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界的名人很多,比亚迪总裁王传福算是其中比较另类的一位。他平素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低调得甚至有些神秘。我们从未谋面,但我不断从竞争对手、合作伙伴、政府官员处听到对比亚迪和王传福的议论。他们都非常看好这个企业,对王传福这位汽车圈的后来者也钦佩有加。这使我更想和这位年轻有为的老总见见面,特别是想听一听他对电动汽车前景的看法以及比亚迪电动车开发的现状。
国庆节前夕,我在北京见到了王传福。将近两个小时的交谈非常愉快。王传福和我畅谈了电动车的前景、做自主品牌汽车的信心,也谈了比亚迪的发展和管理之道。我感到,作为一位技术出身的企业管理者,王传福务实而又自信。头顶“电池大王”的美誉,王传福对电动汽车情有独钟。“对电动汽车我有 200% 的信心”,凭借做电池起家积累的优势,他当然有理由、有底气这么说。王传福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为电动汽车产业做出贡献,能够给社会留下一些成果。他动情地说:“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成就感!”
我被他的话感动了。真心希望他早日实现梦想,让比亚迪的电动车驶上快车道。
——题记
打胜了电池仗,信心满怀干汽车
李庆文:21 世纪,人类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可持续发展和能源问题。当年比亚迪已经做到了手机电池行业的第一,为什么还要选择进入汽车行业呢?你在跨入汽车业门槛的时候,是否就把战略目光放在了新能源汽车上?
王传福:比亚迪是一个很普通的企业,1995 年开始创业。2003 年才开始进入汽
车行业,在汽车领域还是一个小学生,所以我很少出来讲什么。如果单单讲一些目标,人家会说你夸夸其谈,不切实际。现阶段,我们最关键的是要把产品做好,让实实在在的产品在马路上跑,同时把品牌树起来,这样才有出来讲话的资本。
李庆文:都说汽车行业“水很深”,门槛高,企业不容易进入到这个行业,你却有胆量进入。
王传福:我们胆子的确比较大。所谓市场如战场,目前比亚迪跨越的两个行业,包括汽车和手机零部件、手机电池,竞争都很激烈。在这样的行业里,只能靠把产品做好,把品牌树立起来,要有拼死一搏的想法。
就电池行业来说,手机电池原来是日本的天下,1996 年他们曾经垄断全球市场,包括法国、美国的一些企业全部被日本打垮了。在这种情况下,比亚迪通过自己的努力拼出了一条血路。在手机电池领域,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占有全球市场 30% 的份额。在取得这样的成绩之后,我开始思考,怎样把在手机电池行业取得的经验拓展到其他领域。考虑到未来全球将面临资源紧缺的问题,我想电动汽车将是世界汽车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发展电动汽车可以充分发挥我们在电池方面的优势。
李庆文:看来,无论是手机电池、还是汽车,比亚迪都是“后发入市”。比亚迪在进入每个行业的时候,行业格局已经形成,竞争对手也已经很强大,你进入时依靠的不是行政力量,也不是资本力量,而是自己的力量、技术的力量。那么,你认为“后发入市”并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王传福:我认为中国的市场具有以下两个优势。一是市场优势。中国有 13 亿人口,无论哪个行业,只要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显现出来,都会取得惊人的效果。二是人力资本优势。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一个是高层次的研发和管理人员。中国人不笨也不懒,只要努力,只要有机会,就可以干出事业,取得成功。
李庆文:你说的这些优势,中国的每一个企业都拥有。但为什么你可以把这两个有利因素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
王传福:我认为关键还是如何把人力资源利用好,如何把计划落到实处。例如,对招聘来的工程师给予丰厚的待遇、良好的发展平台。对高智力人才的激励不能采取高压政策,不能采取机械式的鼓励。必须让他们认同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把他们的职业理想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才能有双赢的效果。我是学技术出身的,知道他们想什么、要什么,针对这些我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比亚迪的目标是 2015 年做到中国第一、2025 年达到世界第一,对这样一个伟大梦想,员工要认同,要相信,并为之努力。
实现超越的伟大梦想关键在自己掌握技术
李庆文:与丰田、通用等国际汽车巨头同场竞技,如同孩子与成年人搏斗一样,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超常规的战略,必须出奇招。你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应该说做到了先人一步,但为了实现你所提出的“2015 年中国第一、2025 年世界第一”的目标,具体的战术怎么实施?
王传福:技术是关键。真正获得核心技术不能靠别人恩赐,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因此,比亚迪当初进入汽车行业时,就把眼光放得很长远。一开始,我们创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测试中心、碰撞试验室。有些人认为,“连一款汽车还没有设计出来,干嘛大张旗鼓地做这些?”恰恰相反,我认为一个企业要实现长期发展,首先要抓好基础建设。可以少开发一款车,但一定要把试验室建起来。通过脚踏实地的开发、试验,不断完善产品的性能,才会有长进,才可能实现加速发展。其次,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要敢于让年轻人去干,相信他们可以取得技术上的突破。比亚迪每年都会招聘大量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今年招收了 7000 人。其中,本科生 4000 人,大专生 3000 人,形成一个梯形的人才队伍。委托欧洲的设计公司开发一款车型可能需要 3000 万欧元,但用这笔钱可以养自己的毕业生3 年,3 年内他们可以开发8 款车型。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关键看是否有这个魄力,是否敢于让年轻人放手一搏。
李庆文:我很赞同你大胆使用大学生的观点。同时我也认为这不仅是胆略问题,还是眼光问题。很多企业找外面的公司开发、设计,迅速上产品,你选择先培养大学毕业生,然后再让他们参与开发、设计,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发展思路。你采取什么方法让他们尽快认同企业的战略并真正为之努力呢?
