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德系豪华品牌 vs 特斯拉

德系豪华品牌 vs 特斯拉

德系豪华品牌 vs <a class='link' href='http://car.d1ev.com/0-10000_0_0_0_0_0_0_0_0_0_0_0_0_392_0_0_3_0.html' target='_blank'>特斯拉</a>:电动汽车的续航之战

2022 年的街头,一辆宝马 i6 昂然行驶在路上,奔驰 EQS 依旧延续着尊贵路线穿过车流,不远处停车位上的奥迪 Sportback Electric 正在安静充电,特斯拉 Model Y 则熟练地运行 Autopilot 左转经过十字路口。

这样的画面建立在未来几年一切推进顺利的基础上。

回到现在,特斯拉正带着 Model 3 搅动全球汽车行业,没有一家车企的纯电动车能出来应战,后手棋 Model Y 马上又将出手。

2020 年年初,特斯拉市值一举突破千亿美元,排名仅次于丰田

纵使这里面有「科技泡沫」的可能,但一个无法辩驳的事实是,特斯拉的纯电动汽车年销量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

特斯拉正在进攻燃油车市场,尤其是豪华品牌 BBA 的地盘。被一个新物种掀翻在地,这是传统车企巨头不能接受的。

打赢特斯拉的几率有多高,要看 BBA 走得有多快。更准确的说,取决于三家车企研发纯电动平台的速度有多快。

1.「油改电」试水

电动化来势凶猛,BBA 纷纷定下了发展战略:

2025 年,奔驰计划将新能源汽车产品占到销售份额的 15%-25%。在此之前,奔驰计划在 2022 年前发布超过 50 款新能源汽车,其中包括 10 款以上纯电动汽车。

2025 年,宝马将在全球范围内推出包括 12 款纯电动车型在内的 25 款新能源汽车,并计划 2025 年电动车在集团内部的销售占比会达到 15%-25%。

2025 年,奥迪计划实现年销售约 80 万辆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混合动力汽车,在 2025 年前推出 20 多款纯电动汽车。

德系豪华品牌 vs 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续航之战

不过,三家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上,最先推出的纯电动汽车均属「油改电」。

「油改电」是一种通俗说法,指的是基于燃油车平台进行纯电动车研发。好处是车型上市速度快。但缺点是,相较纯电动平台的车型,它在续航和空间上都难以很好地发挥。

先来看一下 BBA 现有的首款「油改电」纯电动车情况。为了便于对比,以下均采用 WLTP 标准下的续航数据。

德系豪华品牌 vs 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续航之战

WLTP(World Light Vehicle Test Procedure),即世界轻型汽车测试规程,由日本、美国、欧盟等共同制定,其严格度比 NEDC 高不少。

为了便于理解,根据 BBA 官方信息、媒体试驾测试反馈、工程师的分析结论,较为粗略的折算标准是:

  • EPA 标准下的续航里程加上 48 公里即为 WLTP 标准下的续航里程;

  • NEDC 标准下的续航里程减去 46 公里即为 WLTP 标准下的续航里程。

德系豪华品牌 vs 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续航之战

奔驰的电动化之路始于 EQ 品牌。

2019 年 9 月,EQ 品牌旗下首款量产纯电动车型 EQC,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全球首发。这款纯电  SUV 起售价 57.98 万元,WLTP 标准下续航里程为 415 公里。

德系豪华品牌 vs 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续航之战

宝马的首款纯电动车型是 BMW iX3。

2018 年 4 月,BMW iX3 概念车在北京车展全球首发,概念车的量产车型正是 BMW iX3。

BMW iX3 是基于 X3 打造的一款纯电动车型,起售价预计 58 万元,搭载了宁德时代提供的 NCM811 型电池组,电池容量 74kWh,WLTP 标准下续航里程达到 440 公里。

德系豪华品牌 vs 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续航之战

奥迪的首款纯电动汽车是奥迪 e-tron。

2018 年 9 月,奥迪 e-tron 量产版在美国旧金山全球首发,售价区间为 7.48 万-8.67 万美元(约合 51.85 万-60.09 万元),进口车预售价区间为 70-83 万元,电池容量为 95kwh,WLTP 标准下续航里程 400 公里。

不客气地说,这三款车的续航水平都落伍了。

目前,特斯拉 Model 3 长续航全轮驱动版在 WLTP 标准下续航里程为 544 公里,国内部分纯电动车型也能达到续航 500 公里以上的水平,比如广汽新能源的 Aion LX 。

为什么 BBA 首款纯电动车的续航水平相对偏低?

