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在北京发布《2017年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研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公众的气候变化认知度继续保持高水平,高度支持政府颁布的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94%受访者支持中国落实《巴黎协定》,96.8%的受访者支持中国政府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这是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继2012年开展全国范围公众气候认知调研后的第二次公众调研,调研从“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度”、“公众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知度”、“公众对气候变化应对的认知度”、“公众对气候变化政策的认知度”、“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执行度”及“气候传播效力效果评价”6个方面展开。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为此报告发来寄语:“报告中看到公众认知保持在高水平,这是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最大鼓励和肯定。期望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能够把这项调研工作继续下去,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工程院杜祥琬院士认为:“此次调研是非常及时、有意义的工作。每一个公众、每一个家庭,是推动低碳社会的根本驱动力。了解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现状,可以引导并帮助公众便捷地践行低碳生活。”
参加此次发布会的国家环保部宣教中心贾峰主任认为:“十九大的报告指出政府、企业和全民参与构成了国家的环境治理的系统化整体,从这个角度来说了解公众对环境问题认识,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更好的项目,推动我们环保工作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能源基金会传播总监荆卉认为:“高效落实气候行动的一个重要保障,是社会各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理性认知、对应对措施的深度认同和需求、以及被需求激发的积极参与的意愿。希望报告能为气候决策制定及实施提供参考,并输送进一步推动气候行动的信心。”
本次调研负责人、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联合发起人王彬彬博士介绍,与五年前相比,更多公众认同气候变化正在发生,而且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对气候变化的担心度提高了2个百分点,认为自己经历过气候变化影响的人数提高了15%。这说明随着近两年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公众对气候变化影响有了更现实的理解;同时,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议题上的公众传播工作也很有成效
调研还发现,共享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公众采取实际行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可能。近半数受访者使用过共享单车,超九成公众支持共享单车出行,超半数受访者知道家庭和单位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发电的用处。王彬彬博士认为:“五年前我国公众就有比较高的气候认知度,但基本只能靠节能这类传统方法。五年后我们看到,政府鼓励技术创新,也使得公众可以有更多选择来践行绿色生活。” 对于报告显示的公众对中国政府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支持度,长期研究全球气候治理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海滨教授指出:“从数字中可以看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深得民心。在当今中国,绿色低碳的议程在中国战略层面的重要性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的国际角色正从参与者、追随者,向引领者、引导者过渡。气候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是最有利于中国发挥领导力的领域。”
圆桌对话环节,来自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摩拜单车、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的代表分别从政府、媒体、科研机构、创新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行业角度围绕报告发现展开了热烈讨论。
王彬彬博士最后表示:“公众了解和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是明确的,关键是如何将意愿转化成更多行动。在认知层面,98.7%的受访者支持在学校开展气候变化教育,可以从气候变化科普进校园开始,从娃娃抓起。在行动层面,政府鼓励技术创新,有购买力的公众对气候友好型产品又表现出稳定增长的支付意愿,可以对气候友好型产品进行技术创新,使其更便于公众使用。从这两方面入手,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还有很多空间有待各方合力开展更多工作。
来源:第一电动网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58039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