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第一电动网的《“骗补”评论之三 | 自律者得自由,新能源汽车企业应自律自治》,心里憋不住的就想问一句:会不会:自律者失机遇?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已经实施了这么久,无论是好还是坏,无论是站在消费者角度,还是从业者角度,就算不提建议,也总应该把我们的问题提出来吧,那么新能源汽车补贴为什么要补贴在新能源汽车制造侧?
每个汽车行业和新能源行业的从业者大概都知道,目前的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从技术上说,任何产品无论是从稳定性还是经济性上多少都需要市场的检验,而这个检验不是在实验室里,更不是通过国家的某项标准就能得出结论的,我们所说的检验是市场的检验,就好像国家的冰箱国标里从来没有规定过冰箱零度保鲜技术应该是怎样的标准,但你去市场看看,如果谁家的冰箱没有零度保鲜,市场就不会接受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市场标准。新能源汽车更是如此,就拿电池来说,连国外的电池厂家算上,没有任何一家电池企业有胆量说自己的电池pack是完美无缺的,是满足市场标准的(不排除一些不负责任的电池厂家),同样的,电机,电机控制器,甚至新能源汽车的总布置方案,连宝马和特斯拉在内目前实际上都在尝试着探求市场的标准。所以,新能源汽车更像是一场全民参与的试错过程,也正因此,国家拿出资金来补贴,来承担大部分试错的成本,这是我理解的补贴的意义之一。
另一方面,从经济上说,我们都知道汽车行业的生产规模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而新能源汽车单品要达到燃油汽车的水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成本降价还基本上无从谈起。我前一段时间走访了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对这些企业做了一些小小的调研,我感觉这些汽车零部件企业内心中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判断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新能源汽车未来持观望态度,认为新能源汽车没有补贴是活不下去的,而国家新能源政策存在着各种不靠谱,所以,这些零部件就是关注,但只停留在关注层面上。还有一类企业是分出一小部分精力来配合主机厂开始一定范围和程度上的研发,他们的观点非常明确: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是清晰的,但这个未来的到来的路程还有多长?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们不想倒在走向未来的路上成为”先烈”,但我们也不想放弃成为”先进”的机遇,于是只能采取一种缩手缩脚的政策。
站在主机厂的角度,仔细想想,基本上也是以上这两类想法,为什么会这样呢?国家拿出来这么多钱,投入这么多精力,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不靠谱的结果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国家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像刚出生的,还在月子里的娃,很可爱,应该可以预见会有很好的未来,但你没有意识到的是这娃撒尿拉屎根本没有任何预兆,一分钟前你刚换了尿布,下一分钟就敢给你尿个水漫金山;你刚调整好工作重心,信心满满觉得企业应该紧紧抓着国家补贴政策大展拳脚,下一分钟你怀里抱着的这个娃娃就敢给你胸脯上拉一个满眼金黄!不妨想想,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从出台到现在变了几次?
前一个文件说补贴政策2020年之前不变,随后一个文件就说要加快补贴退坡,昨天说各种电池技术都要发展,今天就说三元电池不能用在客车上;上午说要加大物流车的推广力度,下午就告诉你物流车只批公告不发推广目录;刚刚还说补贴政策一定要落实到位,一扭脸又说补贴现在不能都给你,先给一部分,秋后咱再算总账。这些政策相护矛盾不说,而且政策发布毫无预见性,随心所欲,任性的霸道!
如果这孩子是你亲生的,没办法,谁让你是亲爹亲妈呢?就算骑你脑袋上拉屎,你也得接着,可是你只是来串门的亲戚,甚至你只是路人甲、路人乙,你会咋样呢?这问题其实不妨看看中国主流的汽车厂家:所谓的汽车生产前几大,他们真正在新能源汽车上投入多少呢?
这里我想阐述一个经济学原理——西方经济学最基础最核心也是最朴素的原理:人都是自私而理性的。这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基础,那么我们也就可以推断,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无论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决心有多强、高度有多高、情怀有多大都必须要通过这些本质上是自私的企业来实现,也就是说在本质上,无论汽车企业怎样在公众媒体上表露自己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决心和情怀,对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支持,我们都必须看到一个事实,那就是没有利润的事情他们是不会做的。
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更像是一场国家和企业的博弈,为这件事我专门编了一个笑话,有一天国家对一群人说:这里有一个山洞,洞里面是各种宝藏,洞里面刀山火海暗箭毒气的各种机关,但国家信誓旦旦的说:你钻进去吧,只要钻进去你就比所罗门还富有!于是,有几个胆儿大的,探头探脑的往里面走了两步,连财宝的毛都没见到就被山洞里面的暗器伤了,然后大家就各自干各自的事儿,没有人搭理国家了。大家想想看,那个”十城千辆”是不是这样呢?
后来国家吃一堑长一智,知道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于是抛出一个补贴政策的糖豆(我本来想说诱饵的,但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不用这个词),说:你看,谁先进山洞谁就能从我这儿先得到一个糖豆。糖豆再加上里面的金银财宝的诱惑,于是很多企业按耐不住了,有的去买了探洞的装备,有的去临阵磨枪学习探洞知识,甚至去重金聘请探洞的专家,大张旗鼓的往山洞里面走,一个开始,第二个,第三个越来越多的企业跟着走进去了,这时候国家一看,这么多人都进去,那得多少糖豆啊?于是心疼糖豆了,国家于是说:我得看看你们是不是真往山洞里面走,一看不要紧,大部分都是胆儿小,没有啥探洞经验和装备的家伙,其实就在洞口晃,根本没有往里面走的,他们知道自己的那两把刷子,可能连金银财宝的毛都没见到可能就挂了,他们的目的就想拿糖豆,还有几个剩下的?他们虽然离开了洞口,但实际上是往前走两步退一步,因为大家心理都明白:里面有没有金银财宝不知道,但危险是现实的,更重要的是,国家这次是不是玩儿真的,许诺的糖豆是不是能拿到?
