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2日, 经过漫长的手续,我终于拿到了丰田的燃料电池车未来(Mirai)。丰田的工作人员Judy告诉我,我是加州大萨克拉门托地区第四位拥有未来车的人。第一位是当地有名的电池科学家,第二位是西萨克拉门托市的一名市政议员,在担任常务副市长时,他参与引进了本地区的第一个商用加氢站。第三位就是我的老板,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董事会成员、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交通研究院院长Dan Sperling。
这三位和我都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早期使用者,都是用自己的钱来购买或租用这款新车的。购买的话,厂方建议零售价为58,335美元;租赁的话,三年合同,每月500美元加上3649美元的启动费。我们院长与他的同样是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董事会成员的妻子开一辆特斯拉Model S和这辆氢能车。
与他们三位比,我最多算是一个赶潮流者。在听到我们院长介绍说,只要每月500美元就能租这款车后,我决定体验一下,希望能把在美国已经实现商业化的燃料电池车使用情况介绍给中国的政策决策者和研究人员。这辆车是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中国交通和能源中心及中美新能源汽车政策实验室的名义租用的。
在接收这辆车时,丰田向我提供了一张信用卡。这样我就可以用这张卡免费加氢了。还有两个表格填写之后可拿到使用HOV多乘客快车道的标贴,以及加州政府的五千美元补贴。这两个表格我至今还没有找到时间填(看来得快点了)。丰田的那张信用卡是放在一个信封里。我随手放在车上了,因为那天接到车后时间已不早了,再加上院里有好几个氢能和电动车专家,包括美国的氢能女皇Joan Ogden,我就决定不跟Jude去西萨克拉门托,也就是我们这方圆一百英里唯一的一个加氢站接受加氢训练了。有问题随时可向那些专家请教。看了看车里的数码表,我的车还能开两百多英里, 我就开着它回家了。
几天后,与院长在我们研究院的停车场里一起拍了照留念。我们的高级通讯主任(就相当于宣传部长了)建议院长和我,抬头远眺以示我们展望未来清洁能源技术。所以就有了这张“抬头望天数风流人物,还看我的牛车”的照片。
与Dan Sperling高瞻远瞩
丰田未来的续航里程为502公里(312英里),重量为1850公斤。开起来非常轻松,加速也很快。第一天就有人提醒我要小心开车,避免超速吃罚单。从我家里到研究院走高速公路大约是9英里,加上下班后到课后班去接我女儿,每天的平均出行距离是30英里左右。一星期后,2月29日,我开到离我家13英里的加氢站第一次去加氢了。
我按照GPS导航往西萨克拉门托市开去。起先以为是在加州燃料电池汽车联盟那里,因为我以前带同济大学马教授来访时看见那里有个加氢站。但是导航把我带到一个有些偏僻的油气集散中心的地方。第一感觉就不好。在这有些偏僻的地方, 谁敢晚上来加氢啊?下车后我打开信封拿出信用卡一看;居然先要上网注册。用手机注册了很久没有效果。打电话给丰田服务办公室。他们也没有办法。最后决定用我自己的信用卡先付,丰田凭收据退钱给我。
接下去我准备加氢了。看见我这一侧加氢站上的字是350 Bar。另一侧写的是700 Bar。赶快打电话给Judy问,回答说是700 Bar。又把车开到另一侧,重新刷卡,然后按了方向盘下面开加氢小门的触摸按钮后,我来到车左后边的小门,用手指按了下,门没有弹出来。又试了几下,毫无动静。这下我有些紧张了。不能打开加氢小门的话,就意味着我不能加氢。我现在大概还能跑二十几英里, 也就是说假如不能加氢的话,我仅能把车开回家,但无法再回来加氢了。
我打电话给Judy,她没有接。我又打电话给丰田服务处,他们告诉我可以从后车厢来打开加氢门。我按了方向盘下的另一个触摸按钮,后车箱门盖砰地一声被打开了。从后车厢里打开一个小门,手伸进去乱摸一气,小门开了。这种“走后门”开加油或加氢小门的方法我还是第一次学到。
开始加氢,先要看一段录像,教我如何把加氢枪准确地插入加氢口。谁知道这个看来简单的动作并不简单,我试了好几次不行,又从头到底又看了一遍录像,试了无数次后,总算成功了。好歹没有人在后面等我,否则要被抱怨了。整个过程大概用了我一小时,一共加了3.871公斤的氢,花了52.61美元 (单价13.59美元/公斤)。过了几天,丰田服务部门给我打了多次电话试图解决我的卡不能网上注册的问题,最后还是不能,但告诉我卡可用了。钱也退给我了。
第一次走后门加氢
以为第一次学好了,第二次应该容易了吧?3月11号,我们这里大雨磅礴。到了加氢站后,先刷了卡,然后准备打开加氢的小门,但当我试图按键打开后车厢盖时,发现触钮处于永久按下的状态。到车后去开后车厢盖却摸不到开启手柄。这个加氢站上面的屋顶超小,雨把我淋得全身湿透。不知道为什么屋顶建得这么小,省钱还是觉得我们开氢能车的理应与大自然关系密切?
