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当地政府之前一再辟谣、却又突然限牌,已经对公信力造成了伤害;现在因为“突袭”发布而造成的后续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则会对政府公信带来二次伤害。
一石激起千层浪,杭州“突袭式”限牌政策带来的涟漪效应还在持续。调查发现,杭州各大汽车4S店在这次政策变动中赚得不亦乐乎。限牌前,销售商已铆足劲儿发动攻势,宣布限牌后的5个小时,他们挟“限牌令”大搞霸王条款,卖起了“霸王车”,给消费者带来一次“权益地震”。
在那“疯狂5小时”中,不少4S店利用限牌引发的“是车就买”的消费恐慌心理,采取各种方式大肆吸金。一些根本用不着的配件被捆绑销售,订了车就成千上万地加价,连购车合同也趁乱做了手脚,以规避法律责任。虽说买的不如卖的精,但像这样利用政策效应乘人之危、漫天要价,不仅侵害消费者权益,而且已经涉嫌违法。政策“突袭”导致的后遗症,不可等闲视之。
从报道中不难发现,25日晚上的杭州城来了一次“全城抢车”风暴。许多4S店灯火通明、人满为患,店前马路拥堵不堪,公安部门甚至出动警力维持秩序。然而,遗憾的是,警力只能确保排队秩序,却不能对罔顾合同契约、践踏公平交易的失序行为予以约束。某种意义上,这种秩序对老百姓来说更有意义。
目前,就捆绑销售、坐地起价、趁乱签单等问题,当地工商部门还没有作出回应。或许我们更应追问,为什么不能下好先手棋,预判政策“突袭”带来的社会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化解。实际上,“限牌”政策此前在一些城市发布时,也曾引发汽车抢购潮,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一点,甚至已是世人皆知的常识。作为后来者,杭州有关部门完全可以有所借鉴,提前打好预防针,规范买卖行为,杜绝趁乱抬价等行为,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权益,把“突袭发布”的负效应尽可能减小。
当地政府表示,推出限牌是为了保护大气环境、治理城市拥堵,但这初衷良好的民生政策,却在执行中成了车商的“暴利工具”,让市民心里更加添堵。这种初衷与结果的强烈反差,折射出政策的制定和施行未完全做到以人为本,对公众利益缺乏周到细致的考虑,对单一政策在复杂社会情境中的后果也缺乏应对之策。这正拷问着治理责任和能力。如果说当地政府之前一再辟谣、却又突然限牌,已经对公信力造成了伤害;现在因为“突袭”发布而造成的后续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则会对政府公信带来二次伤害。
现在,治理现代化已成为热词。在利益多元的社会,现代化的治理,正需要把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多考虑百姓的承受力和适应性,多一些开门决策和公众参与,在协调各方利益中兼顾效率与公平,这样才能避免执行中的扭曲变形,把每一项决策变成通往善治的铺路石。
随着天津、杭州等城市相继下达汽车“限购令”,新一轮的汽车“限购、限行潮”已不可阻挡地涌来。在此情况下,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受阻之势已愈发严重,对于汽车厂家和经销商而言,未来的发展要如何进行、如何改革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期专题中,我们将从宏观角度、渠道角度和趋势角度,分析越来越多城市实施汽车限购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汽车限购多米诺骨牌已倒
困扰行业多时的汽车限购传闻又一语成谶。
2014年3月25日19时,杭州市政府发布消息称,自3月26日零时起,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摇号与竞价”相结合的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措施,同时还将对已在杭州实施两年的工作日“错峰限行时段”措施进行调整。而杭州也成为2014年第一个实施汽车限购、限行措施的国内一线城市。
毫无疑问,当城市拥堵、雾霾天气等情况不断严重之时,各地方政府已将汽车限购、限行方案作为“解燃眉之急”的最直接方式。但对于汽车产业而言,“限购浪潮”带来的市场急速萎缩、车企发展遇阻等问题,也将成为业界的待解之谜。
一夜买空4S店
显然,汽车限购举措将会大幅减少杭州市的汽车消费数量。
“杭州‘土豪’买下125辆微面囤牌”“杭州各大4S店挑灯迎市民疯抢”“一名车主买空杭州某4S店”——随着一纸“限购令”的发布,杭州车市在3月25日晚上演了疯狂一夜,而相关报道也立即登上了各大网络的焦点位置。
