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有云,君子豹变,其文蔚,漫长而艰辛。无论是形容人,还是形容一家企业,不经意间,平凡已化为卓越,但回过头看,所有的拐点和时间窗口,都恰逢其时。
前不久,《NE时代》受邀参加了纳芯微电子十周年的媒体发布会,最大的感慨是,一家优秀的行业领头羊,十年时间如白驹过隙,但一步一脚印,就如君子豹变一般,战略、产品和技术层面的积累厚积薄发,后劲十足。
纳芯微电子,是一家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公司,提供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等半导体产品和解决方案,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光伏、工业控制和信息通讯领域。
过去的2022年,纳芯微电子累计营业收入高达16.7亿元,同比劲增93.7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2.51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2%(注:纳芯微2022年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摊销股份支付费用为1.97亿元。因此实际净利润为4.47亿元,同比增长92.28%)。特别是传感器产品相关的营收,已达到1.1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02%,电源产品则营收5.1亿元,同比涨了196%。
也是在去年4月,该公司成功在科创板上市,这对于迎接十周年的纳芯微电子来说,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层面的正面反馈,都是积极的信号。
纳芯微电子CTO 盛云、CEO 王升杨、COO 王一峰(从左至右)
当然,在国内红海中突围的纳芯微电子,并没有满足于当下的成绩,在与该公司技术与管理高层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得知,纳芯微电子未来将着眼于全球布局,已经在日本、韩国和德国三地设立分支机构,未来十年,新一轮的“豹变”之旅,即将启程。
“豹变”的十年
纳芯微成立于2013年,经过10年的时间发展,公司现在已有接近650名员工。
如同刚出生的豹子一样,纳芯微刚创立时期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深耕一个细分市场,先存活下去。所以,该公司刚成立之时,选择的是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以隔离类芯片作为突破方向,定制化水平较高。
纳芯微创始人兼CEO王升杨告诉《NE时代》,在2015年的时候,公司认真思考未来的方向选择,对于当时的国内半导体产业来说,一般来说有两个选择——
一种,选一个很细分的市场去存活,夹缝里求生存;还有一种,是投入在竞争残酷的消费市场。
在他看来,2018年之前,中国国产芯片公司想进入相对高端的领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大家都挤在一些较低端的红海市场里进行厮杀。纳芯微在那个时间点上思考,细分市场可以存活,但是天花板太低,想要长大其实很困难。
“观察红海市场的核心的竞争力,一是成本控制能力,二是市场渠道能力,这些对于当时那个节点的纳芯微来说,并不是擅长的。”
最终,纳芯微决定选择走没有人走过的道路,把大方向定到了工业和汽车,这在2015年是极具挑战的事情,但他依旧认为,国产芯片未来大有可为,总归会有人去开拓一条能走的道路。
之后,纳芯微针对工业和汽车领域做了两个重要的布局:一是把原来的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的产品,从消费领域拓展到工业和汽车领域;二是,除了锚定聚焦的市场之外,做产品品类的拓展,可以覆盖更广阔的市场,技术有一定的门槛,沿着这样的逻辑,选择了隔离这个品类。
纳芯微选择了工业和汽车两个领域,尽管过程艰辛,但是在这过程中,纳芯微也收获了很多东西。
王升杨回忆说,纳芯微团队最早对汽车产业链的理解,对汽车质量体系的建立,乃至对汽车行业、尤其头部车厂完整的导入流程,其实都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因此,他觉得过程很有意义,为现在汽车的可靠、可信赖的质量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时机到了,一切水到渠成。
后来,新能源汽车开始快速成长,纳芯微的隔离类产品正好在新能源车三电上有广泛的应用,以此为契机,也快速的切入到了新能源车三电的领域。再加上缺货的窗口,最终实现了在这个领域快速的发展。
得益于早年围绕汽车领域所做的长期耕耘和能力建设,在过去的几年里,纳芯微在批量出货的过程中,保持了非常好的产品性能和产品稳定性。
做对了什么?
为什么是纳芯微?
在与该公司交流的时候,脑海中一直盘旋着这个问题,找对方向和切入口固然重要,但究竟做对了什么,才让这家总部位于苏州的科技公司突出重围,成为业界的头部?
