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白日梦想家
编辑 | 王博
0/50
“1096天,这是一场毫末人自己与自己“死磕”的大战。”11月29日,毫末智行在公司成立三周年的内部信中这样总结。
死磕的事情,包括:
以“自动驾驶三定律”为战略原点,创建了业内独有的毫末模式;
发布了数据智能体系MANA,为中国自动驾驶打上“思想钢印”;
打造了乘用车、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智能硬件三大产品线,历代产品稳步迭代交付;
跑通了商业模式,锻造了千人团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生态圈……
这是毫末智行的起飞时刻。
2022年,自动驾驶行业发生诸多变化,自动驾驶技术的演进路径也愈发清晰。
一般来说,自动驾驶技术有两条路径:
· 一条是渐进式,以特斯拉、毫末智行等为代表,主张从L1/L2/L3的“人机共驾”逐渐过渡至L4级无人驾驶;
· 一条则是以Waymo为代表的跨越式路线,直接以L4级自动驾驶为目标进行研发。
原本两条路线发展井水不犯河水,且在资本市场上,主张跨越式发展的L4级自动驾驶公司更受欢迎,融资更容易且估值更高。
但2022年以来,整个自动驾驶市场发生诸多变化,L4级自动驾驶公司受制于技术难以商业化落地的困境,开始技术向下求变。
如文远知行和轻舟智航等,纷纷推出L4技术降维解决方案,甚至部分L4级自动驾驶公司发展受阻,知名创企Argo在今年10月份被宣布解散。
反观走渐进式路线的企业,在这一年却是高歌猛进,从高速辅助驾驶正向城市辅助驾驶迈进。
如坚持走渐进式路线的毫末智行,其支持的摩卡PHEV激光雷达版已经开启量产;小鹏汽车城市辅助NGP已经开始在P5车型上试点推广,搭载高阶自动驾驶的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也开启交付。
从商业落地的角度来看,渐进式路线明显胜出。
那么,为什么渐进式路线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作为渐进式玩家的代表,毫末智行的发展值得关注,仅成立三年时间,却进入国内量产自动驾驶第一梯队,毫末智行做对了哪些事?
1. 渐进式或将率先跨入自动驾驶大门
从现阶段行业发展情况来看,渐进式无疑会更快推开自动驾驶大门。
一方面,车企对于辅助驾驶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
2019年,特斯拉率先推出高速NOA功能,蔚来、小鹏、理想三家快速跟进,分别2020年10月、2021年1月、2021年9月推出。此后,新上市车型的NOA功能成了智能驾驶的热门配置。
而在高速NOA之后,城市NOA则成为各家车企对“智能化”比拼的下一个主场,而城市NOA采用的基本都是集中式的电子电气架构,基于域控制器量产,这是一个新兴的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搭载城市NOA的乘用车,在硬件配置上开始无限趋近于Robotaxi。
此前,改装一辆Robotaxi可能需要花费高达数百万元,以滴滴自动驾驶汽车为例,其安装了近20个传感器,其中包括1个64线激光雷达、2个16线激光雷达、7个摄像头以及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一辆车的造价在100万元以上。
但近年来,硬件层面的“摩尔定律”开始生效,情况已经大为改观,私家车的配置开始渐渐与Robotaxi趋同。大算力计算平台、激光雷达不再是Robotaxi的专有产品,转而进入寻常车企。
2022年被称作激光雷达量产元年,蔚来ES7/ET7/ET5、理想L9/L8 Max、阿维塔11等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陆续上市。
算力方面,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所需要的算力呈现指数级的爆炸式增长,芯片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重要环节。
在车规级大算力芯片领域,除了英伟达、高通等老牌独占市场局面被逐渐打破,以华为、地平线、黑芝麻为代表的品牌加入战局,2022年成为国产大算力芯片的量产年。
对高阶辅助驾驶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硬件成本的降低和大规模量产上车,走渐进式路线的车企们,走在了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前列。
甚至为了能够更快实现高阶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部分头部玩家也正积极地去掉高精度地图。
比如,毫末智行就宣布采用“重感知”路线,其于今年4月份发布的城市NOH,就是一套主打“重感知”的城市辅助驾驶方案,将在今年第四季度交付。
顾维灏认为,在城市NOH上,毫末的产品力不输特斯拉在国内的表现,可以说是各有所长。
事实上,去掉高精度地图,能够让企业在商业拓展的速度上,减少对高精地图的依赖,可以帮助企业在多个城市快速铺开产品,而不必受审批、高精地图自身纠错等问题的影响。
长远来看,想要瞄准海外市场的企业也必须提前适应重感知的技术路线。
综合来看,就像此前AI DAY上,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所表示,渐进式路线将在智能驾驶竞争中赢得终局,“毫末智行一直以来,都在坚定地走渐进式发展路线。在自动驾驶3.0时代,辅助驾驶是通向自动驾驶的必由之路。”
2. 渐进式路线背后,毫末模式成为制胜关键
成立3年后,坚持走渐进式路线的毫末智行,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其技术的主要落地场景有两个:
一是末端无人配送。
今年4月,毫末智行首发行业首款10万元级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小魔驼2.0;
5月,小魔驼在上海、北京参与抗疫支援;
10月,小魔驼订单量突破10万单。
二是辅助驾驶系统。
今年8月,长城摩卡激光雷达版在成都车展首发亮相,成为搭载毫末第三代智能驾驶系统HPilot3.0的首款车型。
搭载毫末智行智能驾驶系统的车型,还包括魏牌拿铁 DHT-PHEV、欧拉闪电猫、芭蕾猫、全新一代长城炮等近20款车型,均在陆续交付中。
毫末智行的HPilot3.0具备打通高速、城市场景的高级别辅助驾驶的能力,将于第四季度交付。
0/50
毫无疑问,这些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进入了商业化量产前夕,标志着毫末智行正在进入从1到N的快速发展阶段,在短短三年内成为国内量产自动驾驶的头部玩家。
为什么能做到稳步前行?