据杭州市政府方面介绍,此次杭州汽车限购采取的是控制总量和“错峰限行”调整的双重措施:对市行政区域内小客车实行增量配额指标管理,而增量指标则实行“无偿摇号+有偿竞价”的方式配置。3月26日,杭州市又进一步发布了《杭州市关于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暂行规定》,该文件显示,杭州市小客车一年总共有8万个配置额度,按月度分配,摇号和竞价的比例是8∶2,也就是在12个月内,摇号增量指标是6.4万个,竞价增量指标为1.6万个。每个竞价指标设保留价1万元,不设最高限价。
实际上,一年8万个配置额度远远满足不了杭州的汽车购买需求。近年来,杭州市机动车的增长速度较快。数据显示,2011年9月,杭州市汽车保有量约为200万辆,而到了2014年3月,这一数据却增长至259.8万辆。而从2013年2月开始,杭州市汽车保有量就以月均1万辆以上的速度在增长。显然,汽车限购举措将会大幅减少杭州市的汽车消费数量。
限购“多米诺”
汽车限购的“多米诺骨牌”,将随着天津、杭州实施汽车限购政策更加快速地倒掉。
毫无疑问,在杭州汽车限购得到验证后,限购浪潮势必将涌向更多城市。
回首2010年12月23日,北京汽车限购令就明确表明实施汽车限购的原因为:实现小客车数量的合理、有序增长,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而随后其他城市实施汽车限购、限行的原因,基本也与北京相同。
但对于这些原因,汽车行业协会以及工信部等方面并不认同,他们多数认为汽车限购治理交通拥堵作用非常有限,且与扩大消费、稳定发展的总体目标不符,也剥夺了广大百姓购买私家车的平等消费权,还将严重影响到自主品牌车企的发展。然而,面对中央乃至各地方政府对于治理拥堵、缓解雾霾天气痛下决心,反对汽车限购的声音也越来越微弱。
据了解,目前包括杭州在内,国内大城市中已经有北京、广州、上海、贵阳以及天津等六个城市实施了汽车限购。而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3年7月份的预测,深圳、成都、石家庄、重庆、青岛、武汉等城市均存在汽车限购的可能性。在今年各地方两会期间,深圳、重庆、武汉等地的汽车限购传言就一直不绝于耳。
“2013年底的天津市限购,其实就已经推倒了汽车限购政策‘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杭州则是推倒了第二张。多米诺骨牌的效应将随着天津、杭州实施汽车限购政策更加快速地倒掉,越来越多的城市将会加入到‘限购大潮’中来。”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员张志勇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表示。
自主品牌危与机
面对不可阻挡的车市危局,自主品牌车企确实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
可以预见的是,在汽车限购城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国内乘用车销售的增长将会受到明显压缩,而首当其冲的也将会是自主品牌车企。
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2月,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再次下降,这也是自去年9月份以来,自主品牌汽车连续6个月出现市场份额下降的情况。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0.37万辆,环比下降28.99%,同比增长5.39%,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4.6个百分点。而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实施汽车限购政策后,上述三地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降幅近半,仅维持在10%左右,远低于全国32%的平均水平。而随着汽车限购城市的扩大,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势必还将继续下滑。
“汽车限购政策对自主品牌的打击,还在于汽车限购政策将压缩市场增长的整体空间,而在市场增长空间缩小的情况下,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就会更强。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肯定不利于自主品牌的成长,相对弱势的自主品牌今后必然还将遭受到汽车限购政策的更大打击。”张志勇称。
在汽车限购、限行大势所趋之下,自主品牌车企或许只能直面并采取积极措施应对这一残酷现实。
