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港交所上市后,弹药充足的何小鹏会打向哪里?

港交所上市后,弹药充足的何小鹏会打向哪里?

7月7日上午 9 点半,小鹏汽车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代码 9868。

截止至收盘,小鹏汽车报价与 IPO 发行价 165 港元持平。

这次香港上市,小鹏汽车面向全球发售 85,000,000 股公司 A 类普通股,融资额 140 亿港元,按照今天的汇率约合 116.55 亿元人民币。

截止至今年 3 月 31 日,小鹏汽车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限制现金、短期存款、短期投资及长期存款为 362 亿元人民币。加上港股募资,小鹏近期可以用「弹药充足」形容。

也正因如此,港股上市之后市场最关心的,是小鹏充足的弹药,会打向哪里?

「研发、销售体系、充电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国际化和产能提升」,这是何小鹏的总结——整场媒体群访会,也都围绕着这句话展开。

小鹏汽车下一个发力点在哪?资金投向什么领域?研发规划如何?国际市场怎么走?这些都是今天群访会提到的主要内容。

下面马上开始。

战国时代,造车需要 300 亿

根据何小鹏的表态,目前小鹏汽车最主要的花钱方向,聚焦在「如何能够长线赢得市场竞争」。

长线,指的是把眼光起码放大到 5 年,甚至 10 年。至于要花多少钱,才能确保到那时依然拥有竞争力,何小鹏说他也没有一个很标准的答案。

但群访会上,他还是给出了一个很初步的估算值:300 亿。

何小鹏认为从 0 到 1 大概需要 200 亿,而今天小鹏汽车面临的挑战已经不是从 0 到 1,而是「从春秋到战国,或者说从 1-100」。

而同样从 1 迈向 100,在全球化、科技、创新、组织等等方面,「不同的公司会不一致,但是我相信第二步的钱肯定超过 300 亿,这是一个基础。」

也就是说,安全迈过智能电动汽车的第一和第二个阶段,何小鹏认为总共需要500 亿。

「所有人都要多储备粮草,多做好组织的建设,多做研发」,何小鹏认为幸运的是「最近我们抓得比较准,在行业内走得比较快」。

「首先你要快速向前跑,其次是保持平衡,这是我们的一个态度」。

重研发,为了 5 年后的市占率

对于坚决打智能牌的小鹏汽车,研发自然排在花钱清单第一位,这也是「快速向前跑」的基础。

何小鹏认为今天大部分传统车企还是在做电动汽车,而智能电动汽车才是未来。换个角度说,就是当前这一代车,从他的角度来看还是不够打,「我相信真正的竞争可能在 2024、2025 年。」

顾宏地则将「布局」两个字量化到数字上:「去年我们在整个研发上是 17 亿人民币左右,今年差不多要翻倍」。

如果决胜局会在 2025 到来,那么 2021 的小鹏汽车应该做什么?

具体点说,强研发和做精品,是小鹏汽车的关键「花钱」逻辑。

何小鹏表示,目前电动和智能在小鹏的汽车研发里面,大概是六四开,电动 60%,智能 40%。而做精品,则意味着「单车研发可能是友商的几倍甚至十倍投入」。

「最开始你会发现投了那么多钱很难盈利,但换一个角度,等到了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的时候,从 60 分做到 70 分,到 80 分、90 分的时候,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核聚变,聚拢效应会出现。」

简单点解释「聚拢效应」,就是作为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会显著地高。

「2025 年肯定以 10% 以上为起点,但在一些细分市场,特别是我们很关注的市场,做到远大于 10%,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何小鹏说。

何小鹏表示,「聚拢效应」会在未来两三年明显体现。

他认为智能汽车就像智能手机,在千元机出现、在 APP Store 广泛运用以后,会出现一个爆发点。「这个点再过两三年,(属于)真正做深度自研的人。其他的很难形成强烈的竞争。」