打电话给Judy,不接。给丰田服务处,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说让我等,会派人来。我回到车里找出手册,仔细地研究后车厢盖,发现这个车的开启手柄不是通常的在中间而是在靠右边。出去一试,开了。随后又是多次地插加氢枪,多次地失败。等加完氢后,四十分钟过去了。也许因为我手脚笨拙的原因吧?我回去问我的院长和同事,他们也有相同的问题。
我第三次加氢,又用了三十分钟,看来这个加氢系统应该改进。只有到第四次,我才学会正确操作,全程只用了几分钟。以为从此以后,加氢应该不会再有问题了。
5月5号,我准备加氢第二天跑远程去湾区奥克兰市时,加了几次都没有成功,开始以为自己没有插对, 又看了一遍电视。后来发现屏幕上的小字:This station is not ready (这啥意思?加氢站没氢气?)。又试了几次,无效。因为后面还有个会,就匆忙回办公室了。开完会后,马上打电话给Linde加氢公司,他们查了后告诉我说现在可以了。我回到加氢站去加满了,心里一阵后怕。以后一定要在车接近最后50英里时就必须加氢了,万一加氢站没氢的话还能开回家等,在这荒凉的地方等太恐怖了。
5月12号,我准备上我们这儿的风景区高山湖Lake Tahoe (太浩湖)。谷歌地图上说从我家到山上是122英里。当然上了山后还得转转。在加氢站加满了氢后,数字显示我还能开277英里。从我们这儿海拔零米的高度开到海拔两千多的山上的著名风景点Emerald Bay(绿宝石湾)时,仪表显示还能开146英里。同去的人有些担忧,我说下山应该不太耗能。为了省氢,尽管很热,空调开始没有开,车也不加速,一路以惯性为主往下开,中间还转出高速公路,到韩国购物中心吃了个海鲜汤面,到了加氢站时还可开76英里。
美丽的太浩湖、我和我的“未来”
5月17号,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机械装备处的吴卫处长来加州考察访问。短短两天,一天在特斯拉,一天到我们这儿考察加州零排放汽车政策。我开着氢能车去旧金山接他,安排了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董事Dan Sperling和副处长Analisa Bevan向他介绍了加州零排放汽车政策及积分计算方法,并征求了他的看法。我汇报了我们与中汽中心合作的中美新能源汽车政策试验室过去一年的活动,并传达了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副执行官、政策试验室顾问委员会美方主席Alberto Ayala 博士的问候,他因为在出差无法亲自迎接中方主席的访问。我们研究院的几位研究员向他介绍了我们与北京上海合作伙伴,对北京200名和对上海300名开新能源汽车的车主,以及对美国两万五千名零排放汽车车主调研的结果;同时也介绍了我们一些与政策相关的研究(包括四张图),晚上去加氢站加氢后又把他送回旧金山。
吴卫处长在中国中心和中美新能源汽车政策试验室考察
开氢燃料电池车总的感觉是:一是加氢站太不方便。我们学校原先有个加氢站,但因为几乎没有顾客,又没人愿意付超贵的保险费,被拆掉了。现在每次去一百英里以外的地方就得提前加满氢,而且加氢操作不便,好歹现在有氢能车的人还不多,我只有一次碰到Judy带另一个人在加氢。她告诉我这是第八个顾客,就住在附近。如果几辆车同时加氢的话,时间就会很长。氢的压力也可能不够。300英里的续航里程还是不错,开到湾区和上太浩胡都能打个来回。假如我们这个地区有三个加氢站,应该可以满足了。
现在,那个开加氢小门的触摸按钮也恢复正常了,不必“走后门”了。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王云石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43865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