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中国汽车行不行?我们在慕尼黑车展问了21个外国人

中国汽车行不行?我们在慕尼黑车展问了21个外国人

图片

出品: 电动星球News

作者:鲤鱼、JOY

图片/现场报道:

责编:JOY

慕尼黑车展(IAA Mobility 2023)媒体日结束了,公众日正在进行中。

慕尼黑车展是欧洲汽车界的一场盛会,尽管从声量上来看,它没有 4 月的上海车展那么瞩目。

图片

媒体日前后,参展的海内外车企发布了一系列新产品。我们观察后发现,欧洲的老牌车企、或者国际大厂,其实都是在面向未来发布新概念和新车。这些车的量产时间,近一点的在 2024 年,也有的远在 2027 年。

反观到场的几家中国车企,他们带去的都是量产车。

量产与概念,2023 或 2027,形成老牌大厂和新锐势力的对照。

基于这样的对照,我们在慕尼黑采 访了 21 个外国人,包括媒体、车企员工、展会观众等等,让他们聊聊看,中国的汽车行不行?

今天的文章以新车、现场实况、采 访内容为切口,梳理我们对于慕尼黑车展的远闻和近见。

图片

大厂新概念

在聊中国汽车行不行这个话题之前,要先有个大致的背景梳理来做参考。

几乎没有什么悬念,IAA 2023 的主角还是德系传统豪强。首先看看慕尼黑车展上的外国车企发了什么。

BBAV(宝马、奔驰、奥迪、大众)在主场发布了一系列新车,展示关于未来科技、智慧出行的最新成果,彰显主场气势。

慕尼黑选手在车展开幕前率先秀了肌肉。9 月 2 日,宝马就发布了新世代概念车 BMW Vision Neue Klasse。这辆车集成了许多新技术:800V、3D 打印、电子墨水、第六代 BMW eDrive、下一代 BMW iDrive 交互系统、圆柱电池、覆盖整个挡风玻璃的 HUD……

图片

但新世代概念车的量产版还要再等等,宝马设定的投产时间是 2025 年,此后两年内,还有六款新平台车型密集发布,国产时间是 2026 年。

新世代的首批量产车,据说是一款运动型 SAV 和纯电 3 系,到 2025 年,它们能用产品素质带来怎样的新鲜感,还需再看 2025 年的衡量标准。

汽车发明者也带来了下一代纯电平台的新车预览。

奔驰发布 CLA 概念车,「从头到脚」都由三叉戟星辉点缀,首搭 MMA 平台、首次标配 MB.OS 操作系统完整体、做好了 L3 级自动驾驶的准备;采用 800V 高压架构,电池到车轮的能量转化效率达 93%、WLTP 工况续航超 750km……

官方定调是「全新电动版 1 升汽车」、「奔驰新生代电动车的先驱」

CLA 概念车将提供纯电版和燃油版,目前的消息是,CLA 系列未来会推出四款车型,包括轿跑、猎装跑车和两款 SUV,对于概念车的保留程度仍是未知。

图片

这也是需要等的系列,预计 2024 年量产,2023 年三季度将尽,这么看来,电动奔驰的步伐是老牌大厂中比较快的。

大众和奥迪的步子显得更加谨慎。奥迪发布了 Q6 e-tron 的内饰,这是基于 PPE 纯电平台打造的首款车型,将推 Q6 e-tron 和 SQ6 e-tron 两个版本,前者明年国产上市,后者进口,具体时间点未知。

从官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平底多功能方向盘、实体按键和旋钮,由 11.9 英寸仪表屏和 14.5 英寸中控屏组成的悬浮式双联屏,副驾还有一个 10.9 英寸的独立娱乐屏,不过这块屏和 AR-HUD 一样需要选装。

图片

官方披露的信息不多,已知 Q6 e-tron 会应用基于 Android Automotive 与大众 Cariad 合作开发的车载娱乐系统。至于 Q6 e-tron 的座舱表现如何融入车圈「数字大舞台」,细节仍然是悬念。

一汽奥迪长春工厂的竣工期预计是2024 年底,Q6 e-tron、A6-e-tron 等会成为首批投产车型,量产时间点应该在此之后。

燃油霸主大众在慕尼黑车展上带来了 ID. GTI Concept。这是一款很新也很眼熟的概念车,脱胎于 MEB 平台,基于 ID.2 all 概念车打造。

GTI 的内蕴是运动精神,但这次大众没有公布新车的动力参数,此次概念车亮相,释放出 GTI 系列正式触电的信号。

BBAV 发布的新车中,ID. GTI 概念车的时间轴是拉得最长的,量产版预计2026 年发布,2027 年上市。

不过 2027 年是大众展望累计推出 11 款全新电动车型的时间点,在 ID.GTI 之前,应该有更多新产品抢先推出。

图片

除了首发新车,BBAV 在展会上摆出的车辆还有宝马 i7、MINI Cooper、MINI Countryman、大众 ID.4、ID.5、ID.7 GTX 等等,与电动汽车同台的燃油车,包括奔驰全新 E 级、全新帕萨特和全新途观等。