背后的制胜关键,在于坚持走渐进式发展路线,以及“毫末模式”。
此前张凯表示,坚持走渐进式路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渐进式路线量产时间早,能够更早行程规模化,相对于跨越式路线,渐进式路线更容易获取足够量的数据;
二是,渐进式路线是从用户真实使用场景中获得的数据,相对于跨越式路线定向采集数据方式而言,渐进式路线数据采集方式成本更低、质量更高。
事实上,结合当前自动驾驶产品能力曲线来看,数据规模、数据获取成本、数据质量和自动驾驶产品能力提升速度正相关,而大规模从用户真实场景中获取高质量的数据,已经成为自动驾驶走向成熟的核心要义。
0/50
毫末模式,则是自动驾驶技术迭代背后最核心能力的体现,以及能够快速实现量产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可以用一个公式展现:(领先的数据智能 * 稳定的量产能力 * 安全)^ 生态
其中,数据智能指的是智能驾驶数据智能体系MANA,这是毫末智行所有技术、产品迭代的核心动力。
现阶段,毫末智行已经完成数十万全要素、多模态CLIPS的标注,在场景库积累方面已经建设完成300万小时国内道路驾驶认知场景库,可以真正做到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的有效协同。
基于此,MANA基本已经完成数据闭环。截止目前,其学习时长已经超过40万小时,虚拟世界驾龄相当于人类司机4.8万年的驾龄。
0/50
稳定的量产能力,是指工程化能力。
在过去2年时间,毫末智行共计开发了三代智能驾驶系统,并落地10余款不同平台的车型,成为国内极具丰富智能驾驶落地经验的公司。
张凯曾提到,公司目前可以做到全新车型的复用开发,仅需4个月时间就能达到量产落地状态,2个月匹配全新车型标定,标定效率行业领先。
与此同时,通过多年对汽车生产产线的理解,毫末智行还对智能驾驶产品进行了鲁棒性设计,从而能够做到智能驾驶产品100%的一次性过线率。
基于多款不同平台车型的落地经验,公司内部已经形成一整套高效的智能驾驶产品开发流程,可以做到超过30个智能驾驶项目的异步并行开发,这种开发能力在国内也是独有的。
0/50
当然,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应用的前提就是安全,而包括高通、阿里等在内的生态合作伙伴的加入,则能够支持毫末智行高速发展不断前行。
目前,整个自动驾驶行业正在进行着激烈的变革,尤其是L4级自动驾驶公司的降维入局,更是增加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在此背景下,毫末智行最终凭借毫末模式加持,为渐进式走通了一条路。
3. 数据,仍是自动驾驶的核心
以数据驱动的自动驾驶3.0时代已经到来,而数据闭环驱动也将成为自动驾驶的核心竞争力。
毫末正在全力冲刺进入自动驾驶3.0时代。
顾维灏认为,“只有感知、认知、模式、数据4个技术条件并行成立才能称为真正进入自动驾驶新时代。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做出数据通道和计算中心,以便可以更高效地获取数据,并把数据转化为知识。”
不管是跨越式路线,还是渐进式路线,除了特斯拉之外,大多数企业都采用的是以视觉感知为主,多传感器融合的自动驾驶方案,基于感知设备所收集到数据,通过深度学习等方式,实现自动驾驶系统的自我成长。
这就需要企业更快、更大规模地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数据。
跨越式路线的短板,就在于L4级自动驾驶公司并没有大规模的车队帮助其收集更多的数据,毕竟一台车的成本近百万,一家L4级自动驾驶公司能够投放上千台自动驾驶汽车已经是极限。
同时,受限于当前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自动驾驶的长尾效应问题,L4级自动驾驶公司的无人车只能在固定的区域运营,暂不支持其在公开的道路上去跑。
这也就导致走跨越式路线的企业,一方面是难以累计更多的真实道路测试里程数据,另一方面则是所能够覆盖的场景相对受限。
与之相比较,走渐进式路线的公司大多以车企为主,其每年能够量产上路的车型数以万计。
以特斯拉为例,其CEO马斯克此前在推特上写道,特斯拉已经生产了300多万辆汽车,其搭载的辅助驾驶系统Autopilot,将收集数十亿英里的路况和驾驶数据。
因此,相比较来说,渐进式路线比跨越式路线更有机会积累大规模的自动驾驶数据,跨越咨询机构兰德智库所估算预测的“170亿公里”界限。
这就给了毫末智行这样的玩家机会。就像前文所言,渐进式路线能够为毫末智行带来海量的数据,且是真实场景中的高质量的数据。
毫末智行依托长城汽车,已经在摩卡、欧拉闪电猫、芭蕾猫、全新一代长城炮等10余款不同平台的车型上实现辅助驾驶系统的量产落地,而这些车型上市之后,也能够为毫末智行提供越来越多的高质量的自动驾驶数据,助力其自动驾驶系统不断迭代升级。
毫无疑问,随着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公司加入L2+阵营,渐进式路线逐渐成为行业能够接受的路径。而作为坚持渐进式路线的毫末智行,无疑在这场竞争中积累了有利的优势。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HiEV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90453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