差距会越来越大

如果将时间尺度扩大到 10 年,何小鹏认为聚拢效应会特别强。

他将这种聚拢总结为一个逻辑:新软件带来的差异化,和新场景带来的差异化,它的底层无论从技术架构,还是场景的生态体系,都有规模化收敛的垄断效应。

他相信,无论是有想法的中国新造车,还是其他友商,都在往这方面努力,「但我觉得小鹏今天踩这个点比较好」。

何小鹏认为,小鹏汽车智能化打的基础比较早、比较深——换句话说,今天踩的点,会成为明天更大的领先。

到了今年、明年、后年,「我们在自动驾驶这块,非常有信心,会更加领先,会把差距拉大」。

他表示,自动驾驶实际是一个深度学习框架体系的表现,在这样一个体系里面,规模越多数据、深度打得越深,「实际上差异化会越来越明显,而不会越来越收窄」。

友商、争论

这样的表态,很像是对小米百度 360 们,这批挟互联网之势跨界造车的友商们说的。

其中与小鹏关系最密切的,肯定是小米。小米不仅是小鹏汽车 C 轮融资的领投者,何小鹏和雷军的关系更是众所周知地密切。

当雷军在 3 月份喊出「人生最后一次创业」之后,小米和小鹏的关系,一时间微妙起来。

图片

「雷军总还是老大哥」,何小鹏今天早上这样说,他相信小米这样做,肯定是雷总自己的一些思考,「不会因为我们(的关系)有一些变化」。

换一个角度,何小鹏认为这代表智能汽车未来会有更多人会认同,并且变革的可能性会更大。

另一个有关互联网公司造车的热点,是周鸿祎上周疑似隔空回怼何小鹏:「说 15 万以下造不了智能车,这句话像是外行说的,不像是做软件出身的人说的」。

今天何小鹏也被问到了这个问题,他表示:「15 万以下(市场)长远来看肯定会进入。」

但他同时表示,短期内还要看不同的人怎么理解智能化的差异,比如以前很多人认为一个车有一个屏能够上网就是智能化。

「不同的人对智能化思考的标准有差异,欢迎在不同的领域做产品创新,这个时候才是百花齐放」,何小鹏说。

新市场、新体系

何小鹏在群访会上表示,他相信2025 年中国新能源渗透率会达到 35%,一线城市可能会达到 60%。

35% 的全国新能源渗透率,意味着超千万辆级别的庞大市场,相当于 2020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 7 倍有余。

为了迎接,甚至是推动如此迅猛的变革,何小鹏表示「时间非常紧迫」。

其中一个体现紧迫的,是小鹏汽车今年的人员扩张速度。

何小鹏说「我们今年会增加很多人员,肯定是在一个数千的规模」——事实上小鹏汽车目前员工总数也就「数千」:截止至一季度末为 6132 人。

而在去年 11 月的一封内部信里,何小鹏已经表示 2021 年要新增超过 4000 人。这意味着小鹏汽车可能会在 2022 年成为一家过万人的公司。

「一个体系里面增加这么多人,包括研发、销售,对每家公司都是挑战」,但何小鹏认为中国将来几家智能汽车公司,可能都会有相当大规模,「因为真正想把全球化做好、把底层研发做好,这些都是少不了的」。

同样寻求扩张的,还有产能。

目前小鹏 3 个自有工厂(肇庆、广州、武汉)的设计年产能均为 10 万辆。不过何小鹏表示,通过双班、通过简单扩产之后,可以达到 15 万~20 万之间的实际产能。

「实际产能最高峰值可能可以达到近 50 万,这是现在产能上的布局。我们很有信心今年年底肇庆工厂的产能会远超原来的设计产能」,何小鹏说。

扩张产能,满足的并不只是国内市场的需求。

根据一季度财报,小鹏汽车挪威收入已经占到了总收入的 2.6%,是 2020 全年比例的 6 倍左右。

顾宏地表示,目前小鹏在欧洲的目标,还只是「建立更大的营运能力」,因为「欧洲做国际化,我认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何小鹏也认为今天的国际化还是第一步,就是把基础打好。

他认为小鹏在欧洲的关键有三个:智能是差异;To C(专注个人消费者)是特点;卖在中高端,也就是欧洲售价 4-7 万美元。

何小鹏还说他前几天刚跟欧洲多个国家的同事,一起开欧洲的项目启动会,「但我相信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把欧洲的基础做好」。

也许路远且长,但中国新造车国际化的起步,在何小鹏看来却是刻不容缓的。

使产品符合全球政策、法规、安全等标准,以及建立全球品牌和渠道体系,这是何小鹏认为「今天不去做,就会错失机会」的两件事情。

「我习惯把这次智能汽车变革和上一个 10 年移动互联网变革类比」,何小鹏表示现已经进入了「全球厂商都在努力」的过程。

科技树

小鹏汽车现在的 slogan 多了一条,叫「未来交通探索者」。

上个月公布的港股招股书里面,有这么一句:「小鹏汽车已经分别与深圳鹏行和广州汇天签订了技术咨询服务框架,会向这两家公司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甚至运营支援,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

这让我们很好奇,除了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小鹏的科技树还会向哪里发展?

我们将问题交给何小鹏,他这样回答:「关于科技树,我觉得小鹏会有很多的想法」,其中比较明确的「未来交通工具形态」有三个:

1. 四轮模式、时速百公里;

2. 600 米以下低空;

3. 今年下半年会公布的全新逻辑

其中低空领域,也就是汇天科技已经研发至第二代的「飞行汽车」。何小鹏认为这个空间在未来 5-15 年非常有想象力,「是我看到所有工业制造里面广度最广的领域」,而小鹏汽车已经在这个领域研发到第 8 年。

图片

尽管何小鹏也承认,低空飞行与汽车的耦合「也是受政策管控最多的领域」,但他依然相信,「我们再花几年,低空交通工具这个领域,会有巨大的想象力」。

创业者,就是指挥家?

今天的群访会上,何小鹏说了这样一段话:

「创业者最难的,就像一个交响乐团的指挥家一样,能够去控制什么时候出小提琴、什么时候出大提琴、什么时候应该安静、什么时候应该喧哗」。

节奏,一直是何小鹏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的概念,甚至不亚于智能,不亚于电动。

三个月前北京专访,何小鹏说「好的创业企业,最后对于节奏把握都非常好」,也说「面面俱到没有意义,关键是做好自己节奏」。

三个月后,何小鹏解释了什么叫「节奏」:最终的节奏来自于公司有资本、来自于整个市场、客户的变化情况。

港股顺利上市,小鹏获得了资本,接下来,就是验证何小鹏能否准确判断市场变化的时候了。

(完)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电动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50898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59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