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7日,业界揣测已久的事情终于坐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当天在官网上正式公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通知表明,在国务院2000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在“暂行”长达16年之久后,即将正式上升为法律形式。
图1 财政部官网关于征求车辆购置税法意见的相关通知
根据该通知透露的相关信息,可以从中明确以下几项重要事宜:
1、自2018年开始,车辆购置税的税率将定为10%,征收对象改为汽车、摩托车、挂车和有轨电车等4类。
2、具有免征或减征购置税的对象只有外国使馆相关用车、军队或武警装备车辆、固定装置的非运输车辆、国务院批准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的免税或减税车辆四类。
3、2001年至2016年,全国累计征收车辆购置税22933亿元,年均增长17%,其中2016年征收车辆购置税2674 亿元。
直白的说,这三点透露的意思就是:明确哪些车该多少税,明确不交或少交的条件,车辆购置税是重要财政收入、轻易不能免。
一、前程回顾
这个通知一经发布,顿时引起行业关注和议论,不少人将其与“2017年底确定取消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征收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相联系起来。中汽协作为行业组织,还为此上书国务院,阐明行业对税费政策的相关意见和诉求。
这个政策很重要吗?为何行业会对其如此紧张、稍有风吹草动就草木皆兵?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过去两年购置税政策的变化情况。
自2010年6月至2015年,中央财政通过“节能惠民工程”对1.6升以下节能型乘用车(含汽柴油、混合动力和双燃料汽车),按每辆3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定额购置补贴。
在最后一批节能惠民车型补贴结束后,2015年9月29日,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从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该政策随即报送人大备案并予以实施。按照相关政策,小排量乘用车的购置税率2016年为5%, 2017年延续为7.5%、2018年则恢复为10%。1.6升以下车辆购置税减半优惠政策的出台,实际上是变相延续了此前的节能惠民补贴,不过是从补贴形式转换成税费减免形式。
图2 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优惠政策示意
自2010年开始至今,1.6升及以下排量汽车享受的政策优待对我国汽车工业总体进程、市场格局、产品结构、技术路线均产生了十分重要而且深远的影响(实际上,2009年还单独有过一段购置税减半时期)。其历时时间之久、资金规模之大、受众层面之广、产品数量之多,前无古人,估计也极难有来者。
所以,如果2018年正式执行车辆购置税率10%的政策,国务院不对1.6升以下排量乘用车进行特殊“豁免”,小排量乘用车将首次面对既无补贴、又无税费减免的“断奶”情形。如此一来,小排量还能不能过得好?过得不好的话谁又能过得好?不好与好的程度又各如何?一系列问号当然会在产业各界的脑海中不断盘旋。
二、影响分析
有没有“断奶”、“断奶”带来哪些利好与利空,简单的拍脑袋是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必须宏观与微观统筹考虑。
· 宏观层面,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的重中之重,小排量汽车的优惠不能挤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空间。
从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的定调,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措辞均可看出,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其战略定位远高于小排量汽车。因此,一切的政策设计必须服从于这个基调,不能有所冲突。
