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随着双积分政策实施的临近,围绕新能源汽车,新一轮合资潮正扑面而来。同时,华为等各类企业已经开始跨界造车。再加上日益壮大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领域正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那么,哪种模式未来更有优势和前景?2018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会有怎样的变化?
合资造车:究竟是新力量还是代工厂?
2017年,共有4家全球汽车巨头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集中生产新能源汽车。业内不少人分析,这一轮的合资潮跟即将实施的双积分政策有关。国内车企看中巨头的品牌和技术积累,巨头看中的是积分。有业内人士透露,还有不少国内车企正在酝酿新能源车合资项目。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判断,合资车即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股新力量。
罗磊认为:“这股力量有比较厚的积淀,一些合资的外方在很多年前就有这方面的一些技术积累,他们的投产可能会对整个市场带来很大的冲击。”
不过,合资新能源汽车并不被普遍看好,有专家就指出,以市场换技术,可能让中国汽车行业丧失研发动力,再一次沦为代工厂。《汽车导购》执行主编王建军表示,不排除一些合资项目只是为了暂时应付双积分政策,合资新能源车的技术含量究竟有多高,还要打个问号。
跨界造车:大批企业蠢蠢欲动,优势难显
在合资潮到来的同时,新能源汽车领域还掀起了跨界潮。几天前,华为、百度、腾讯等联手打造的智能电动汽车——威马汽车正式宣布,今年将实现量产下线。此外,还有一大批企业蠢蠢欲动,准备进入这个行业,就连搞安防的大华股份和搞房地产的中合置业,也都在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不过王建军认为,跨界造车优势并不明显。因为这些跨界的企业没有制造业的基础,电池、电机可以采购,但是基础的底盘、车身等,还是要依靠传统企业。实际上他们在跟一些配套厂商谈判的时候,成本优势是很少的,因为他们没有其它车型做支撑。
自主造车:面临新挑战,短期仍是中流砥柱
自主品牌、合资车、跨界造车,这三者眼下正在形成鼎足之势,重新演义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有些观点认为,面对造车新势力的黑科技、互联网思维和汽车生态建设,传统车企未来可能缺乏竞争优势,但王建军并不这么看。
王建军分析指出:“传统企业在这方面其实也做了很多工作,他们是有技术储备的,只不过没有往现在的产品上大量应用,可能担心会影响现有车型的销售。但并不是这个技术或这个理念有太大的壁垒。”
不管怎么说,2018年,像比亚迪这样的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可能会面临新的挑战。不过罗磊判断,短期内他们仍然会是市场的中流砥柱。
罗磊认为:“新能源汽车可能在2018年变化并不会十分明显,我想还是会以自主品牌为主要龙头。合资品牌的产品从上线到投放市场,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新的造车势力的产品可能会在2018年陆陆续续上市,我认为还没有形成一个批量的投放,还是一个市场的试水阶段。”
来源:央广网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63115
以上内容转载自央广网,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