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4日,由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指导,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智能产业高峰论坛在上海长荣桂冠酒店顺利召开。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深度学习等等,将为人工智能发展带来新一轮创新活力和动力;以“互联网+”制造为代表的经济社会深度智能化应用,将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空间。
以下是报告全文:
尊敬的各位院士、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借此机会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互联网’+制造与人工智能发展方面”的思考。
一、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对于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
“互联网+”制造,“互联网+”中小微企业的双创为大众创业观的创新。另外,提供网络基础设施支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撑,这是我们的几大任务。从“互联网+”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制造业”,从56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人工智能”算起现在经过60年。刚才李院士跟我说,明年我们还将会以重量级的活动来纪念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60年的历程中间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发展确实学到很多重要的突破,但也经历了多次高潮、低潮、波峰和波谷,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这样一个总体的态势。我们具体看,他给我们哪些启示?
1.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相伴而生、相互驱动,信息技术是实现人工智能的重要支撑技术。
人工智能,首当其冲就是计算机。人工智能从高速发展到低谷,是什么样的原因呢?因为当时的信息技术还很弱小,尚不足以实现科学家伟大的梦想。人的大脑具有10的15次方的记忆容量,而我们当时的计算机,第一台1KB的存储器计算机是1975年才诞生的。同样上世纪80年代,机器翻译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也主要取决于当时的计算机计算能力不足。所以我们看到技术、产业这样一个相伴生,相互作用的关系。
2.应用创新带动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
这是在人工智能发展中间,一个很重要的经验思考。科学家们努力探索,使人工智能走出实验室。以1968年斯坦福大学教授和几位遗传学家合作研制化学质谱分析系统,推动人工智能迈入实际应用时代。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的商业供应商。随后我们看到几乎50%以上的财富500强都在开发或者使用专家型的智能产品,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乃至本世纪初都曾表现出来。
回顾过去的目的,就是为了着眼未来。今天,上述经验依然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所以我们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深度学习等等,将为人工智能发展带来新一轮创新活力和动力。以“互联网+”制造为代表的经济社会深度智能化应用,将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空间。
二、“互联网+”制造为人工智能发展带来新机遇
1.摩尔定律逐渐逼近物理极限,软件和应用开始主导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和发展模式。
半个世纪以来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在包括:智能终端、手机、平板为代表的,都在摩尔定律的作用上。我们现在看到集成度、集成线宽日益逼近天花板:集成电路的线宽在实验室已经达到14纳米,已经接近物理极限8-10纳米。原来专家预测是到2015年,也就是今年达到物理极限。但是后面我们发现,技术也在不断的突破极限。现在我们在显微镜下去看,22纳米以下的集成电路基本上都是鱼鳞状的。原来是平面,变成了立体,这样使得空间集成度进一步提高。所以我们看到,又延长了。现在专家们预测是到2020年摩尔定律将达到物理极限,这就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追赶和并肩跑的机会,现在我们大概还差2.5代左右。
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看到软件和应用开始主导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和发展,这样的模式已经凸显出来。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等技术方面,这背后软件的作用都非常重要。软件作为ICT产业创新最活跃、增长最快的领域正在主导和定义经济社会各领域业务模型的基本理念和模式。所以我们看到,软件定义芯片,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软件定义安全等等。
今年德国的博览会上,在我们主办高峰论坛上,我们提出的主题“软件定义世界”。应该说这是得到了世界范围内各位的肯定认同。如果说摩尔定律代表了ICT1.0,那么“互联网+”将标志着我们迈入了ICT的2.0时代。这是我们的一个判断。
“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关系中间,直接反映了互联网连接“大脑”。互联网打破时空界限,使ICT能力如同自来水一样唾手可得,随时随地按需索取。互联网可以使无数个孤立的“人工大脑”实时连接起来,实现协同化思考。
云计算降低了大规模计算成本。云计算降低了人们享受IT资源的成本与壁垒,使成本低廉的大规模计算得以实现。基于GPU的并行计算能力远超CPU。这里面我们罗列了CPU和GPU的对比,从这个对比中间我们也看到了,确确实实GPU支撑下的云计算使得计算的成本大规模的减少。
大数据训练可有效提高人工智能水平。刚才李院士的演讲中间,应该说对这一块诠释的非常精彩和到位,我这儿不再赘述。
三、“互联网+”制造与人工智能
1.“互联网+”加速向工业领域全面渗透。
这种“全面渗透”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互联网+”汽车——特斯拉。特斯拉大幅得简化了汽车的技术架构,这主要梳理起来三大核心技术突破:(1)能源管理系统。特斯拉动力是源于七千多块锂电池,每一块电池的电量、电波、做功、发热是完全不一样的,如何把七千多块电池管理好,使之形成澎湃的动力是巨大的技术压力,特斯拉用了上万个传感器,然后通过系统高度的智能管控来实现,这是它的一个重要的技术突破和创新。(2)智能引擎系统。这是特斯拉的又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去引擎化。传统汽车是拥有200多个引擎部件,特斯拉没有变速箱,没有档位等等。引擎部件不超过10个,完全由智能引擎系统控制引擎运作,引领汽车的发展方向。(3)自动驾驶系统。超音速声纳、摄象头、雷达,实现自动驾驶系统,盲点警报等功能。
2.从“电力驱动的机器”向“软件驱动的机器”变革的“第二次机器革命”。
现在,无论是西门子还是GE都明确提出:“软件是工业的未来,数据是未来的原材料。”现在看到引领这个方向的两大阵营:一个是像西门子、GE这样的企业。再一个,像谷歌、微软、苹果这样的企业,都在从不同的角度演进探索“互联网+”制造的发展路径。
3.“互联网+制造”是新时期两化深度融合的具体体现。
众所周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广义上来理解就是工业化进程与信息化进程的一个重合。从狭义上讲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引起生产效率提高和生产方式变革,从而使工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过程。“互联网+”制造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两化融合的内涵,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各领域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渗透、融合开辟了新的路径。为新时期实现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动能。“互联网+”制造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广泛普及和应用,不断提高智能化、数字化等水平,从这个过程形成新的产品形态、生产模式和组织体系以及资源配置方式。这个过程进一步向规模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服务型制造、网络化制造模式持续演进,这是我们看到的发展过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互联网+”制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广阔的机遇。
四、几点建议
1.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路线图。
2.突破一批核心技术。
3.促进人工智能与工业融合发展。
4.注重安全保障。
来源: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39705
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