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环卫车和特种车实现造血,发布高速领航系统H-INP加速迈进L2+战场,左手L4,右手L2+,智行者这家老牌自动驾驶公司,有了一个新故事。
8月17日,智行者召开了成立7年以来的第一次媒体发布会。一开场,智行者董事会秘书王苏南就直接亮明了身份——软硬件+云端一体化的无人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用CTO王肖的话来说,“无人驾驶大脑实际上就是一个会开车的机器人,至于你是开乘用车、商用车,还是特种车、环卫车,本质上我们认为没有多大的区别。”更直白一点,就是要用一个通用型底层平台,吃遍所有场景。
△智行者董事会秘书王苏南
2017年,智行者推出通用型无人驾驶大脑1.0版本,首先在物流和环卫场景落地,并从2018年开始在乘用车和特种应用场景实现小范围落地。从2020年开始,在无人驾驶大脑向着2.0和3.0版本升级的同时,智行者在各个场景落地的脚步也在加快。如今其产品已落地100+城市,商业应用里程500+公里,其中在室外环卫市场,智行者的蜗小白已达到近乎90%的占比。在这些业务的基础上,据介绍,2021年,智行者的营收实现数亿元,是行业内收入最高的公司。
不过,这篇属于智行者的故事,无论前章多么独特与华丽,最终也同样拐进了L2的赛道。发布会上,智行者发布高速领航系统H-INP,并宣称这是国内首款不依赖于高精地图的解决方案。
1
“重感知 轻地图”
智行者提供的车规级域控制器均为自主研发,根据不同平台和模块分为A、C、J系列,其中A系列为乘用车级,采用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Brainbox A100 AI算力达到128TOPS,A200算力达264 TOPS,CPU计算能力达30K DMIPS,可满足汽车L2/L2+级别辅助驾驶功能的算力需求。并且能够根据需求兼容视觉和激光雷达传感方案。据介绍,目前A系列域控制器成本已经能达到数千元级别。H-INP方案就是基于A系列域控制器打造。
硬件配置方面,H-INP方案采用6颗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同时配置组合导航天线。支持自主巡航、自动换道、隧道通行、出入匝道、智能偏航、超控模式、自动泊车和碰撞预警等功能。并且经过实验,在白天强光直射和夜间等不同工况下,均可实现高密度交通流下的辅助驾驶功能。
而与市面上很多领航系统的最大不同是,H-INP采用了“重感知 轻地图”的技术方案。“不依赖高精地图,并不是我们排斥,在有高精地图的地方,我们当然会使用。”智行者联合创始人兼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张放补充解释道,这套方案说的是,在没有高精地图的情况下,我们要怎样完成自动驾驶的任务。
△智行者联合创始人兼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张放
为此,张放举出了几个高精地图更新频率低、覆盖范围有限、成本高的例子。比如,由于限速标记错误,在高速巡航驾驶启动时,车辆可能会出现莫名减速,让乘客感到不适;在出入匝道时,由于处在和主路的过渡阶段,高精地图可能会偶发错误,导致驾驶员不得不接管;或者道路施工以及非高速/城市快速路的道路,高精地图还没有及时更新或覆盖,都会导致辅助驾驶功能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重感知 轻地图”的本质是基于在线的检测结果,结合在线的矢量地图,生成内环地图。张放介绍,目前这套方案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在有高精地图覆盖的路段,利用地图信息的同时,在线检测道路,根据矢量重建的结果,实时进行检验;第二种在没有高精地图,且是第一次行驶的工况下,辅助驾驶的运行则主要依靠在线的矢量重建结果,同时会将一些典型的工况储存至本地;从而当车辆再次遇到类似工况时,系统会比较此前存储的案例,再结合在线的检测结果,保证辅助驾驶系统的运行。
这样的方案虽然听上去更加可靠,但却对感知和决策系统提出了艰巨的任务。这一点,智行者是如何做到的?张放表示,在感知端,将不同传感器的某一视角下的画面先通过网络提取,进行实时测试,之后再将不同角度和不同传感器的BEV特征融合在一起,就有了当下时刻的完整的地位特征。除此之外,在这套系统中,智行者还设计了一套时序融合的模块,将当前和历史的BEV特征进行融合,得到当前持续融合的特征,也就是上述的第三种场景。
