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苹果供应商进军造车,上次是富士康,这次是立讯精密。
近日,立讯精密和奇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立讯将以 100.54 亿元购买青岛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控股 19.88% 股权、奇瑞股份 7.87% 股权和奇瑞新能源 6.24% 股权,并将在三个月内和奇瑞新能源成立合资公司,前者持股 30%,后者则持有剩余全部股份。
有意思的是,立讯对外称,立讯精密并不造车,而是协同奇瑞开拓另一个新产业——为别人造好车,即整车 ODM 模式。
这个话听起来很耳熟。是的,华为也说过。也就是说,立讯之于奇瑞的关系就好比华为之于长安,亦或者是赛力斯。立讯和华为都扬言不造车,要做车厂背后的幕后英雄。用立讯的原话来说,他们的核心目标是成为 Tier1。
这个所谓的 ODM 模式全拼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意为「原始设计制造商」,就是我们常说的「贴牌」。和 OEM 代工贡献劳动力不同,ODE 需要输出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能力,对造车要有极高的参与度。
那么问题来了,立讯有何底气敢跟华为「比拟」?富士康、立讯,这些苹果供应链企业为什么突然热衷起造车来了?
「隐形巨头」立讯精密
虽然立讯的体量还不及富士康,但从股市上来看,它的 3200 亿市值已远远超过了 2200 亿的富士康。
要说这两家公司,就不得不提一个人,立讯精密的创始人:王来春。
眼下这位长相普通的中年妇女便是王来春,远在 30 多年前,她还是富士康在大陆第一间工厂的第一批「厂妹」,日以继夜地做着生产电脑连接器的活儿。
在职的 10 年里,王来春从普通打工妹一路干到了管辖千人的工厂课长。就在此时,王来春选择离开奋斗了多年年的富士康,自立门户创业。
彼时的王来春兄妹趁着香港金融危机,咬牙收购了当时的香港立讯,也就是今天立讯精密的前身,从此开始经营电线插排、电脑连接线的代工生意。直至今日,在立讯的官网还有这样一句话:以科技连接未来,生产连接器依然是立讯的主业。
立讯精密起家的诀窍,离不开「富士康」和「收购」两个关键词。
从企业早期的管理上,王来春亦步亦趋地学习富士康模式;在业务经营上,立讯围绕富士康建厂,专吃富士康消化不了的订单;在企业扩张上,立讯一路通过收购不断壮大。
自 2010 年公司上市之后,立讯精密高举收购大旗,接连收购了江西博硕、昆山联滔、珠海双赢等公司,曲线攻入了苹果、戴尔、联想、华硕、索尼、英特尔、希捷等品牌的供应链。
我们熟知的苹果 Macbook、iPad、iPhone、Apple Watch 等设备的内部连接线、(无线)电源线都是出自立讯精密代工。
从 2017 年开始,立讯从台湾英业达手中夺走了 Airpods 的代工权,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苹果交下的业务,每年光耳机的出货量就数千万。2020 年,立讯又拿下了 Apple Watch 的组装业务,并通过收购昆山纬新的方式拿下了部分 iPhone 的代工,成为了继富士康之后苹果供应链的最重要的供应商。
不光是消费电子,立讯精密在 10 年前便同样通过收购的方式开始踏足汽车领域。
2012 年—2014 年,立讯先后收购福建源光电装和德国 SUK,补强自家的汽车线束和注塑的能力,并成立汽车事业部主攻汽车电子领域。公司体系之外, 立讯的大股东还在 2018 年收购了 ZF-TRW 旗下的车身 控制系统 Tier1 公司 BCS、随后收购了光宝集团的相机模组部门进军摄像头领域,在 21 年又控股了苹果摄像头供应商高伟电子。
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内外收购之下,立讯精密与汽车业务的重合点越来越多。
果链供应商缘何争相造车?