新能源汽车目前主要享受的优待政策是:购车补贴、购置税及车船税减免,而购车补贴政策又在以每年20%的幅度快速减少,照此思路来看,也就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相对小排量汽车的政策优势在急剧缩小,如果继续维持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减免待遇,无疑会使得原本就困难重重的“202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规模”的目标遭遇小排量汽车的严重分流,从而更加遥不可及。
这显然是与政策初衷相违背。从“一切以新能源汽车为大”这个基本点出发,中止小排量汽车连续多年的“喂奶”行为已经是极大概率的事件了。
· 微观层面,购置税优惠“断奶”,会给不同的车型板块带来不同影响,有的利好,有的利空。
1、总体:需求提前释放,乘用车总体销量将遭受打压
2015年9月购置税减半政策发布,同年10月小排量乘用车市场即受到强烈刺激,单月销量猛增近20万辆,同比增速从负的0.47%反转至17.1%,拉动乘用车大盘销量劲增13.3%。此后,小排量乘用车占比一路高歌猛进,到2016年底已升至72.2%,成为乘用车市场绝对主力,支撑乘用车总体销量创下2437.70万辆的新高。
乘用车销量 | 小排量销量 | 小排量占比 | 乘用车增速 | 小排量增速 | |
2015年9月 | 175.12万辆 | 114.94万辆 | 65.6% | 3.3% | -0.47% |
2015年10月 | 188.15万辆 | 133.62万辆 | 69.0% | 13.3% | 17.1% |
2015年11月 | 219.68万辆 | 155.66万辆 | 70.9% | 23.7% | 29.0% |
2015年12月 | 278.55万辆 | 173.07万辆 | 70.9% | 15.4% | 26.9% |
2016年全年 | 2437.70万辆 | 1760.70万辆 | 72.2% | 14.9% | 21.4% |
2017年1-6月 | 1125.3万辆 | 769.7万辆 | 68.4% | 1.6% | 2.6% |
图3 2015年9月-2016年乘用车总体销量情况
究其原因,是因为此前的节能惠民补贴金额是固定的3000元,而新政策下,以一辆12万元的小排量乘用车为例,10%税率需缴纳1万元左右的税费,而5%的税率则仅需缴纳5000元左右的税费,中间价差达到了5000元,比节能惠民补贴反而高出2000元。利益当前,谁能经得住刺激? 但我们再看看上图中的数据,非常明显的是2015月12月总体市场已经开始出现环比下降,2016年至今则是持续走低,小排量的占比已经降到68.4%,这是市场需求提前透支的结果在逐步显现。
由此可以预计, 2018年购置税彻底“断奶”后,小排量占比非常容易降低至2015年9月的65.6%,甚至跌破60%大关也并非危言耸听。在唯一享受政策优待的新能源汽车规模尚小的背景下,小排量这台最重要的增长引擎失速将严重挫伤汽车总体市场。
根据上半年销量约占全年46%、无刺激政策情境下2016年/2017年/2018年原定增速3.5%/2%/1%、2016年及2017年提前透支需求、2018年-2020年逐步消化需求透支来预计,2018年“断奶”后的国内汽车总体销量有可能重挫至2247万辆,消化透支的结果就是增速由正转负,跌至10%。实际上,这并非不可能,毕竟2016年税率由5%增至7.5%,乘用车总体增速已经暴降了12.3%!
表1 2018年乘用车总体销量预测
实际销量 | 实际增速 | 原定销量 | 原定增速 | |
2015年10-12月 | 686.38万辆 | 22.5% | 583万辆 | 4% |
2016年 | 2437.70万辆 | 14.9% | 2082万辆 | 3.5% |
2017年 | 约2500万辆 | 2.6% | 2124万辆 | 2% |
2015-2017年透支 | (686.38+2437.70+2500)-(583+2082+2124)=835万辆 | |||
2018年 | 2525-835/3=2247万辆 | -10% | 约2525万辆 | 1% |
2、产品:市场由政策主导向需求主导转变,小排量乘用车优势不再,中大排量的中级车、SUV将进一步受到青睐
按照乘用车总销量2247万辆、小排量占比65%来计算,2018年小排量乘用车销量占比很有可能低至1460万辆。此前小排量占比冲破70%比重是政策强势主导,而非市场需求的真实反应。在小排量政策优势取消后,此前被其“抢食”的市场是否会重新崛起?这也需要数据来说话:
表2 2010-2016年不同排量的乘用车规模占比变化情况
排量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ZEV | 0% | 0% | 0% | 0.1% | 0.2% | 0.4% | 0.7% |