据悉,H-INP将于今年第四季度量产,届时兼容高精地图模式的功能也将上线,而到2023年第二季度,适用于城市场景的城市领航系统C-INP或也将推出。据悉,目前已有一到两家主机厂与其进行合作。
技术路线讲完了,但是不是“首个”还要battle一番。
2021年12月,毫末智行发布数据智能体系MANA,并提出“让中国没有不能识别的红绿灯和车道线”成为可能。如果从时间点来看,智行者并非第一个提出此概念的公司。
对此,张放表示,“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方案,并不是有或者无的问题,而是有高精地图和没有的时候,我分别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据我们了解,我们肯定是国内首家用这种技术方案的公司。”同时,他还指出,如果是100%没有高精地图的方案,政策或者地图监管方面目前可能会受影响,现在某些企业已经宣传城市巡航系统,但其实很难和客户见面。”
2
向着终极目标前进
尽管主角是L2+的高速领航系统,但与很多专心讲述降维故事的企业不同,智行者似乎一直没忘记自己的初心,在乘用车市场全场景落地L4技术。
智行者CEO张德兆也曾多次表示,高阶自动驾驶的L4或L5,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很美好并且一定能实现,但不可能一夜实现,一定要经历相当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我们要建无人环卫车和无人特种车这两个“农村根据地”。
△智行者CEO张德兆
在发布会上,王肖也在表达着同样的观点。比如,面对在低速限定区域和越野环境的产品数据能否被乘用车所利用时,他表示,“通过我们物流车和扫地车的在线服务,能够精准的在园区环境进行自动驾驶。如果有一天我们的乘用车要研究在园区所谓的召回功能,那么之前的模型和数据就恰恰能用上。”
△智行者CTO王肖
同理,智行者的特种车已经可以在沙漠、越野路面,以及边境的农村道路上运行,都是不依赖于高精地图的纯无人驾驶,王肖认为,这对乘用车也会有启发。所以,无论是先在哪一个环境落地,都是为了可持续的数据回流,来保证自动驾驶的大脑越来越聪明。“虽然说我们目前乘用车还是聚焦在高速,相对还是一个L2+的系统,但真正的L4应该是全场景的,没有限制的,这才是我们终极的要点。”
在向着终极目标前进的道路上,智行者也慢慢建筑着自己的优势壁垒。
比如目前在公司中,清华大学汽车系的研发人员占比达到75%,累计拥有800多项专利;
在数据层面,目前智行者产品的商业运行里程已经达到500万公里,并且全部是没有任何安全员的前提下;
同时,在安全可靠性方面,截至目前其产品在运行中没有发生过一起主动安全事故。而且其物流车和环卫车也都经过了40余项的测试试验,测试环境覆盖零下40度至75度;
除此之外,在信息安全方面,王肖还特别强调,智行者是目前国内首家实现电子元器件100%国产化的公司。“电机元器件分为两个等级,第一个叫核心元器件,在核心元器件里,我们用到了华为的AI芯片,飞腾的CPU,景嘉微的GPU等。”但他表示这还不够,之后包括电容电阻、接口、功率芯片等等都要实现100%国产化。
在中美贸易战等国际局势的影响下,供应链的安全问题将是重中之重。“未来一小块板子上可能就有2000多个芯片,缺一颗都是不行的。”除了电子元器件之外,智行者现场还与华为签订了全方面合作协议,将从底层开始使用华为的方案,未来训练模型和神经网络同样都要国产化。
“中国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就3年。”王苏南笑言,“我们已经活过两轮了,应该值得骄傲。”保持初心,通过环卫车和特种车实现自我造血,并持续向L4级无人驾驶技术靠近,属于智行者的故事脚本,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发展路径。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智车星球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82669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