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市场
  4. 锂电行业亟待优胜劣汰,80亿瓦时门槛如何迈过?

锂电行业亟待优胜劣汰,80亿瓦时门槛如何迈过?

中国客车网

2016年11月22日,国家工信部发布公开征求意见稿《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甫一出台(以下简称征求意见或修订案),即引发行业热议,相比2015 年版本,本次征求意见稿中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由“不低于2 亿瓦时”提高至“不低于80 亿瓦时”,40倍新增产能要求令中小电池企业暗暗叫苦。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接受中国客车网采访时表示:如果没有规模的门槛要求,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散乱现象会愈演愈烈,只有通过前十家集中度很高的优秀企业构筑的产业格局,才能真正促进动力电池行业长期稳健发展。

国家规范行业引导,三国同台平等竞争

虽然征求意见稿已经出台,但80亿瓦时最后期限是什么时间,目前国家有关部门还没有给出。许艳华认为,国家的优惠政策将优先给予上规模有能力的企业,不过征求意见稿中的规范条件是引导性文件,不是法规性文件,不会强制所有的动力电池企业都必须要做到。在她看来,根据2020年市场对动力电池的需求情况,80亿瓦时的门槛大概在2020年左右会正式实施。

《意见》不但在业内引起热议,,就是毗邻的韩国也密切关注。11月24日商务部网站援引韩联社报道,认为上述修订案中将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年生产能力的规范标准提升至80亿瓦时,符合这一标准的仅有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两家公司,而在华设厂的三星、LG很难实现这一要求,因此猜测本次修订案除了保护中国本土产业外,还具有其他政治含义。

实际情况是,对比韩国3家,日本5家动力电池企业,中国锂电行业存在“散、小、乱、差”显著特点。国内做锂电池的760家,号称能做动力锂电池的150多家。据工信部数据,2016年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30.2万辆、销售28.9万辆,动力电池出货量超过120亿瓦时。据统计,目前我国动力电池行业产能已超过1000亿瓦时。从动力电池出货量和产能对比来看,动力电池已经整体产能过剩。

就此问题,中国客车网采访了国家科技部 863 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老师,王秉刚认为,这次征求意见稿是面向所有在华动力电池企业,让大家在同一水平线上参与竞争,只有平等竞争才能真正激发行业活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对中国客车网表示,不要把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政策政治化,今年年初时对动力电池客车做安全性评价的时候,韩国一些媒体和机构就有过类似政治化看法,这是没必要的。

锂电行业亟待优胜劣汰,80亿瓦时门槛如何迈过?

电池行业乱象丛生,溯本清源正当时机

2016年还剩下一个多月了,整个电动车产业链对补贴政策望穿秋水,工信部突然一记重磅整顿动力电池行业,要想分析其中缘由,还需要对这两年来锂电业的大起大落做个简单的回顾。

自201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就以惊人的速度坐上了过山车,极具潜力的市场让动力电池行业的上下游为之疯狂,二级市场概念股被热炒,各路资本竞相涌入、企业纷纷加速投产,“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其中不乏低质低价竞争,抄袭,侵犯知识产权的企业。对于低门槛的圆柱电芯,更可能陷入极端的产能过剩。业内士表示,目前对于动力电池,尤其是圆柱电池,一味追求高容量,电池循环越来越差,安全性也越来越糟。

据中国客车网了解,具讽刺意味的是,《意见》稿中争议最大的“80亿瓦时”标准线是根据各家企业上报的结果划定。今年上半年工信部进行了各家厂商的产能调研,要求如实填报。这个80亿瓦时,是根据各家厂商上报数据进行划线。虚报产能、盲目扩张、低价竞争、以及难以治愈的地方保护沉疴是行业热潮下的潜藏暗礁。

在动力电池乱象丛生的情况下,国家工信部出台的征求意见稿正当其时,在行业有可能更加混乱,形成利币驱逐良币的恶性竞争之前,重拳出击,实质是维护行业长治久安的必要之举。许艳华认为,动力电池需要更大规模的生产,才能更好地保证品质,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此次征求意见稿的指导思想就是鼓励动力电池行业大规模生产,80亿WH的门槛对整合行业,鼓励大规模生产是有非常意义的。

提升行业集中程度,做优做强龙头企业

有担忧者称,为满足80亿瓦时的门槛,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将掀起新一轮扩张潮流。目前电池产能为2~4Gwh的企业将在最短的时间内新增4Gwh时产能。行业将出现一片混乱,从设备、材料、人员等均不能匹配。

但事实是,锂电行业的产能不会因此引发军备竞赛,因为行业的扩产通常需要1年以上的周期。而据高工产研出品的《2017动力电池项目可行性报告》显示,建设1Gwh的动力电池需要投入资金中位数为61840~87025万元。如需弥补4Gwh的资金缺额,厂家需至少募资二三十亿元,对小企业而言,短期内很难完成。

为了避免人喧马嘶,希望国家此项政策越早、越快执行,越会促使中小企业合并,产能优化整合。反而迟迟不出台的话,反而会给市场错误的信号,让各企业扩产。

多个行业实践证明了只有通过兼并重组,才能彻底摆脱困境,做优做强。铅酸电池、光伏也曾经经历此种政策性门槛提高,结果是行业集中度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也大大提高。中国的光伏产业的“十年一觉南柯梦”,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盛极而衰的起伏跌宕。

窥一斑而见全豹,解决锂电产业产能过剩必须经历行业整合。这是一个残酷的过程,也是一个重生的过程。政策导向是促进强者恒强,促进散小乱差企业加速退出市场的必要之举。所谓行业冲击,是在走向未来更加健康所必要经历的阵痛。

那么,在国内外大型动力电池企业的步步紧逼和行业洗牌加速之下,中国本土中小型动力电池企业的出路在哪?有识之士认为,兼并重组是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便捷途径。通过兼并重组,中型企业可以超常规发展,充分利用土地、人才、技术等发展要素,在有效整合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实现低成本、高效率扩张,被兼并的小企业也可以摆脱在大企业夹缝中求生存的压力和困境,赢得新的机遇和空间。

行业整合将创造新的市场机会。兼并可以把收购方主要竞争对手吃掉,以降低产业竞争激烈程度。如果业内主要企业进行内部积累或直接投资,会给其它企业带来压力,如果业内其它企业纷纷仿效,该行业势必面临一场“加速扩张”的竞争。兼并重组,企业可以在不增加行业生产能力的情况下达到临界规模。

兼并重组还有助于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打造5-10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王秉刚老师认为,通过规范和集中,增强本土大企业的竞争力,才是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长远发展之道。

来源:中国客车网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47227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1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