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电动网】(专栏作家 张志勇)在一次比亚迪公司的大型活动中,曾经有媒体向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提问,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目前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王传福当时极为感概,因为对于长期致力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比亚迪来说,许多媒体仍然总是习惯地质疑比亚迪公司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与产品品质,而对于国外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却抱有迷信的好感。
王传福的感概其实是反映了中国当前的一种现实。特别是当特斯拉公司在2013年第一季度实现盈利之后,比亚迪与特斯拉之间就经常被人们拿来做对比。这种对比不仅仅是要将比亚迪与特斯拉一分高低,甚至将两个公司比作你死我活的敌人。
难道说,比亚迪与特斯拉之间就只能成为敌人,而不能成为朋友,抑或共同前进的新能源汽车的领导力量吗?
有人认为,特斯拉生产的新能源汽车高端大气价格高,因此,就说比亚迪不如特斯拉。其实,这种观点混淆了社会观念与市场观念的界限。
从市场定位来看,特斯拉与比亚迪分属两个不同的市场定位,特斯拉从开始就是从高端路线入手,因此才生产出豪华电动车Model S;而比亚迪则是从中低端市场定位发力,因此,才生产出面向大众消费者的纯电动车e6。
两家公司的市场定位有着不同的背景因素与考虑。特斯拉的创始人硅谷出身,没有传统汽车产业的限制,因而在市场定位完全突破了传统汽车企业对于电动车的价格昂贵的顾虑,从而没有像通用汽车、日产公司那样生产中低端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而是看准了高端消费人群的消费理念,既注重环保,又需要豪华的心理。恰恰因此,特斯拉才能从市场定位的这种创新中名声鹊起。
比亚迪则因为中国自主品牌的障碍,更需要从中低端市场定位入手。而且许多传统汽车企业在此前后实施的所谓高端突破都以失败而告终,就证明了当时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推出中低端车型的正确。
市场定位的不同,很难说孰高孰低,孰优孰劣。
而且显然的是,虽然两家公司的起点不同,但是从目前两个公司的产品规划来看,已经开始殊途同归。
特斯拉在逐渐开始动作推出自己的中低端产品,比如他们开始考虑推出Model 3。有人说这款车的价格在3万美元多点,也有人说会更高,大概会在5万美元左右。这个价格折合人民币大概会在20万到30万之间,或者更高些。显然,这个价格和比亚迪的一些新能源汽车产品价格已经接近。
同时,比亚迪也在开始考虑推出更高端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同时进一步夯实中端市场的产品基础。上海车展上,比亚迪推出了更多的系列新能源汽车产品,诸如秦、唐、宋、元等以朝代命名的产品都已经亮相。
而在2015年年初比亚迪的唐的上市发布会上,比亚迪公布了一款唐的极速版售价为60万元起。
其实,价格的高低与消费者的认知度有关,同时也与产品的配置有关。如果一款车的配置丰富、性能优异、做工精细,那么其价格就必然因为成本的增加而提高。
比亚迪能够造出特斯拉这样的产品来吗?曾经有媒体报道称,王传福说分分钟就能够造出来。也许有人说比亚迪有点说大话,但是如果给王传福那么长的时间来打造一款车的话,相信比亚迪并不是没有可能。问题是,比亚迪的考虑是要让自己在尽量生存的同时,再取得突破。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比亚迪才不断推出传统汽车产品,也才推出能够占领更多市场规模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这应该是比亚迪的战略考虑与特斯拉不同。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由于消费者的认知与中国自主品牌的成长存在时间上的滞后,因此,投入更多的财力与资源去打造高端产品,对比亚迪来说肯定不是好的战略。
从特斯拉的角度来看,特斯拉能够造出比亚迪的中低端产品来吗?这当然也不是问题。问题是,如果特斯拉也要生产中低端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那么特斯拉的竞争对手就不是比亚迪,而首先是面临通用汽车与日产汽车,以及其它更多公司的竞争。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非常狭小的空间内,完全是一个汽车行业“新兵”的特斯拉将很难有胜出的机会。
但是,特斯拉从高端豪车入手,选择了一个完全没有竞争对手的蓝海,这使得特斯拉才拥有更大的空间来支持自己在生存和发展。
目前,两个公司都面临一个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许多人可能都会把特斯拉产品线从高端到低端与比亚迪的从低端到高端,看做是一场遭遇战。特别是在中国汽车市场,甚至特斯拉最近一直在放声要在中国实施国产化,更加重了这种担忧。
显然,这种观点是将中国乃至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看得太小了,太狭隘了。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为例。如果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空间非常有限,那么两家公司的竞争才有可能呈现激烈乃至胶着状态。但是最大的现实是,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政策的出台,以及由于新能源汽车产品品质与技术条件都已经基本成熟,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呈现乘数式的增长。201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销达到七八万辆就已经开始显露出这样的一种趋势。
因此,无论是特斯拉还是比亚迪,他们之间的竞争根本不是问题,他们其实面对的是产能不足的问题。比亚迪目前市场需求已经供不应求,比亚迪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尽快地提高电池的出厂数量,以及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生产规模。特斯拉同样面临这样的困难。
而且,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仍然处于一种消费者教育的阶段,任何一个品牌的市场效应都将促进另外一个品牌的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发展,这种协同效应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特斯拉与比亚迪根本就不是敌人,更不是你死我活的对手,他们其实更需要的是对方的发展,来优化整个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环境以及市场环境,从而获得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更大发展空间。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张志勇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38310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