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目前正处于产业化的关键时期。从当前实际看,制约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关键已经不是技术,而是对潜在市场的洞察、系统性创新的整合和政府产业政策的有效性。电动汽车是对传统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替代,属于系统性创新。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动汽车产业的启动和发展,需要新的思维、新的动力机制和发展路径。其中,突破传统汽车管理体制,通过放松管制和创新租金设置相结合,助推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是制定电动汽车产业政策的方向。政府产业政策的创新是基于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内在规律的实际把握。
一、新能源汽车不是传统的产业而是新兴产业
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调研和分析,作者认为,与传统的燃油汽车不同,电动汽车产品属于系统性创新产品,电动汽车产业则属于新兴产业。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IT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看,不同于成熟的传统产业的发展,新兴产业的启动和发展,拥有自身的特征和规律。
首先,与传统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依赖大企业不同,电动汽车产业的产品和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创新型中小企业,尤其是不依赖传统汽车技术的新企业。在这种背景下,依靠传统汽车企业,尤其是拥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大企业发展电动汽车,在本质上是与虎谋皮。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更富有创新精神的往往不是现有技术的主导者,而是新企业或行业新的进入者。例如,在微型计算机的研发和生产上,率先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不是在大型计算机领域拥有技术优势的IBM,而是名不见经传的苹果。同样地,在互联网产业的初创阶段,是处于创业中的杨致远,而不是著名的电脑公司掀起了这场革命。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启动和发展IT产业的成功经验表明,在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当以系统的产品创新为主时,产业发展的主导者不是大企业,而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只有当产业进入工艺流程创新阶段时,生产的标准化和对低成本制造的强调才会出现大企业主导的局面。
其次,作为新兴产业,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系统创新。在产业发展的启动阶段,既没有定型的产品,也没有完善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更没有符合产业发展实际或内在规律的产业政策。政府的产业政策创新是有效启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往往存在多种技术路径,产品的创新是系统性的,产业化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其中最集中的表现是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产品生产的价值网络,没有产业标准,企业之间的联系是松散的,不存在明确的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如果没有准确把握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律,极可能制定出不恰当的产业管理政策,不但无法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反而可能阻滞产业的发展。
二、电动汽车产业的启动和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产业政策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针对电动汽车产业启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政府产业政策的重心首先是放松管制,而不是制定比汽车产业管理还严格的产业管制政策。
放松管制的对象是创新型中小企业,不仅包括整车企业而且包括关键零部件企业。作为满足潜在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无论是在研发还是在市场化阶段,电动汽车企业都面临着高度的不确定性。一般情况下,许多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是在不断的试错中发展起来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启动阶段,政府的产业政策应当允许多种技术路径的存在,鼓励企业针对未来的潜在市场开发不同层次的产品。在未来的电动汽车新产品中,不仅包括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的高端产品,而且包括满足农村居民市场需求的低端产品,关键是产品的环保和节能性能。
放松管制不意味着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在放松管制的同时,政府可以把市场准入作为设置创新租金的手段。例如,筛选拥有电动汽车新产品研发和生产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放给生产许可证,允许在特定期间内在规定的市场空间和范围生产和销售产品。在特定期间之内,只允许少数企业生产和销售电动汽车,特定期间结束后,则对其他企业开放市场。
这样做的好处是在特定时期内,比如说是5年,少数拥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因为竞争的减弱而获得超额利润,即创新租金。当企业预期5年后市场完全放开后,首批获得生产许可的企业则会把获得的创新租金用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和完善,争取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放松管制和创新租金设置相结合的产业政策,不同于一般的政府补贴政策。政府补贴政策的最大问题是容易出现逆向选择。新政策的立足点是支持市场发现的创新型企业,是对已经获得竞争优势的企业的扶持。
当然政府的产业政策不仅限于上述两点,根据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实际,政府还必须在以下方面更好地服务于新兴产业的发展。首先,继续在国家”863”科技攻关计划中对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的项目进行支持。其次,加快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充电站、换电站和维修站。第三,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中低端电动汽车的使用和销费。为了弥补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之间存在的生产、购买和使用的附加成本,政府财政通过税收优惠和补贴的方式,刺激消费,尽快实现电动汽车生产和使用成本的降低。
(本文作者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 编辑/李红 )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刘刚(南开大学)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6294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