“过去其他城市也采取汽车限购措施,但我们没有更好的反对办法,因为在汽车销售发展过程中,本身就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企业只有锻炼好自己,才能做好应对之策。”东风裕隆营销总部长单志东表示,东风裕隆今后会将品牌差异化营销策略贯穿到产业全价值链中,目的就是想打破市场上自主品牌定位低端、车型偏小、配置简单的现状,以应对汽车限购带来的影响。
与此同时,海马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李伟胜也表示,从前几年开始,海马就加大了在三四线城市的布局,以减少一线城市汽车限购对其产生的冲击。此外,吉利汽车也在2013年实施了精确营销和三四线城市渠道下沉并举的策略。
“治理交通拥堵与缓解环境污染,汽车限购固然不是治本之策,但面对不可阻挡的车市危局,自主品牌车企确实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这或许对自主品牌车企发展本身也是机遇。”张志勇表示。
本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我国2月份经销商的综合库存系数为2.33,环比上升140%,同比上升16%,合资、进口、自主品牌库存系数均超过库存警戒线水平。其中,进口品牌库存系数攀升至3.95,与上月相比上升了1.15个百分点,库存压力和经营风险明显加大;合资品牌库存系数增至2.18;自主品牌库存系数与上月相比,大幅增长至3.19。分析指出,2月份的淡季在市场预期之中;节后市场趋冷的季节特点与厂商开始新一年销量规划,加大对经销商的压库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库存系数明显增长。这也给经销商后期市场的销售增加不少压力。
全线品牌库存急攀升
统计数据,2月份,合资、进口、自主品牌库存系数均有较大程度上涨,经销商整体库存压力明显增加。而一向表现稳健的合资品牌库存系数出现大幅上涨,库存系数为2.18,环比上涨151%,库存压力明显增加。自主品牌的库存系数为3.19,环比上涨187%,超警戒线,上涨尤为明显,经营风险也相应加剧。而进口品牌远高于上月库存水平,2月份库存系数3.95,环比上涨119%,依旧延续上月颓势,经营压力仍然较重。
分析指出,2月零售复苏缓慢近乎停滞。受中国传统春节假期的影响,节前集中消费使节后市场需求明显减弱。另外,节后汽车厂商开始新一年营销规划,相应加大对经销商的进货量要求也成为2月库存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进口品牌市场前景依旧不容乐观,库存压力明显,进口品牌经销商的资金压力继续加大。
据了解,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在调查中抽取了55个品牌,其中库存系数超过2.5的品牌有17家。其中,进口品牌有捷豹-路虎、讴歌、进口大众、英菲尼迪;合资品牌有广汽本田、北京现代、雪铁龙、东风日产、宝马、东风标致、东风悦达起亚、一汽丰田;自主品牌则有日产启辰、奇瑞、上汽荣威、吉利、一汽夏利。数据显示,捷豹-路虎、日产启辰、奇瑞、讴歌、上汽荣威成为高库存前五品牌,相对库存系数也处于较高水平。
分析指出,本月高库存品牌占比为36%,与上月4%相比有大幅度增长,高库存品牌覆盖合资、进口、自主品牌,整体汽车市场较低迷,市场处于调整期。
后市不乐观
其实,从往年惯例来看,节后汽车市场进入淡季期,属于市场的正常规律,经销商普遍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而集客量少、资金周转紧张、人员流动性增大、库存压力增大、经营成本高是目前经销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方面表示,3月份经销商普遍认为汽车总需求将明显增加,认为“增加”的经销商比例由7.1%增至54.8%,与上月相比有较大幅度增长;认为总需求“减少”的有较大幅度下降,由72.9%降至12.7%。
然而,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显示,本月市起步依旧保持相对平稳的态势,第一周的厂家销量较1月第一周下降28%;从同比看的厂家销量增长12%,开局走势并不很强。第2周的厂家销量较1月第1周下降26%,同比2013年3月增长11%。预计3月厂家销量153万台,环比2月增长26%。这也意味着,车市的增长热点不多,零售增长只能算不温不火。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方面建议,虽然经销商普遍看好2014年3月的汽车市场,但经销商仍要根据实际情况,理性预估实际市场需求,合理控制库存水平,以防库存压力过大,导致经营风险。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30057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