1升以下 | 5.8% | 5.3% | 3.9% | 2.5% | 1.6% | 0.7% | 0.5% |
1.0-1.1 | 4.5% | 4.2% | 3.2% | 2.2% | 1.4% | 0.7% | 0.5% |
1.3-1.4 | 12% | 13% | 12% | 11% | 10% | 10% | 6.7% |
1.4T-1.6T | 2% | 2% | 3% | 4% | 6% | 9% | 13% |
1.5 | 13% | 15% | 16% | 17% | 17% | 20% | 22% |
1.6 | 28% | 27% | 29% | 29% | 30% | 25% | 23% |
1.8T-2.0T | 4% | 5% | 7% | 7% | 7% | 9% | 10% |
1.8 | 8.5% | 7.2% | 6.7% | 5.8% | 5.7% | 5.9% | 5.1% |
2.0 | 14% | 15% | 15% | 16% | 16% | 16% | 15% |
2.3-2.5 | 8.4% | 7.4% | 6.8% | 6.5% | 5.4% | 4.0% | 3.3% |
2.5+ | 2.2% | 2.2% | 2.0% | 1.8% | 1.5% | 0.6% | 0.6% |
*数据源自乘联会
从表2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大幅萎缩的市场有1升以下(萎缩5.3%)、1.0-1.1(萎缩4%)、1.3-1.4(萎缩5.3%)、1.6(萎缩5%)、1.8(萎缩3.4%)、2.3-2.5(萎缩5.1%)、2.5+(萎缩1.2%),合计萎缩29.3%。而大幅增长的市场则有1.4T-1.6T(增长11%)、1.5(增长9%)、1.8T-2.0T(6%),合计增长26%。
再进一步分析——1升以下、1.0-1.1、1.3-1.4三个1.6升以下级别车的内部萎缩主要由以下几方面造成:紧凑型及SUV发力、1.2T-1.4T增压机型扩张、纯电动切入,而与1.6升政策关系不大;1.6升的萎缩则和1.5升、1.4T的崛起有很大关系,在欧洲前期主导的DownSizing技术路线下,不管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车企纷纷转向小排量+涡轮增压的技术路线,但无论如何变化,均是1.6升以下的内斗。
真正受到压迫的市场是1.8升,大部分原有车型为了抢食1.6升以下的优惠政策蛋糕,纷纷切换成1.4T、1.6T动力形式,更有甚者还推出了1.2T的动力形式,这与欧洲最初的DownSizing初衷完全背离,是为了迎合政策、钻政策漏子的畸形产物。3.4%的降幅也构成了1.6升及以下占比提升(2015年9月-2016年底累计提升6.6%)的主力。
另外2.3升以上萎缩掉的6.6%,则大部分转入了1.8T-2.0T区间,毕竟如此大的排量,再强大的DownSizing也无法Down至1.6升以下,因此也与1.6升政策关系不大。
那么问题来了,1.6升以下还有6.6%-3.4%=3.2%的增幅是从哪块挤出来的?实际上,这是2.0升让出的空间,原本按照市场节奏,2.0升的占比应该从14%逐年提升至17%,但在2015年戛然而止,核心原因就是1.5T、1.6T机型的替代。
所以结论是,1.6升政策真正的影响是让原本1.8、2.0这种车型变为了1.4T、1.5T、1.6T。但是1.6升购置税率恢复为10%后,这些1.4T、1.5T、1.6T并不会完全退还原来在政策主导下侵占的市场,因为发动机的开发、定型、匹配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技术路线一时间难以切换。真正会上演的是1.6T这种擦边球机型恢复为1.8T或与混动匹配1.8升、2.0升自然吸气机型,以追求更好的动力表现。
排量变化的同时,车型也会变化,原本为迎合政策开发的小车型会让位于更受市场欢迎的大空间、大尺寸车型,这是目前中国市场的特殊需求,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也就是说,因消费升级、二胎政策等环境变化会与小排量优惠取消政策相重叠,带来的中级车、紧凑型及以上SUV会进一步火热。
至于大排量所带来的油耗问题,实际上根本不用过多担心。一是因为中国工况即将施行,小排量增压机型在NEDC工况下的能耗优势将被削弱,合适排量的增压机型反而会获得更好的表现。二是即使油耗增加,CAFC值也会由新能源汽车积分去解决。
说到这里,智电汽车还要吐槽一下部分由1.8、2.0等排量切换成1.5T、1.6T车型,百公里烧着十几个油,还好意思拿节能惠民补贴和购置税减免待遇,好意思吗?
