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市场
  4. 全球放缓启动电动车 “大跃进”式不可取

全球放缓启动电动车 “大跃进”式不可取

中国汽车界 周颖

  两则消息,印证着中国在发展电动汽车的这条路上正处于焦灼状态。

  7月下旬,有消息人士称,业界推测将在7月份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或将再度延期。在上半年汽车业绩处于下滑,坊间传闻取消限购、减免购置税延续、千亿元补贴新能源汽车等各种消息影响下,这一政策的出台给市场留下了很多想像空间。

  而在7月初,有消息称国家相关部门已将”十二五”电动车产业化目标由50万辆下调至25万辆。

  一年之前,工信部高调推出的产业政策激活了市场的参与热情。2010年由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制定的《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显示,未来10年(2011年~2020年)中央财政面向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的投资将达1000亿元。

  受此影响,在地方政府主导下,被点燃的投资热情开始持续发酵。电动汽车有如当年”大跃进”的翻版。从2010年6月1日起,国家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五个城市启动了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2010年7月,国家将千辆节能示范推广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各地方政府力推和电动汽车相关的产业链投资,累加起来至少达几百亿元。

  仅一年时间,这一切因为政策的调整而充满了变数。是意识到电动汽车”大跃进”并不符合中国国情,还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并不是电动汽车技术上的突破?

  电动汽车投资政府主导

  几乎在上述《规划》出台同一时期,海南省政府和波恩项目投资有限公司、德国TUG新传动技术有限公司又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引进德国大众汽车品牌与高效能钒动力电池项目,在海南建设面向国际的电动汽车产业和钒动力电池配套生产基地。

  未来5年,波恩项目和德国TUG将联合国际知名品牌和企业及机构,在海南投入不低于120亿元实施框架协议。

  和电动汽车投资热情相比,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态度是用脚投票。有统计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内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只有500余辆。

  ”现在发展电动汽车出现了大跃进式苗头。发展电动汽车的目的是减少污染和对能源的消耗,寻找新能源替代是对的,但极端地发展电动汽车对市场会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做法是小型车,应该对小型车引导消费,要进行轻量化,电动汽车不是目前惟一的趋势。现在如果每辆汽车减轻15公斤,150辆汽车就相当于零排放,将重心放在这项技术的突破,比电动汽车更重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付于武对作者说。

  北京一位参与电动汽车调研的专家告诉作者,目前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比企业还要积极,他们需要形成产业链来推动当地经济,而企业在财政补贴的情况下,愿意参与电动汽车研发。换句话说,政府给钱,企业是愿意从事研发的,如果让企业自己拿钱,企业肯定不会有太多积极性。这一轮的电动汽车投资角色有明显的变化,不是企业主导行为。

  和同样推动电动汽车的国外相比,两者之间有本质的不同。中国电动汽车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地方政府蜂拥而上,不考虑产业发展及消费者的接受能力,而国外电动汽车的研发则完全是企业行为,随时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比如几十年前欧洲研制的电动汽车因为技术、使用环境不成熟而暂时放弃,专心提高传统汽车技术水平,这些都不受制于政府或政策的影响。

  汽车发达国家研究电动汽车的一个准则是,传统汽车必须拥有核心技术,在此基础上才会推动,关键还要考虑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否则不会大规模推广电动汽车上市,而中国电动汽车的推广和领导偏好有关,市场和技术显得不重要。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汽车实验室主任、电动车辆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林程表示,电动汽车大跃进式发展负面效应明显。比如有些领导说电动车好,有企业就开始搞电动车,这并不是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也不是技术专家的意见,所以导致目前汽车行业发展比较畸形,也导致大量资源浪费。

  中国电动汽车技术和市场其实不成熟。汽车工业资深专家陈光祖对作者表示,如果传统汽车都做不好,指望研制出电动汽车顶尖技术是根本不可能的。

  美国、日本及欧洲等纷纷出巨资支持电动汽车发展,他们希望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话语权。一直落后于他人的中国汽车产业,希望通过电动汽车奠定行业地位的愿景是好的。然而,不能一窝蜂地上演”大跃进”式造电动车,更不能放弃对传统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在目前情况下,电动汽车根本不可能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救命稻草。

  全球放缓启动电动车

  急需自救的中国汽车产业从2010年的高速发展开始回落。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产汽车产销增幅只有3%左右,远远低于上年同期。自主品牌增长3.5%,而合资品牌增长为12.1%。

  阵地越来越小的中国汽车产业,是用电动汽车技术挽救自主品牌,还是在传统基础上提升自主核心?显然后者更实际。

  拯救中国汽车产业需要务实。退一步说,即使电动汽车推向市场,受消费者欢迎的电动汽车未必是自主品牌。青睐洋品牌、大排量,鄙视国产品牌、小排量、不允许柴油车上路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对自主品牌、节能减排的扼杀。这一切不改变,自主品牌的电动汽车就一定会有市场吗?恐怕未必。

  中国该学学韩国。在汽车消费方面,全民都以韩国汽车为荣,这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韩国汽车企业。而中国很多知名人士及官员,唯恐做国产车会遭人耻笑,这样的消费观念不改变,自主电动汽车他们又能瞧得上吗?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样本企业比亚迪坚定地在这条路上走着。但外部环境、技术不成熟的时机,比亚迪扛起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大旗则很艰难。

  汽车产业当务之急不是发展电动汽车,而是提升传统汽车技术水平,引导小车消费观念、加大对柴油汽车的使用、提高碳排放指标,轿车轻量化、小型化等,这些远比电动汽车更实际,也更容易得到消费者认同。

  ”传统核心技术很多都被外资控制,中国要想在电动汽车技术上有所突破面临很多困难,电动汽车技术是必须依托于传统技术的。有可能出现的结局是,未来若干年,当电动汽车占据主导地位时,拥有技术话语权的仍是外资企业。”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的北京博洋普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余庭说。

  7月20日,上海一辆电动公交车自燃,再次引起了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技术、安全性能的担忧。在此之前杭州电动出租车自燃问题未给消费者合理的解释。此次自燃事件,更加重了消费者心中的阴影。

  关于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最早研制电动汽车的欧洲已给出了答案。欧洲汽车工业协会北京首席代表戴粼博士表示,鉴于目前全球电动车市场启动的艰难性,当下的电动车浪潮仍然存在再度失败的可能性。

  或许,这让中国投资电动汽车的热潮可以冷却一下。

  ( 编辑/董海荣 )

来源:中国汽车界

作者:周颖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9931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38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