BBAV 首发的新车暗示了他们「赢向未来」的渴望,但国内品牌也不乏信心十足的竞争对手,到那个时间点——2024 或者 2027,老牌选手跟新势力碰撞,局面会是怎样,无法定论。

眼下能看到的是,欧洲大厂与中国车企在 IAA Mobility 2023 相逢对垒,就现场反应而言,国产品牌的热度并不逊色,而这隐约预示着,BBAV 下一代成果瓜熟蒂落之前,生长环境未必会「风调雨顺」。

图片

中国汽车行不行?

聊完外国车企们要在 2024-2027 年发布的新车之后,我们来看看,在这一次的慕尼黑车展上,中国车企发布了什么车?以及,在外国人眼里,中国汽车行不行?

关键词有两个,一是量产,二是冲击。

1、现场的中国车

IAA Mobility 官网公布的数据表(2023.09.04更新版)显示,2023 慕尼黑车展的参展商共有 671 家,中国汽车行业的企业大概有 50 家,包括车企和供应商。

图片

我们没有查到确切数据,但据媒体统计,中国乘用车品牌数量占据参展乘用车品牌的比例将近三分之一,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数据算入了吉利系的两个品牌:极星与路特斯。

到场的有国内传统品牌比亚迪、赛力斯、上汽名爵、东风柳汽,也有新造车品牌小鹏、零跑和阿维塔。

比亚迪带去了 6 款车型,分别是海豹、宋 PLUS EV 冠军版(海外定名 Seal U)、元 PLUS、海豚、汉 EV 和腾势 D9,海豹已经在现场上市德国。

图片

零跑发布了首款全球车「C10」,采用零跑 LEAP3.0 平台,搭载「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配备高通骁龙 8295 芯片、英伟达 Orin X 智驾平台,展台上亮相的实车配备了激光雷达。

除了 C10,T03 和 C11 纯电/增程版也到场了。官方在现场公布了出海战略,两年内发布五款全球车,首车是 C10。关于技术合作谈判对象的纷纷传言,零跑没有正面回应。

图片

阿维塔 12 在慕尼黑车展首度亮相,动力参数尚未披露,预计四季度上市。媒体日当天,展台还在搭建,实车还没有摆好,但海报上也有阿维塔 11 的身影。

小鹏展出了已经在欧洲四国交付的 G9 和 P7i,现场暂无 G6 的身影。官方预告,小鹏计划 2024 年进入德国、英国和法国市场。

图片

上汽名爵展出了 MG4 Electric XPower、MG Marvel R Electric Performance 以及纯电跑车 MG Cyberster。MG Cyberster 四季度上市,搭载「上汽星云」纯电平台跑车定制版,配备魔方电池,零百加速 3.2s。

图片

东风柳汽展出了四款新车,包括纯电 SUV FORTHING Friday、混动 MPV M6、混动 MPV M4 和混动 SUV T5;

图片

赛力斯展出了赛力斯 SF3、赛力斯 SF5 和赛力斯 SF7 三款车型,SF3 对应国内的东风风光 500,SF5 与 SF7 的外观则与 AITO 问界 M5 和 M7 有些相似。

图片

有些车企没有参展,但他们的新车也出现在慕尼黑博览中心了。

在中鼎股份子公司 AMK 的展位上,我们看见了一辆蔚来 ET7。三年前,中鼎股份官宣,AMK 中国子公司安徽安美科获得蔚来空悬挂核心部件小总成产品项目定点。

图片

和 2023 CES 展会上一样,Mobileye 的展台也摆了一辆极氪 001,毕竟是全球首款量产搭载 Mobileye EyeQ5 芯片的车,目前极氪 001/X 双车已经在德国开启预售。

图片

2、印象分

在这些外国人眼中,到底哪些中国车是他们有概念、有印象的?