国家于是又说了:”洞口晃的那些,得抓几个典型,(当然是不太出名的,真出名的也没法抓),你们都是骗子,糖豆就别想了,杀无赦!吃饭的家伙都不给你留下”,可是洞里面走了几步的那几个呢?国家说:”我得看看你们是左脚先迈还是右脚先迈?先迈右脚的人多,那么左脚的人就有糖豆。。。。。。”
笑话归笑话,但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更是哪些制定政策的人的真实心态。
总结一下,新能源汽车政策的目的是好的,国家的政策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制定政策的那些人把一本好经书念歪了,在政策制定方面彻头彻尾的把国家的本意给歪曲了。这种案例在中国经济上不胜枚举,看看我们四万个亿是怎么花出去的?大家还记得有一位最会哭的、眼泪治国的国家领导人吗?当年在中国铝工业举步维艰,很多企业不得不考虑关停并转,淘汰落后产能,甚至被市场逼的走投无路,不得不准备另辟蹊径的时候,他老人家豪情满怀大手一挥:国家收储,国家储备局居然对全国的铝厂收购储备金属铝,结果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迎来了一次彻底的产能大解放,那些落后的、呆滞的、准备被淘汰的产能立刻被激活,甚至有些企业乘着这个东风对这些明显过剩的产能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结果,我们就看到了不久前铝金属的价格勇敢的跌破了1万元的价格,而且至今也看不到铝工业复苏的一天。一个政策无论其目标有多么伟大和宏伟,只要不遵循市场,不按照经济规律,不尊重经济学基本原理,必然会失败,甚至会毁掉这个政策!
国家的真实意图,其实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补贴,拉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刺激资本对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投入,特别是在三电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个愿望是好的,但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有没有一个主机厂愿意主动将利润让一部分给与之配套三电企业,以保证他们能在技术上,品质上有一个提高?我们看到的是主机厂毫不留情的对三电企业的压榨,当然也包括电池紧缺之时电池企业扬眉吐气的嚣张,必须指出的是这是市场均衡的自我调整,但这种调整的代价原本是可以不需要付出这么多代价的。
同样,有没有一个主机厂愿意分析消费需求,真正投入研发精力去打造一款适合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呢?我们看到的是主机厂急功近利的在燃油车的底盘上,把电池包硬挂在底板上,把发动机拆下来,甚至有些企业为了多拿补贴干脆就在车厢内也装上电池,或者借用燃油车本身的变速箱,就这样一台新能源汽车就堂而皇之的出厂了,拿到补贴了。
再有,有没有一个主机厂像燃油车研发那样,真正给自己的新能源汽车跑过”三高两低”的试验?这些耗资巨大耗时巨长的工作为什么主机厂不愿意去做?难道仅仅是因为那个补贴的退坡时间限制吗?
我们不得不问:为什么那么多的企业在新能源整车设计的时候,成本目标是越接近国家补贴+地方补贴?为什么主机厂丝毫不去考虑新能源汽车在设计和功能上的价值?为什么大部分主机厂不去做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行为调查?为什么大部分主机厂不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调研?为什么那么拿了补贴的多新能源汽车却在路上跑着的寥寥无几?为什么我们天天说里程焦虑,主机厂却永远围绕着150km续航和250km续航去造车?……于是我们不禁想问:主机厂究竟是为谁在造新能源汽车?(出来混是要带脸的,那些在这些问题上敢拍胸脯的企业,不妨先问问自己的良心)
在这里必须说一句:我丝毫没有一点想责问任何一家企业的意思,企业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没有什么错,这就是市场法则,企业养活着那么多的工人,那么大的竞争和发展压力,而且不论是否愿意,他们都被迫占用着各种社会资源,如果没有利润,他们就是犯罪,对社会和对自己的犯罪。所有企业都是自私的,所有的企业也必须是自私的!只有他们是自私的,市场才会存在。
因此,我们就不得不问: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到底怎么了?国家的出发点和目标都没有错?企业没有错?谁错了?
毫无疑问,一本好经又是被那些歪嘴和尚给念歪了,错就在那些制定政策的人身上,一个你只需要用腋窝想想都可以想明白的道理,为啥他们就想不明白呢?补贴只需要在消费侧,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试想一下,当国家补贴直接补贴给购车人时,这时候主机厂就变成必须把产品转化为商品并且完成购买过程之后,才有可能享受到补贴,所以,不管是不是愿意,主机厂都不得不绞尽脑汁做出来让消费者愿意购买的车。倘若补贴政策不退坡,相反在适当时机对燃油车征收新能源汽车附加税,作为配套政策,不妨大家想一下会怎样?
如果这样,企业怎么做才能实现骗补?如果这样,还有多少主机厂敢闭着眼造新能源汽车?如果这样,消费者还能不能继续对新能源汽车观望?如果这样,主机厂还能不能面对巨大的市场等着看?
那些制定政策的人应该都很聪明也很博学,这些简单的经济学原理,他们绝对不会不知道,但为什么会制定出一个歪嘴和尚的政策呢?理由只有两个,一个是懒政,一个就是这些政策是被利益集团左右的,因此这些政策尽管不能实现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但可以实现这些利益集团的利益最大化。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葫芦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44352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