王传福:由于体制不同、社会环境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每个成功的企业都会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我看来,企业首先要有务实的态度、脚踏实地的方法,同时还要营造家一样的企业文化环境,要让员工拥有实现目标的自豪感。这样,员工才会对企业有信心。目前整个行业竞争激烈,世界知名汽车品牌都瞄准了中国市场,我们一生下来就要面对残酷的竞争局面。这就像是一个足球场,我们要和丰田同场竞技,大家都只能用脚踢,用手就会犯规,这对我们来说很艰难。所以如果没有超前的战略,就不会取得成功。
李庆文:创业型企业更需要果断的决策和强有力的执行。当然,这里面也有风险,你的决策一定要正确。这也像赛跑,如果跑道错了,即使你跑得再快也不是冠军。
造自主品牌如同赶庙会,人多了生意才好做
李庆文:今年从整体来看,汽车行业的增速已经放缓,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面临一系列挑战。在我看来,企业当前不仅应该考虑短期如何发展,更需要把长期的发展目标协调好。
王传福:目前来看,虽然今年我们的发展速度仍然很快,但基数还比较小,以600万辆的乘用车市场为参照,我们 20 万辆的产量还没有达到 5% 的市场份额,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市场中仍然比较弱小,还需要尽快发展,还要继续扩大技术研发力量。最近推出的比亚迪 F0,配备了雷克萨斯等高档车才有的冷光仪表盘,车子显得很漂亮、很时尚。掌握了这个技术后会发现,增加高档车才有的配置花不了多少钱,关键是要掌握技术,有了技术就可以降低成本,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另外,国内一些自主品牌企业认为比亚迪的发展抢了它们的市场份额,我不这么认为。这就像赶庙会,大家不存在谁抢谁市场的问题,关键是要把市场做大,逛庙会的人多了,生意自然会好做。
李庆文:你说得很对,关于汽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一直有人持“此消彼长”的看法,而且从总的市场份额来看,自主品牌的盘子也在萎缩。有专家认为,正是合资汽车品牌开始把产品向下移,对自主品牌进行深度遏制的后果。甚至有人认为,合资品牌的中方在帮着外方消灭我们的自主品牌,对此你怎么看?
王传福:如你所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在缩小。对此,国家如果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保护当然最好,但也不应该过分区分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关键还是要看产品在市场中能否站得住脚。如果想与合资品牌叫板,就要脚踏实地把产品质量提上去,这样才会被市场真正认可。以比亚迪在深圳的销售为例,在比亚迪 F3 没有推出的时候,自主品牌汽车在深圳市场上几乎无法进入前 10 名,比亚迪 F3 在去年取得了深圳市场上牌量第二的成绩。这说明比亚迪品牌得到了市场认可。
渴望创造出一款人类共享的成熟电动车
李庆文:我现在关心的问题是比亚迪如何做到世界第一。按照我的理解,要做到世界第一就需要出奇兵,需要超级火箭把你送到第一的轨道上去。我想你所说的世界第一,是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角度对未来的一种展望吧?
王传福:汽车是传统的产业。经过研究发现,汽车的未来发展对我们是一个机会。首先,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能源危机。有些专家认为,石油资源可能在未来 40 ~ 50 年内枯竭。其次,是环境污染问题。这也是人类需要应对的一个挑战。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因为拍摄了一部呼吁环保的影片获得了大奖。这充分体现了人类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一种趋势,那就是人类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李庆文:所以我说 21 世纪,亟待突破的就是汽车能源问题。汽车消耗了 40% 的石油能源,但是人又离不开汽车,这就是一个矛盾。
王传福:确实如此,这个矛盾会日益尖锐,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需要依靠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企业家,应该对这个产业有前瞻性的认识,发展电动汽车是比亚迪坚持不懈的战略方向。我一直在想,如果能在有生之年为汽车产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能够创造出一款人类共享的成熟电动车型,将是怎样的一种成就感!
李庆文:你的这番话令我感动。业内对你研究电动汽车很关注,那么,你认为电动汽车的技术能不能突破?何时可以实现产业化?
王传福:从技术的角度来说,电动汽车的突破和实现产业化都可以做到,并且脚步正在加快。电动汽车的时代在未来几年内就会到来。也许开始会有一些泡沫,但这个趋势不可阻挡。另外,实现电动汽车突破的关键在于电池。比亚迪在电池研究上具有深厚的积累。凭着对电池技术的掌握,比亚迪在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上具有极大的优势。今年底,比亚迪将推出一款双模电动车,这款车将实现一次充电行驶100 公里。它不仅是一个产品,对中国汽车业来说,还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它表明中国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了自己的标志性产品,在未来的全球汽车业竞争中有了一个新的武器。
来源:自主汽车
作者:李庆文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renwu/61932
以上内容转载自自主汽车,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