与上海车展、成都车展上的状况类似,比亚迪颇受关注,展台与展车被围得水泄不通。我们在现场随机采 访了一些人,得知他们对国产品牌认知最高的是比亚迪。

图片

在展会内场,一位女记 者 Elisa 表示,自己了解的中国汽车品牌是比亚迪、长城、吉利汽车这些(大型车企),「这几年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很快。」

一对同行的男女则对我们说,他们了解到这次慕尼黑车展有很多中国品牌参展,他们知晓的品牌有零跑、小鹏、MG 等,还有比较成熟的比亚迪。

两人补充了一句,「但它(比亚迪)的售价也不便宜。」

另一位受访者留下印象的中国车企是比亚迪和长城,对于中国汽车品牌去到德国市场,他的形容是「来了很大一波」。至于中国车企「组团」赴欧的影响,他表示,「社会需要竞争。」

还有一位采 访对象对于中国汽车品牌的感知较少,只了解一个品牌,「它是一个大品牌,是叫 KYU……?」

我们询问后得知,他想说的是比亚迪。「至于其他的(中国)品牌,现在还没那么多,后面会越来越多(进入欧洲市场)。」

还有一位来自以色列初创公司的负责人则提到比亚迪、蔚来和小鹏。

3、中国车的冲击

在慕尼黑车展,哪个展台的量产车最受欢迎,给欧洲人的冲击是什么?

从外部的观察来看,最受关注的无疑是比亚迪,媒体日当天,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而零跑发布会进行时,现场也是黑压压的一排。

但近距离的询问下,外国媒体、行业从业者会怎么说呢?

女记 者 Elisa 表示,「(中国车企)应该会有很大竞争力,会给欧洲市场带来很大冲击」,对比之下,其他欧洲本土制造商也需要提高汽车质量。

除了带去冲击,中国车也可能面临困境。Elisa 指出,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推广宣传电动汽车时,需要在德国这边完善充电网络。另外,德国的电价很贵,当地消费者使用电车的成本会更高,这些因素也会影响中国汽车的市场(拓展)。

另一位接受我们采 访的欧洲汽车从业者则认为,中国电动车企赴欧,总体影响是积极的。「中国汽车的创新会激发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的创新,可能会加速欧洲汽车市场(电动化)转型。而且中国电动车企提供了很多不同种类的车型,消费者会拥有更多不同选择。」

图片

对于中国车企「组团」到来,第三位受访者表示,「社会需要竞争。」

内场的第四位受访者则称,它们(中国车)来到德国,会有一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德国会「疼」。

除了内场,我们还去到了市中心的 Open Space,展区整体还没完成搭建工作,因为公众日还没开始。

去到国王广场时已经接近当天下午六点,阿维塔和特斯拉的展台还在施工,小鹏展台是为数不多完成整备的。

图片

我们问起身旁在整备 P7i 车机的英国工程师,他兴奋地回答:「Xpeng(P7i)是一款很不错的车,一定要关注它的本地化适配,尤其是导航系统。」对于 G9 和 P7i 的运动性能,他也是赞不绝口。

有些意外,从一个英国人口中听到对国产车「运动性能」的认可。

现场另一位驾龄较长的宝马车主告诉我们,此前知道的中国车只有比亚迪。他在阿维塔的展台上,对刚推出的阿维塔 12 描述道「这个车看起来有点像保时捷。」

我们追问他是否愿意考虑购入一辆,他说「家里车库放不下」。

除了以上受访者,我们还尝试着询问和采 访其他人,但都被婉拒。

从受访者的叙述中,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冲击,比如产品力带来的印象冲击,也有关注到对主场势力的冲击。

4、供应商集结

除了整车企业,还有四十多家中国供应商到达慕尼黑车展,成为中国企业的另一支「集结号」。

到场的供应商涉及动力电池、智能软硬件等领域,电池厂商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中创新航、地平线、孚能科技等等,发布了锂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技术方案。

亿咖通、轻舟智航、元戎启行等自动驾驶方案供应商也亮相了,展示了一系列智驾计算方案和商业化量产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还出现在参展商摘要中,上面只有 18 个企业的 Logo,大半是德国企业。

图片

5、高管们眼中的冲击

中国汽车品牌的存在感,不仅在自家展台,还在海外车企发言人的口中。

宝马集团董事长兼 CEO Oliver Zipse 坦言,30 万元以下的品牌会受到中国品牌带来的打击,但他认为宝马等豪华品牌仍旧足以抵挡这种「威胁」。

除了介绍下一代 Neue Klasse 平台,Oliver Zipse 谈到电动车平台时,表示宝马会在关键领域坚持自研,包括车机、辅助驾驶等,但也会与企业合作开发下一代智能驾驶技术。他还喊话道:

「我们目前不会把其他企业打造的平台直接用到 MINI 或 BMW 品牌上,这种“拿来主义”并非宝马擅长的事。」

大众集团则在展会现场高谈「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大众集团 CEO Oliver Blume 还表示,「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大众汽车将能够实现在电池层面降低 50% 的制造成本。」

图片

6、外媒

对于这样一场在德国、乃至在全球汽车行业都举重若轻的展会,海内外媒体的报道是怎样的?