前有富士康,后有立讯精密,苹果的一二号位供应商为何争相入了造车局?这个问题其实不难解释,落在果链供应商身上则有表层和深层两部分原因。
表层原因,近年来大公司涉足造车蔚然成风,汽车作为智能化集大成者的产品,无疑是巨头们发挥潜力的新赛道。更何况是立讯这样早就涉足汽车电子,具备一定供应能力且有像 Airpods 这种精密设备组装能力的的老牌「电子厂」了。这一点我们就不多加赘述了。
我们主要分析下深层原因。(仅是从当下种种迹象上作出的推测,一家之言)
立讯的起家离不开自身杀伐决断的各种战略收购,更离不开苹果的扶持。一方面立讯唯苹果马首是瞻,另一方面,它也要为自己寻求后路。
苹果造车是近些年科技圈的大新闻,车长什么样虽然无人知晓、但可以确定是,在自产还是代工这个问题上,苹果更倾向于后者。富士康、现代,这些企业都传出代工苹果汽车的绯闻,最后却都未能正式拍板。在生产制造这件事上,苹果一直没能和合作伙伴达成共识。
悬而未决就意味着有机可乘,富士康最为热情,而和富士康多年来相爱相杀的立讯很难没有同样的想法。
去年,富士康一口气发布了三款电动车以秀肌肉,今年年初又与吉利成立合资公司代工整车和零部件,富士康在汽车界的野心已然路人皆知。
如今的立讯和奇瑞又何曾不是又一个「富士康&吉利」,虽然立讯在整车层面慢了富士康一拍,但以奇瑞为跳板,两者之间的差距则就缩短一步了。
某种程度上说,今天立志造车的立讯和当年一样,正在循着富士康的脚步,等待着再一次贴身肉搏的战机,而胜利者就有很大的几率摘下代工苹果汽车这枚硕果。
无论是富士康&吉利还是立讯&奇瑞,和资深主机厂的这两项合作既是富、立两家公司进军造车的重要跳板,也是两位冤家「竞标」苹果造车的各自蓄力。通俗地说,先打个样儿出来嘛!立讯那句「为别人造好车」,这个「别人」最合适的人选非苹果莫属了。
那么又何为后路一说?
熟悉苹果的朋友都知道,苹果之所以有今日之成就离不开突出的产品创新能力,更离不开对供应商的扶持与把控,而这种严苛的把控背后往往暗藏着无数的「血雨腥风」。苹果供应商们看似风光无限,却是如履薄冰。
苹果采购或者代工往往会选择两家以上的供应商,一方面可以拿到更低的报价,另一方面可以防止供应商一家独大卡自己的脖子。
另外,为了控制住供应商,防止竞争对手各个层面的「挖墙脚」,苹果采取了派人驻厂、软件监控等各种手段。
「这几条线上所有的控制软件和电脑是苹果公司的,ERP 系统也是苹果的。工厂的人经常会收到苹果的邮件,说某一条生产线的某一个地方有点问题,然后苹果来开权限,让产线负责人去现场查看。」苹果声学元器件瑞声科技的投资人李丰这样说。
在《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这本书中写道:「当库克打开电脑,苹果在世界各地的零部件供应商今天的产量,甚至良品率多少,都能够通过一个世界联网的资讯系统准确查询。在这一系统中,苹果能有效地将库存降低到零,从而节省撤回大量流动资金。」
要知道,仅一台 iPhone 就有数百个零部件,涉及到全球 200 多家供应商,管理难度何其之高!因此福布斯曾评价库克为「供应链宗师」。
除了高压的管理,还有无情的「砍杀」。
2020 年 5 月,苹果循例发布《年度供应商社会责任进展报告》,报告中显示至少有 34 家国内供应商被苹果踢出了供应链,很多和苹果合作多年的中国供应商都消失不见。
外界猜测,这和苹果去「中国化」的战略密切相关,苹果一直希望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将产线转移至海外。而根据现有的信息显示,苹果汽车就计划在 2024 年在美国生产,而不是中国。
立讯今日之崛起除了自身的努力,也得感谢库克在供应链管理上的权谋。外界一度认为,立讯正是库克亲手培植出来「分权」富士康的「工具人」,从立讯收购纬新拿下 3% 的 iPhone 代工一事上便端倪尽显。
正所谓铁打的苹果,流水的供应商。今天的苹果可以拿立讯来牵制富士康,明天又会是谁来牵制立讯呢?无论是富士康还是立讯,他们在苹果心中的地位从来都不是牢不可破的,一旦出现了便宜又好用的供应商出现,库克会毫不留情地把他们踢掉。
但这对于立讯这样的企业来说便是灭顶之灾。
2020 年,苹果为立讯创造了 69% 的收入,可以说是这家企业的收入支柱了,一旦苹果抽身而去,后果可想而知。血淋淋的前车之鉴并不遥远,就在去年,苹果老牌供应商欧菲光被库克一脚踢走,这家公司的股价旋即暴跌,年终财报显示欧菲光这一年净亏损 19-27 亿元,可谓元气大伤。
所以立讯造车可以理解为既是对苹果抛出的橄榄枝,更是早早寻求新的增长点以求自保。而这一步究竟成效如何,我们只能慢慢观察了。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电动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68269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