这涉及电池容量、电控和车重等多方面原因。其中,电池容量是重中之重。

2.纯电动车的关键技术

决定一款纯电动车的性能有很多具体指标,但整体上,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续航是最主要的指标之一。

一般来讲,想要续航高,最直接的方法是多装电池,但这样会造成车重增加,同时也会减少车辆的空间,降低驾乘舒适感。

于是,车企开始想办法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同时尽可能通过轻量化设计把车重降下来。

BBA 在这些方面其实早有布局,只不过在续航上始终慢了一拍。

早在 2003 年,宝马就在 i 系列车型上就采用了碳纤维材料,车重虽然降下来了,但 WLTP 标准下续航一度只有 235 公里。

奔驰 EQC 在 WLTP 标准下续航 410 公里,但搭载了重达 650kg 的 80kWh 容量的电池组。

奥迪 e-tron 上市相对较晚,通过能量回收系统等在续航方面有了提升, 但在 WLTP 标准下续航也只有 400 公里。

德系豪华品牌 vs 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续航之战

BBA 为什么做不到很高的续航,而特斯拉却可以?

那么,特斯拉的 Model S 和 Model 3 究竟是怎么做到高续航的?

Model S 是一款最早在 2012 年交付的车型,车重 2108 公斤,共有标准续航版、长续航版、Performance 高性能版三个版本。

在 2012 年开始交付的车型中,这款车搭载的电池容量分别为 60kWh、85kWh,对应的续航里程在 EPA 标准下分别为 208 英里(约 334 公里)、265 英里(约 426 公里),换算成 WLTP 的标准,约为 382 公里、470 公里。

可以看到,除了标准续航版,Model S 在 2012 年的续航水平,已经比 BBA 今天的首款「油改电」纯电动车高出至少 30 公里。

德系豪华品牌 vs 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续航之战

到了 2017 年,特斯拉增加了电池容量为 75kWh 的版本。

2019 年,除了停售的 Model S 标准续航版,剩下两个版本次对续航再次进行升级,电池容量达到 100kWh,对应的 WLTP 标准下续航里程均为 375 英里(约合 603 公里),将一众纯电动车甩得没了影。

Model 3 最早在 2017 年 7 月交付。

在最初交付的车型中,这款车有标准续航和长续航两个版本,电池容量分别为 50kWh、75kWh,EPA 标准下的续航里程分别为 220 英里(约 354 公里)、310 英里(约 498 公里)。换算成 WLTP 的标准,大约为 402 公里、542 公里。

德系豪华品牌 vs 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续航之战

到了 2019 年,同样在 WLTP 标准下,Model 3 性能版的续航里程为 549 公里,长续航版的 WLTP 续航里程为 544 公里,与 BBA 首款「油改电」纯电动车的差距拉到了最多 140 公里,特斯拉成了纯电动车的标杆。

简单来说,能够做到续航大幅增加,是因为特斯拉更换了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

德系豪华品牌 vs 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续航之战

特斯拉选用的是松下生产的 18650 电池。

到了 2018 年,双方在 18650 电池基础上,开始研发能量密度更大的 21700 电池。21700 的电池能量密度约 300wh/kg,比 18650 电池提升了 20%,续航里程可以提升 30%,这成为特斯拉续航大增的关键。

如今,同样的做法也出现在了部分国内造车新势力身上,比如小鹏汽车首款量产车小鹏 G3 采用的是 18650 电池,两个版本的 NEDC 续航里程分别为 401 公里、520 公里,相当于 WLTP 标准下约为 353 公里、472 公里。

但在第二款量产车小鹏 P7 上,开始采用 21700 电池,NEDC 续航里程直接提升到 656 公里,换算成 WLTP 标准下相当于 608 公里。

需要指出的是,采用能量密度更大的电池是提升续航的关键之一,但并非全部。

因为在一定周期内,决定能量密度的电芯技术发展是固定的,企业要想提升车辆的续航且降低成本,仍要从车身轻量化、电驱等综合方面着手。

这是一套集成了包括电池在内的三电整体技术,也是特斯拉电池续航很高的真正原因。

换句话说,特斯拉擅长的是三电综合实力,这一套整体技术将最终体现在纯电动平台上面。

3.决战纯电动平台

通常,纯电动平台是指车辆设计中所有技术的总成。

如果不同车型能够共用零部件,并且是基于同一底盘进行车型延展,且进行大规模的量产,就能视为纯电动平台。

简单理解就是,纯电动平台是将一家车企对包括电池、电控、电机、供应链等所有技术或合作流程的打包,目的是为了下次方便迅速再利用。

特斯拉从零开始研发纯电动车汽车,到目前为止共有五款车型,除了产量较小的 Roadsteds/a>,剩下的量产车型有四款:Model S、Model X、Model 3 和 Model Y。

前两款主要基于 Model S 研发而成,后两款主要基于 Model 3 研发而成。

德系豪华品牌 vs 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续航之战

基于特斯拉现有的销量规模,可以认为特斯拉已经有了两大纯电动平台。

除了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两大纯电动平台集成了特斯拉在三电研发的各种技术如 BMS 电池控制系统、永磁同步电机、交流感应电机等技术,将峰值扭矩、续航等技术在不同的特斯拉车型上进行了迅速推广。

正是在 Model S 和 Model 3 平台的基础上,Model X、Model Y 得以迅速推出,其中 Model Y 与 Model 3 的零部件通用率甚至可以高达 75%。

