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在华晨宝马成立15周年庆典活动上,宝马集团和华晨汽车集团决定延长华晨宝马的合资协议至2040年(从2018年至2040年)。宝马集团将对华晨宝马的投资将增加30亿欧元,用于未来几年沈阳生产基地的改扩建项目。
与此同时,宝马集团在其全球官方网站宣布,公司以36亿欧元的价格将自身在合资公司华晨宝马的持股比例将从50%提升至75%。至此,中国汽车制造行业出现首家外方“控股”的中外合资整车企业。
由于燃油车企的合资股比限制将于2022年才完全放开,所以这次股权变更也将在2022年正式进行交割。华晨宝马虽然成为首家外方控股的合资公司,但绝不会是最后一家。随着我国合资股比限制政策不断放开,越来越多的合资车企将面临同样的结局。
实际上,宝马提升合资的消息早在今年7月就已经放出风来。7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柏林共同见证了中德双方若干合作协议的签署,其中就包括宝马集团在华增加投资的项目。
2017年,华晨汽车集团共计实现销售74.57万辆,同比下滑3.7%。旗下上市公司华晨中国年销量则为44.76万辆。其中,合资企业华晨宝马实现销量38.65万辆,同比增长24.65%。
与此同时,华晨中国当年共盈利43.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85%。其中,华晨宝马对集团纯利贡献由39.98亿元增加31.0%至52.38亿元。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华晨宝马这家合资公司,华晨中国的利润将会是负数。
多年来,宝马对于华晨的帮助和提携不可谓不用心,王子发动机授予华晨汽车使用,甚至免费派驻研发人员支持华晨旗下部分产品的开发。然而,大力支持却并未换回期待中的共同进步,华晨汽车的销售业绩始终无法让人满意,甚至在近年来还有持续下滑的趋势。这对宝马来说,确实有些心寒。
华晨汽车自身拿不出手的销售数据和收入水平让其在与宝马谈判中处于绝对弱势,然而华晨汽车绝非个例。在我国大量的合资汽车公司中,中方业绩羸弱是一种常见现象。在华晨宝马首次打破合资股比限制后,或许不少跨国巨头对于增持股份早已蠢蠢欲动。
作为宝马几十年老对手的奔驰,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在2017年年度报告里,北京汽车多次将业绩向好的原因写为“主要是由于北京奔驰……”,去年,北京奔驰的毛利达到381.79亿元,在北京汽车354.99亿元的总毛利之上,足以见这家上市公司对北京奔驰的依赖。
然而,从上表可以看出,华晨宝马、北京奔驰绝非个例,所以我们仍不能肯定下一个被外资控股的合资车企就是北京奔驰。在我国主要国有汽车集团中,大部分企业的半数以上销量都来自合资公司。而在利润方面,合资公司的贡献还可能更大。上汽集团旗下合资品牌贡献的利润超过集团净利润的总和,一汽和东风孱弱的自主品牌更加依赖合资公司的“输血”。
值得一提的是,长城汽车、江淮汽车、众泰汽车,这三家车企也已经与不同的跨国汽车巨头签署合资协议,合资公司即将于近年落地。然而,这些中国企业目前的销售业绩仍让人揪心,表现最好的长城汽车今年前9个月销量同比下降4.09%,其他两家的销量跌幅则更加夸张。
当外方希望提高在合资公司的股比时,长安、广汽、长城等旗下中国品牌拥有不错的市场占比和口碑的企业或许还有的谈。而在面对强势的外方时,如一汽、东风、北汽等主要营收、核心技术来自合资公司的企业,他们该拿什么作为平等对话的筹码?
今年4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论坛上提出放开汽车领域对外资的股比限制一事。4月17日,发改委正式发布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放开的时间表,通过5年过渡期,中国将于2022年全面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此前,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由于5年过渡期的存在,中国汽车制造商还有足够的时间发愤图强,在2022年之后的谈判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和主动性。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过渡期似乎只是一种“缓刑”,谈判可以更早启动。倒计时已经结束,第二家被外方控股的公司恐怕已经离我们不远。
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表示:“开放股比是一件好事,会倒逼自主品牌自主前进,我们不能躺在合资品牌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必须努力寻找自己的出路。”
虽然,祁玉民如此表达可能带着一种无奈,但亿欧汽车认可祁玉民的观点。既然将利润奶牛的半数股份出让已不再遥远,何不怀揣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去激励自己奋发图强。
来源:亿欧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78091
以上内容转载自亿欧,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