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牵动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神经,这其中也包括作为核心供应商的动力电池企业。
据了解,在2020年之前,政府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进一步削减,直到2020年年底全部取消,在此之外还增添了其它诸多方面的要求。
先从2018年最新的补贴政策来看。今年2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根据通知内容,政府不再仅仅按照续航里程决定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而是引入了电池能量密度和能耗系数等新要求。
《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部分内容
也就是说,新的补贴政策不仅提高了补贴门槛,整体降低了补贴金额,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相关的技术要求,相较以往更为严格。而这意味着,身处其中的动力电池企业接下来必须要做两件事情:一、继续推动技术升级,满足高补贴需求;二、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综合性价比。
技术是硬实力,只有动力电池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才能避免“技术空心化”,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扎实地向前发展,这也是政府收紧新能源汽车补贴、提高相关技术要求的重要考量点。而无论是出于助推行业发展的长远目标,还是基于获得高额补贴减缓自身压力的短期考虑,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已经看到,国内的动力电池企业在技术升级方面花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这其中包括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电池热管理水平的提升等等。
成本问题是目前新能源车企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现阶段,新能源车过于依赖政策的主要原因就是新能源车普遍售价较高,即使享受国家和地方双重补贴后,其终端售价也要高于传统燃油车价格。因此,站在这一行业整体发展的层面,唯有使新能源汽车之成本足以与传统汽车相抗衡,才能将新能源汽车市场这块“蛋糕”越做越大。而站在动力电池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说,在进行技术升级的同时,只有尽早优化成本,提高动力电池的性价比,才能够真正稳固自身地位,成为动力电池市场的重要担当。
然而,成本优化一事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众所周知,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成本占整车的30%至50%,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意味着动力电池企业要承担很大的压力。再加上上游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甚至是不断上涨,更是加重了动力电池的生产成本负担。
不过,从过去几年的情况来看,车用电池的成本每年都在以15%到20%的速度降低。如此可见,动力电池企业的创造力不容小觑。业内人士透露,在上游原材料价格难有改善的情况下,动力电池企业正在从其它维度寻求解决方案,力图在升级电池各项性能的同时,提升电池综合性价比。
来源:盖世汽车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65079
以上内容转载自盖世汽车,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