一个,是坚持长期主义。
王升杨也告诉《NE时代》,后面的事情证明,好运气永远会青睐一些坚持长期价值的人。
在2021年之后,汽车市场发生两个事情,一个是新能源车异军突起,实现了连续几年的翻番的增长。第二是汽车行业遭遇了有史以来的大缺芯。在这样的状况之下,纳芯微在汽车市场实现了非常快速的突破,迅速完成了从工业市场到汽车市场的转型。
现在的纳芯微,其实正在执行2020年战略规划的第二步,围绕着汽车、泛能源战略核心市场,再去快速拉开产品的布局。
第二个,是做难而正确的事。
纳芯微选择了工业和汽车两个领域,其实,汽车是一个更难去获得成功的市场,因为车规级芯片有非常高的要求,且汽车行业本身是注重时间和经验积累。但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的隔离领域,纳芯微目前已经是市场里的头部企业,他究竟如何脱颖而出的?
据悉,纳芯微早在2016年就规划了第一颗应用在汽车的产品,彼时还是燃油车时代,没有缺芯挑战,汽车产业的导入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非常艰辛曲折的道路。
最开始的产品,是从汽车后装市场切入,再逐渐走向卡车等商务车,慢慢积累了装车经验之后,纳芯微开始进入乘用车领域。2018年,公司从某知名汽车客户拿到空调压力传感器的定点,经历了车厂严格的标准考核,纳芯微也完成了作为新供应商的新产品导入流程。
纳芯微电子CEO 王升杨
第三个,是核心竞争力。
“除了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我们从来没有忘记打造核心能力。纳芯微是在2018年开始做流程体系的建设,系统去做车规级质量体系建设。”
王升杨认为,一家公司,我们往往能看到它在市场上攻城略地,快速成长,但这背后其实非常重要的一点——
一边攻城略地,一边构建起核心能力。
流程体系、质量体系、组织能力和技术平台化等能力,是能够支撑公司持续深耕与发展的重要支柱。纳芯微在过去的十年里面,管理层并没有把目光只盯在眼前的事情上,而是持续地在面向未来的事情上在投入资源,这也让公司收获了持续回报。
第四个,是以客户为中心。
在交流之前,《NE时代》对一个问题很好奇。关于供应链安全,尤其在汽车行业,纳芯微可以为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模拟芯片,但是从客户来说,该公司又是如何紧密了解客户的需求,去及时的响应这些需求的?
王升杨告诉我们,如何去了解客户需求,这需要回到纳芯微的产品规划逻辑。大多数公司会选择围绕着一些核心的技术领域优势,规划系列产品,然后再就这产品寻找不同的市场。
纳芯微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识别出了关键的应用市场——汽车和泛能源两个赛道,围绕这两个核心赛道快速拓展产品。赛道的选择和应用聚焦,保证了纳芯微对客户系统应用的理解,而对系统应用的理解,会构成未来的模拟芯片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目前有专门的系统应用团队,针对客户的系统应用,进行产品规划和整体方案的优化。
此外,汽车客户对供应商的偏好有如下诉求:一方面是供应链安全,需要多元化的供应选择,尤其是经过缺芯,出于供应安全的考虑,客户倾向于进行dual source的备份。
第二个方面,车厂在缺货窗口结束之后,会对供应商重新进行优化管理。引入供应商,涉及到对供应商整个体系审核,这不仅会增加管理难度,也容易产生风险。因此,车厂或零部件供应商倾向于选择一家公司,围绕着应用来提供比较多的产品,这不仅有利于管理成本的优化,也因为该供应商本身的资源聚焦,帮助客户去定义开发下一代产品。
孤勇者的护城河
“我儿子是2015年出生,现在读小学,小学生群体现在最流行的歌,是《孤勇者》。什么叫孤勇?孤勇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天没亮的时候就打点好行囊开始上路,所以这是我们10年走过来最深的一个感受。”
王升杨告诉《NE时代》,如果朝阳正在你前面,所有人都看得见的时候,其实那会儿可能机会已经不属于你了,真正能够得到这个市场最好的机会、得到最好回馈的,其实是那些在看不到朝阳,不知道太阳什么时候升起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上路的人。
这些人,凭什么?
