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首起自动驾驶死亡案调查结束:NHTSA还特斯拉清白,Autopilot没有功能缺陷

首起自动驾驶死亡案调查结束:NHTSA还特斯拉清白,Autopilot没有功能缺陷

今天,美国高速公路管理局(简称 NHTSA )结束了对于2016年3月全球首起自动驾驶致死事故的调查案件。历经6个月调查,NHTSA判断这起特斯拉(Tesla)Model S车祸中,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并没有缺陷,也不需要进行安全召回。同时他们还发现,在Autopilot系统中的Autosteer功能开启以后,特斯拉汽车的事故率降低了 40% ,而Autosteer是Autopilot最重要的部分,它能够在常规条件下实现对汽车的自动驾驶。

2016年5月9日,美国俄亥俄州40岁男子Joshua Brown,一名前海豹突击队队员,特斯拉的狂热粉丝,死于一起Model S与大货车相撞的惨烈车祸,当时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处于开启状态,而有证人证明撞车前车内传出电影声。

对于这起全球首例在自动驾驶情况下致人死亡的车祸,特斯拉在 1 个多月后才向公众披露,并发布事故报告,其中有如下描述:

按照我们的标准流程,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特斯拉就通报了 NHTSA。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当时 Model S 行驶在一条双向、有中央隔离带的公路上,自动驾驶处于开启模式,此时一辆拖挂车以与 Model S 垂直的方向穿越公路。在强烈的日照条件下,驾驶员和自动驾驶都未能注意到拖挂车的白色车身,因此未能及时启动刹车系统。由于拖挂车正在横穿公路,且车身较高,这一特殊情况导致 Model S 从挂车底部通过时,其前挡风玻璃与挂车底部发生撞击。假使当时车辆发生的是正面撞击或追尾事故,即便在高速行驶条件下,Model S 先进的防撞系统都极有可能避免人员伤亡的发生,因为在此前的很多起事故中,Model S 都有过如此表现。

需要指出的是,特斯拉自动驾驶功能在默认状态时是关闭的,而在被开启前,驾驶员都会被要求选择接受,车辆才能开启自动驾驶功能。这一系统是一项新的技术和处于公开测试阶段。根据选择页面的说明,自动驾驶"是一项辅助功能,要求驾驶员双手始终握住方向盘"。此外,每一次自动驾驶启动时,车辆都会提醒驾驶员"请始终握住方向盘,准备随时接管"。系统还会时刻检查以确保驾驶员双手不离方向盘。如果系统感应到驾驶员双手已离开方向盘,车辆则会显示警示图标或发出声音提醒,并逐步降低车速,直至感应到双手在方向盘上。

2016 年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这两个领域里最重要的事件一定都包括了这起车祸致死案。它让人们第一次从狂热的技术崇拜和对未来大数据生存方式的美好愿景中抬起头来正视一个这样的现实:任何企图改变现有运行方式的改革都有着无法避免的阵痛,对于未来导向的生活方式来说,技术普及初期的不稳定,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的不协调、不适应就是这种阵痛难以避免的原因。

在对于这起事故的调查里,NHTSA 的缺陷审查部门获得了所有 2014 年到 2016 之间出厂的 Model S 和 Model X 里程及安全气囊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包括所有出厂配置自带 Autopilot 的车型以及通过系统升级而具备 Autopilot 功能的车型,并分析启用 Autosteer 前后,平均每百公里的事故(Crash)数量。最终结论是,启用了 Autosteer 以后,事故比例下降了 40% ,从每百公里 1.3 起事故降低为 0.8 起。

安装 Autosteer 前后百公里事故数据对比

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特斯拉是主张从半自动驾驶逐渐过渡到全自动驾驶阶段的,对于自动驾驶系统,恰当的使用再辅以适当的人工介入将会比较安全,而 Waymo 等则打算一步到位的实现全自动驾驶,他们认为人工控制与系统自动驾驶的切换存在安全隐患。显然这次调查的结论有力的支持了特斯拉的技术观点。

在 NHTSA 的调查中,他们重现了事故现场,经过测试认为,Model S 的 Autopilot 至少要在识别障碍物以后 7 秒钟才会采取措施,因此这再次验证了调查的主要结论,Autopilot 和其他的 ADAS(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一样,需要驾驶者对驾驶环境保持持续而专注的观察才能有效避免事故。在审查了 Model S 的人机交互页面设置以后,NHTSA 认为特斯拉对于驾驶者应如何使用 Autopilot 系统的提示是充分的,因此系统的整体设计是没有缺陷的。而驾驶者应该仔细的阅读相关的使用规则并执行。

不过事后,业内对于 Autopilot 这类系统命名方式还是产生了很大的争论,类似于自动驾驶仪这样的名字很可能让消费者产生误解,认为自己可以不用管,汽车能够自动驾驶。

无论如何,NHTSA 的调查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来说是个好消息,如果责任被推到自动驾驶系统的头上,特斯拉等技术开发商估计会很头疼。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42号车库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48694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59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大牛作者

42号车库

做最有见地的未来汽车报道,微信、微博搜索「42号车库」关注我们。

  • 230
    文章
  • 13054
    获赞
阅读更多文章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