参照特斯拉的成功,对想要大规模销售的车企来说,研发一个纯电动平台都是很有必要的。

德系豪华品牌 vs 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续航之战

事实上,BBA 均有发展纯电动平台的计划。

奔驰在 2014 年年底成立了一项名为「Ecoluxe」的项目,计划投资 20 亿欧元用于纯电动车平台 EVA 的研发,最大可承载 377kg 的电池组。

奔驰准备基于该平台推出至少 4 款车型,预计年销量目标为每款车型 2 万辆,起售价约 7 万英镑(约合 67 万元)。

德系豪华品牌 vs 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续航之战

此前有消息说,奔驰基于这一平台打造的首款跨界 SUV 车型有望在 2019 年发布,现在看应该是跳票了。

宝马的全新纯电动平台消息不多。

目前看,或许会从宝马 i 的研发经验上吸收经验,时任 BMW i 子品牌设计副总裁杜克曾表示,i 始终是设计十分大胆、比较小众的。

这或许意味着,宝马的纯电动平台可能走一条全新的路线。

德系豪华品牌 vs 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续航之战

不过,奔驰和宝马基于纯电动平台的电动车目前还未上市。此外,奔驰或将与宝马合作研发纯电动平台。

2019 年 3 月,据《南德意志报》报道,奔驰和宝马两大豪华车制造商正在商谈合作研发电动车平台,此举或将为每个合作方省下至少 70 亿欧元(约合 531.95 亿元)。

另据德国《经理人》杂志报道,宝马将推出全新 i2 电动汽车,这也是首款基于奔驰、宝马共同研发的纯电动平台打造的车型。

德系豪华品牌 vs 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续航之战

而奥迪,除了依托大众汽车集团的 MLB evo、MEB 平台推出新车,奥迪正在和保时捷合作研发的 J1、PPE 平台。

其中,PPE 平台是奥迪发力的关键,这个平台将从 MEB 平台和保时捷平台中吸取经验,未来在大众集团内将供给奥迪、保时捷、宾利等豪华品牌使用,基于 PPE 平台的首款车型最早将于 2022 年亮相,奥迪 e-tron quattro 也有可能在该平台进行生产。

由此可见,基于纯电动平台的量产车才是 BBA 决战特斯拉的利器。

据了解,奔驰计划推出基于 EVA 纯电动平台的奔驰 EQS。

宝马已经在 iNext 车型上搭载全新的纯电动平台,这款车或将定名宝马 i6。

奥迪则计划和保时捷合作 PPE 纯电动平台,有消息说首款基于这一平台的车型或命名为 Audi Sportback Electric。

德系豪华品牌 vs 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续航之战

这三款纯电动平台车型将在 2022 年前后发布,届时将与特斯拉展开真正厮杀。

虽然暂时没有公布确切的性能资料,但已有信息显示,它们有个共性特点是,续航里程非常高。

其中,奔驰 EQS 的概念车在 WLTP 标准下续航里程 435 英里(约合 700 公里)量产车 EQS 或将保持一致。

宝马 iNext 在 WLTP 标准下续航里程将达到 360 英里(约合 579 公里)。

奥迪首款基于 PPE 平台的车型在 WLTP 标准下续航里程将达到 300 英里 (约合 483 公里)。

有了高续航,BBA 才算有了进入战场的资格。

4.筹谋未来

为了在 2022 年打好纯电动这场战斗,BBA 已经开始行动。

宝马正在研发决定能量密度的电芯技术。2019 年 11 月, 宝马集团全新电芯技术中心在德国慕尼黑正式启用。

按照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的说法,「全新电芯技术中心将为宝马集团带来独特的优势,以 BMW i3 使用的现款电芯为例,到 2030 年, 我们将实现电芯的能量密度翻番, 从而为客户提供两倍的纯电续航里程。」

BMW i3 现在的 WLTP 标准下续航里程为 249 英里(约合 400 公里),也就是说到 2030 年,宝马 i3 可以达到 800 公里的续航。

至于宝马 iNext 这种基于纯电动平台的车型也会受益,WLTP 续航里程将达到 1158 公里,完全能够满足包括长途出行在内的各种需求。

奔驰和奥迪虽然还没有更多信息披露,但从已有信息看,两家车企未来在兼容不同电池组方面或许会有所布局。

眼下可以做一番猜测,那就是在未来几年内,BBA 仍将像现在一样采用「车海战术」攻占纯电动车市场,而特斯拉则会沿着爆款车的路线朝前推进。

毕竟,BBA 舍不下各个车型的多年耕耘,必须全面统筹,而特斯拉的资金和发展现状,也决定了它无法投放多款车型进行竞争。

在双方各有短板的时候,BBA 必须早日成功研发纯电动平台,如此与特斯拉的决战才能真正上演。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之心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108872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47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大牛作者

汽车之心

微信公号Auto-Bit。汽车之心是一家专注智能汽车与自动驾驶的媒体和知识服务平台,定位于推动汽车与科技的融合。我们的团队由一群热爱汽车与新技术的资深媒体人、产品人与自动驾驶行业从业者组成。欢迎添加微信号autobitxyz给我们提意见。

  • 917
    文章
  • 45493
    获赞
阅读更多文章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