也许,这个群体没有非常清晰的市场判断,没有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但是有一腔孤勇。
在王升杨看来,纳芯微的管理层不仅有孤勇者的精神,还有对市场精准的把握,以及前瞻的产品嗅觉。
以模拟芯片为例,模拟芯片的种类非常丰富,如果想在这个领域长期立足,企业需要不断迭代和完善自己的产品丰富度。王升杨告诉《NE时代》,相较于比较依赖先进工艺的数字芯片,对模拟芯片而言,其工艺相对稳定,且品类和种类特别多,需要广泛丰富的产品组合,对于模拟芯片公司的成长来说,需要不断丰富和拓展产品品类。
纳芯微主要做了以下几个事情:
首先是平台化的建设,为产品的拓展提供支撑。过去几年,纳芯微构建了一套符合车规要求的产品开发体系,由于产品品类丰富,不同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其实都不一样,供应商也不一样,对整个的质量体系的要求也非常重要。因此要提升保障不同产品都能在这个体系上输出高品质的能力。
另外,模拟芯片虽然在工艺上不追求先进的工艺节点,但也会有一些比较特别的要求,比如很多产品需要承受高电压,还有一些高压PC的工艺,再诸如做传感器,对于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都是有不同的工艺要求。
基于过去几年对平台流程体系的建设,纳芯微在传感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三大方向领域进行快速拓展,其中,传感器产品主要包括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
总结来说,纳芯微也期待未来能够围绕着汽车和泛能源这两个核心赛道,能够提供比较完整的产品组合。
当然,还有对市场的迅速响应。
王升杨告诉《NE时代》,新能源车迭代速度非常快,以前一辆车的换代周期可能3~5年,现在就是24个月,甚至更短。但是,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纳芯微来说,他们看到国产厂商面向未来的重要机会。
“过去两年芯片缺货,很多国产厂商进入汽车产业链,大多数的做法是Pin 2 Pin(原位替代),如今不缺货,如果只做Pin 2 Pin替换,给客户带来的价值会非常有限。”在纳芯微看来,Pin 2 Pin替换可能只是第一个阶段,帮助国产公司能够进入产业链,作为最基础的敲门砖,因为客户缺货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Pin 2 Pin替换。
但是面向未来,中国芯片公司真正的价值,应该是距离客户更近,距离应用更近,响应速度和服务也更快。特别是新能源时代,快速变化,客户也需要芯片厂商跟他们一起定义产品,提供快速的响应,支撑对方的产品到客户端。在这个过程中,纳芯微相信中国厂商是有机会的。
他也提到,从整车高压平台来看,从400V逐步向800V平台实现升级进化,以碳化硅、氮化镓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业开始应用,这对芯片、尤其是驱动芯片也将产生不同的影响。
这里,充满机会。
“比如说,提升到800V高压平台之后,对隔离耐压、CMTI(共模抑制比)抗扰能、开关的频率开关速度,与原来的400V系统相比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隔离器件的要求也更高了,纳芯微的隔离和驱动产品和技术在业界比较领先,成熟的产品经验和完善的智慧生产体系,不仅体现在AEC-Q100认证方面,从产品定义开发到后道晶圆封装都严格遵循车规流程和管控理念。
与过去十年作别,纳芯微也将以新的姿态,迎接下一个十年的行业变革与激烈挑战。而对于这家刚满十岁的企业来说,新的“豹变”,即将启程。
在纳芯微看来,汽车市场是聚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2022年,汽车电子占比23.13%,比上一年占比提升了约13%,是公司业务里增速最快的一个应用市场,同时,这也是纳芯微资源投放最多的一个领域。
汽车行业正处在一个千载难逢的市场机会窗口,产业链在发生重大的变革,甚至是根本性的变革。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会推动整个产业链格局的重构。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去弯道超车的机会。
下游的应用场景,目前都是由中国市场去驱动,纳芯微相信,一定会有中国的企业公司在这一波浪潮中实现崛起,最终在这个领域里面成为一家有全球影响力、全球领导型的这样的公司。纳芯微希望,自己有实力去成为中国头部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那家公司,虽然路还长,但依旧充满期待 。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NE时代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201968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