图4 部分车型动力切换与实际能耗表现
3、能源:新能源汽车占尽利好,占比将加速提升,纯电动主打1.2升以下市场,插混则将主攻中大排量SUV
小排量购置优惠减少后,将对新能源汽车构成重大利好。部分原本会购置小排量车型的车主将被分流至新能源汽车领域,而积分政策将推动供需两方实现有效对接。
具体来看,1.2升以下的小型车、微型车市场将进一步加快转向纯电动,而车企则会通过补贴、购置税减免、车船税减免、积分交易来加强销售端的竞争力,3-5年内1.1升以下微小型油车占比将接近于0,而纯电动微小型车很快会很快突破1%的大关。
即使税率回调,2.0T以上排量的机型也不会得到明显的利好,反而会不断萎缩,原先应用该类机型的高油耗、中大型SUV,则会部分转向插混技术路线(或者混合动力技术路线),1.4T/1.5T/1.6T/1.8T+PHEV或者1.8/2.0L+HEV的形式会愈加普遍。
4、后市场:二手车将受到一定程度利好,2018年增长率破30%是大概率事件
根据新税法中第九条规定:“车辆购置税实行一次征收制度。购置已征车辆购置税的车辆,不再征收车辆购置税”。这意味着二手车对新车市场的购置税优惠待遇得到保留。而参照以往的新车增长率和二手车增长率来看,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生相克”。
导致该现象产生的核心原因是市场需求是一定的,而供应量则在不断调整变化,所以存在相互挤压。在小排量购置税优惠取消后,一部分车主会转向无需缴纳购置税的二手车市场,这也将进一步提升目前二手车的火热程度,2017年6月二手车增长率已经超过20.30%,按此情形估算,明年二手车增长率超过30%将是大概率事件。
图5 近年来新车市场与二手车市场变化情况对比
5、行业:自主车企优势不再,正面竞争与冲破天花板成必然选项,必须用好新能源这把宝剑
不得不说,前几年自主品牌还是很好地发挥了本土优势,在政策把握方面更加精准,迅速改变产品结构布局,推出了更多的1.6升以下排量的车型,也就享受了更大的政策利益。当然,这与前期自主品牌自身积累薄弱,尚无法真正在中级车、中大型SUV等方面与外资较劲也有很大关系。
图6 2016年部分车企产品结构对比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现象将很快终结,1.6升政策给予自主品牌的温室期已经行将结束,断奶后的自主品牌必须在中级车、中大型SUV等外资品牌的老根据地,也就是20万元以上的天花板市场与外资无差别、无任何约束条件地掰手腕。
这是自主品牌能否真正存活的大考验,要想通过这一考验,就必须用好新能源汽车这把尚方宝剑:一方面要更加精准的迎合20万元以上消费者需求,开发出更大气的外观、更精美的内饰来PK外资品牌;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能源汽车的积分优势,有效弥补大尺寸所带来的油耗压力,给自主品牌实现错位竞争创造条件。
所以总结起来,新的购置税法一旦推出,受到利好的分别是中大排量车、新能源汽车、二手车、外资品牌,利空的则是总体销量、小排量、自主品牌。
三、政策建议
分析完毕,智电汽车还是要对政策提几条建议:
1、智电汽车支持断奶,但建议延缓一年7.5%的税率优惠,并明确告知车企,避免断崖式下滑对汽车产业的平稳发展和运行产生过重打击的同时,给予各方足够的缓冲和应对时间。
2、若延缓优惠,必须摒弃单纯考量1.6升排量的标准,必须对整车能耗水平进行划线,杜绝高油耗车型通过简单的DownSizing作弊式拿到为节能减排而生的购置税减免优惠,大车配小排量增压既不节能、同时也是另外一种形式上的“骗补”!
3、赞成自主品牌通过新能源积分来实现错位竞争、攻克20万以上天花板市场,但建议一定程度降低新能源汽车积分抵扣油耗积分的比例,避免自主品牌过度“享受”积分红利。
4、切实发挥油耗法规的管控作用,加严对高油耗车型的核算标准,防止高油耗车型疯狂逆袭,并通过以罚代补的形式切换推力,助力汽车工业持续开展节能减排。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智电汽车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55297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