配好鞍,一个好硬件自然也需要优秀的软件搭配才能真正产生价值。在此次发布会上英伟达不仅仅带来了一匹好马,也同时带来了能够配得上这匹马的马鞍——Drive IX和Drive AR。

Drive AR

HUD技术的发展让汽车前挡风玻璃再也不只是用来“挡风”,而AR技术的崛起则让HUD变得更有用武之地。此次英伟达发布的Drive AR就是这样一款能够让AR进驻汽车的开发套件。在发布会现场,英伟达展示了利用Drive AR如何让自动驾驶车辆的“思考过程”具现化。比如利用HUD在前挡风玻璃上(或者特制的后视镜和全液晶仪表盘上)投射出自动驾驶系统当前的计算机视觉,让驾驶者能够知道它关注着周围哪些车辆,识别到了哪些行人,是否注意到了前方路口即将变成红色的信号灯等等。

而对于更进一步的应用,Drive AR还能够在驾驶途中通过上述的一些“屏幕”来与驾驶者进行交流,提供沿途信息、标记周遭行为异常的车辆以及可视化的智能导航系统等等。有了Drive AR,车内的娱乐和智能驾驶可以得到十分广泛的拓展延伸。

Drive IX

Drive IX是一款基于车内场景的人工智能应用平台。它能通过车内外的各种传感器,监测驾驶者是否处于疲劳状态,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同时全方位的保护驾驶者的安全。在发布会开场的3分钟播片之中其实已经把Drive IX的功能做了实际场景说明,笔者特别找来了这段视频让大家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Drive IX到底是什么。

虽然这些功能看起来都非常“简单”,甚至个别功能已经在同级别的很多车型上有所体现,但却代表了英伟达试图让人工智能从“车外”进驻到“车内”的战略目标。相信在未来汽车场景化的概念越来越清晰的时候,英伟达还会基于这个应用平台延伸出更多更有意思的功能。

千变万化的虚拟测试场景

自动驾驶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安全,无疑是一个需要无限趋近于绝对安全的系统。而为了达到完全自动驾驶,至少需要100亿公里以上的里程测试。即使用100辆真实汽车组成车队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测试,这个时间也要花费超过190年的时间。组织更加大规模的车队显然不太现实,那么为了积累测试里程,模拟仿真引擎测试成了众多自动驾驶开发者和研发公司的唯一选择。而此次英伟达公布的“英伟达安全架构”就是一套可以实现安全测试的系统。

这套系统利用DGX服务器打造出一个虚拟的驾驶环境,工程师可以随意调节虚拟场景中的各项参数来进行各项测试,并且还能够输出特定角度的图像数据记录。利用这些图像数据,工程师就可以让车载自动驾驶平台在虚拟环境下进行反复训练,以达到最优的效果。比如在发布会现场的演示中,英伟达的工程师就像是“上帝”一般随意的改变着虚拟场景中的日照强度和光线射入角度等参数,这样做能够创造出很多对自动驾驶系统来说非常有挑战性的困难,比如曾经让特斯拉的摄像头无法分辨白色卡车的“大逆光”。也可以调整测试车辆上搭载的传感器的位置,来寻求一个最佳的探测角度。甚至工程师还会让另一辆汽车故意“危险驾驶”来靠近测试车辆,来测试自动驾驶系统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成立联盟意图“一统江湖”

在发布会的最后一点时间中,老黄洋洋得意的提到了目前英伟达自动驾驶平台已经于320家企业达成了战略同盟。这其中既有传统的汽车制造商,也有不少互联网企业的身影。像百度的Apollo 2.0、采埃夫的Pro AI未来都将使用英伟达全新的Drive Xavier。同时英伟达也与Aurora展开合作,将基于全新的Drive Xavier打造可拓展的模块化L4、L5级自动驾驶硬件平台。当晚,大众乘用车的CEO赫伯特·迪斯亲临现场为英伟达站台,双方宣布将在未来就自动驾驶之外的智能驾驶领域展开合作。基于Drive IX平台,大众的I.D.系列车型将会实现非常丰富的智能辅助功能,而据推测这套系统将很有可能搭载在大众集团的I.D.Buzz量产车型上。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研究的深入,无论是汽车制造商还是从事自动驾驶研发的科技公司都认识到了一个问题:在自动驾驶这条路上,选择当一只“独狼”似乎难以成事。所以不少实力雄厚的企业纷纷举起了手中的大旗,试图通过联盟来组成良好的上下游体系,同时有效的分担研发成本和风险。在这些企业之中,英伟达的联盟看起来已经“初具规模”,拥有百度Apollo这样的盟友就已经足以让英伟达在未来中国市场站稳脚跟,而大众的加盟又让他有了来自欧洲的强援。面对这只已经张开饕餮之口,试图统治自动驾驶行业的巨鳄,不知道留给它竞争对手的时间还有多少呢?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科技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60944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5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大牛作者

汽车科技

用科技的视角解读汽车,未来·科技·车生活,尽在汽车科技。微信公众号搜索“汽车科技”发现更多。

  • 158
    文章
  • 8475
    获赞
阅读更多文章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