搜索后我们发现,国内媒体对于这一展会的报道,各有各的切入点,但对于中国车的着墨都很重。我们这里摘录几个关键词:式微、变局、入侵、生力军……

在海外新闻网站,我们也看到了外媒们尖锐的文风。车圈的你争我赶,在媒体笔下被记录,掀动舆论暗潮。

图片

路透社在一篇题为「在车展上,欧洲车企因中国电动车企的力量而烦忧」的文章中,列了几个「烦忧」的缘由:成本差距、价格差、市场份额等。

CNBC 的标题则是「中国电动车企加大海外宣传,与美国、欧洲汽车巨头对抗」,直指欧洲最受瞩目的慕尼黑车展由中国电动汽车公司「主导」,并在摘要中写道:

「Many of the European carmakers have been seen as lagging behind in their push into EVs at a time when Chinese players having been launching dozens of new vehicles.(中国玩家发布数十款新车之际,多数欧洲车企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被视作大幅落后。)」

欧洲汽车新闻打的标题更加精悍直接:「2023 Munich auto show: China 'generation ahead' of European rivals」,用上了中国汽车「跨代际领先」欧洲竞争对手的说法。

图片

财富杂志 Fortune 的评述则是:Giving the West's Auto Industry to China.(将西方汽车工业拱手让给中国。)

图片

点开标题看正文,题头又变成了:Germany and its auto industry missed the EV shift. They only have themselves to blame.(德国和它的汽车工业错过了电动汽车转型,只能怪他们自己。)

图片

报道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车企的成果、车展现场的众口之声、海内外的舆论风向,拼凑聚合,或许无法理出一个完整的车圈全貌。

但有个趋势已经很明显,就是中国车企引起了重视,在外媒眼中自带「攻击性」。

7、谁在潜水?

除了德系豪强和中国车企,美系的特斯拉、福特和 Lucid 也参与了慕尼黑车展,通用则缺席,美系的关注度由特斯拉撑起七八成。

特斯拉带去了 Model Y 和新款 Model 3;福特展出了探险者 EV,并确认新车延迟量产的消息;Lucid 发布了一款欧洲特供版 Air Midnight Dream Edition 限量车型。

图片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本田丰田、现代起亚均缺席此次慕尼黑车展,不过起亚 EV9 出现在了现代摩比斯的展位中。

而欧洲车企中,除了德系豪强,沃尔沃、捷豹等品牌也没有参展,本土巨头 Stellantis 集团旗下十五个汽车品牌,唯一一个参展的品牌是欧宝。

纵览下来,我们发现,中国车企在慕尼黑车展上收获了很多视线,甚至有点「喧宾夺主」的意思。

图片

车展新观察

图片

慕尼黑车展上的「中国声音」很多,从车企们的活跃度和舆论场的讨论度来看,这一场国际车展几乎快要变成一场「中德车展」。

中国车企展现出新实力,留下了新印象,甚至可以说带给慕尼黑一些不小的震撼。就「中国汽车行不行」这个话题,已经有了一些侧面的印证。

但同时,我们也要承认,中国车企还没有建立「统治力」,而燃油时代的全球大厂已经快要完成「大象转身」。

BBA 们正在角力信息效率与能源效率,研究 800V、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软件系统等等,而且已经有了系统架构。

虽然 2024 年到 2027 年有些远,但是站在 2023 年的当下来看,最快明年量产的 MMA 平台新车,仍然有可能成为一个全新的锚定。

舆论场常用智能手机演变史来类比智能电动汽车的变局,但现在看来,旧时代巨头的退场不会轻易在汽车行业出现,因为汽车还关乎安全、机械素质等等。我们进而认为,汽车行业的「速胜论」是一个伪命题。

而最近圈内关于「在一起」的流行思考,其实放在国际汽车行业的语境中,内蕴更深。「在一起」,不是单纯无限内卷,也不是把竞争下限拉低。

好的在一起,是百年历史与新锐力量的融合,譬如已经官宣的小鹏+大众,又譬如还在传闻中的 V、S 与零跑,未来会不会有更多?

好的在一起,更应该是放眼全球,中国汽车在一起在全球舞台表演,是集体出海获得全球消费者的认可。

慕尼黑车展再有两天就结束了,相比车展上的余晖,更令人期待的,是各家的下一款量产新车、下一项落地的新技术。

(完)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电动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209667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88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