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许家印是认真的。
11月12日,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第一次以“造车者”的身份出现在台前,用近半个小时的时间全程脱稿介绍了恒大新能源汽车的目标、规划、定位和策略。
当天,恒大集团在广州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一口气与全球6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许家印用一串串数字表明恒大造车的决心:3年投资450亿,全球建设10大生产基地,同时研发15款新车;恒驰品牌的第一款车“恒驰1”将在明年上半年正式亮相,并计划在2021年量产。3-5年,达到年产100万辆,成为全世界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10-15年内,年产规模超过500万辆。
这样的规模在汽车界实属罕见,延续了恒大进入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风格——“大”。
与其他跨界进入造车领域的企业一步步试探性进行布局相比,恒大入局之后便雷厉风行地展开了大手笔“买买买”和投资生产基地等扩张行动。
这和传统汽车企业的商业逻辑风格迥异。与之伴随的是外界的质疑声,恒大汽车局谜团重重。恒大造车的真实目的究竟何在?房地产和汽车有着截然不同的游戏规则,一下子砸进去这么多真金白银,恒大造车能成功吗?许家印究竟在下一盘怎样的棋,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
恒大造车迷雾,正在层层揭开。
11月12日,许家印表示,恒大要走一条不寻常的造车路。他用“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五个词来形容恒大的造车路,并在汽车全产业链拼凑一个巨大的商业版图。
恒大的汽车野心
根据恒大集团“一基两翼一龙头”的产业格局,恒大将形成以地产为基础、文旅和健康为两翼、新能源汽车为龙头的发展策略。恒大集团将新能源汽车摆到了极高的战略位置。
对于造车,恒大有着极大的野心和目标。3-5年成为全世界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这样一个宏伟计划,对于此前毫无汽车制造业经验的恒大来说,难度可想而知。
“恒大以前是一个做地产的公司,对于造车,我们是要人没人,要技术没技术,要经验没经验,要制造基地没有制造基地,我们什么都没有,我们是‘一穷二白’,我们怎么去造车,怎样去追赶世界上几十年一百多年历史的汽车龙头?”许家印直言,恒大必须和其他的企业走不一样的造车路。
他用五个词形容“恒大造车路”: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即恒大希望通过收购、合作和建立朋友圈形成制造能力,然后通过快速规模化降低成本造出好车。
“买买买”,顾名思义,就是恒大通过收购快速切入汽车制造行业。
2018年6月,恒大宣布入主贾跃亭执掌的FF,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不过,好景不长,因为“量产”纠纷,去年10月开始双方陷入诉讼,并在今年年初最终分道扬镳。
今年1月15日,在与贾跃亭的FF分手仅仅12天后,恒大健康发布公告称,以9.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Mini Minor Limited股权,从而获得了NEVS的51%股权。通过这一收购举措,恒大的造车梦得以延续。
总部位于瑞典的新能源汽车公司NEVS,因于2012年收购萨博的汽车技术和专利,而被业界熟知。2015年6月,NEVS在国内成立子公司国能新能源,国能新能源于2017年1月获批国家发改委发出的新建纯电动乘纯电动/a>生产资质。
在整车领域,除了NEVS之外,今年1月恒大出资1.5亿欧元成为柯尼赛格大股东。根据规划,双方将组建一家致力于研发和生产制造世界最顶级新能源汽车的合资公司,生产新能源超级跑车。
整车之外,恒大还在整条新能源产业链上进行投资。
汽车销售方面,2018年9月,投资145亿元购买40.96%股权,成为广汇集团第二大股东;动力电池方面,2019年1月,投资10.6亿元收购电池厂商上海卡耐基新能源58.07%股权;零部件领域,2019年3月,投资5亿元收购泰特机电有限公司70%股权,2019年5月,收购轮毂电机技术公司Protean。
在许家印看来,“买买买”是恒大新能源汽车实现核心技术领先的路径。“我们能买得到的核心技术,能买得起的我们都把它买下来。买很重要,能买就要买。”许家印表示。
一系列收购,奠定了恒大造车的基础,恒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版图也已初步显现,涵盖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动力科技、汽车销售等全产业链。
但是,恒大要打造新能源汽车,除了收购之外,还需要和产业链的企业达成合作。许家印称,工程技术研发、零配件供应、零部件集成及研发,恒大都需要和全世界汽车产业各领域的合作,通过“买买买”和全方位的合作实现,恒大新能源汽车在核心技术上世界领先。
此外,今年以来,许家印带队拜访了全球23个国家47个城市的58家企业,借此来形成恒大的朋友圈。
从与60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达成合作,可以看到,恒大已经完成了进入汽车界的资源原始积累,开始迈向整车制造的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先期投入可以通过钱来实现,但整车制造的能力和水平,才是决定恒大造车路能否实现的关键。
恒大凭什么第一?
许家印有着明确的目标——行业第一。
外界对于恒大“买买买”持有不同的观点。一方面,通过收购帮助恒大快速叩开了进入新能源汽车的大门;但另一方面,其所收购的企业能否帮助恒大突围,还需要时间和市场来检验。
不过,有业内人士告诉智库君,恒大虽然收购了一大批企业,但是很多公司本身的实力并不强。很难保证,恒大能够形成足够的产业竞争力。”
在恒大收购的一系列和整车制造相关的企业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行业龙头企业。
国能新能源虽然早早建厂获得资质,但迟迟未推出量产车,直到今年6月国能93才量产下线。有分析认为,这款基于萨博9-3打造的电动车,属于“油改电”的车型,更像是上一个汽车时代的产物,技术上已经落后。该车下线更大的意义在于,证明恒大汽车已经具备整车生产的能力。
卡耐新能源属于动力电池第二梯队的企业,在技术和研发实力上和国内领先的比亚迪、宁德时代存在距离。
恒大收购的两家轮毂电机公司,短期内对恒大在乘用车领域的帮助也不大。“两个公司的技术超前,但现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才有量产的可能,这个项目要打持久战。”一家电机公司的高层告诉智库君。
显然,通过收购和合作不足以实现全球第一的目标。没有产业基础的恒大,决定快速扩大自己的规模。
在生产制造方面,恒大决定在全球同步建设十大整车生产基地,布局中国、瑞典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其中,在国内,除了国能新能源在天津的生产基地之外,恒大目前已经在华决定建造的包括广州生产基地和沈阳生产基地。2019年6月11日,恒大新能源汽车产业三大基地落户广州市南沙区,项目总投资额达1600亿;2019年6月16日,恒大又与沈阳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将在沈阳市投资1200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等项目。两个项目的总投资达2800亿元。此外,恒大还将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
在车型研发方面,恒大则选择同时研发15款新车,试图快速形成产品矩阵,去收割汽车细分市场。
虽然,几大生产基地和15款车型的研发,能够使恒大尽快将更多的产品投向各个细分市场,但并不意味着最终就能分得市场蛋糕。
同时建设如此多的生产基地、研发如此多的车型,在汽车业内也实属罕见。大多数汽车企业的商业逻辑是,在将现有产品推向市场的同时,研发新技术和新车型,形成一套完整的产品矩阵和节奏,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巨大的风险是,分散投资是否会影响单品的研发能力,并且是否能用有限的资金开发出技术领先的产品。
恒大造车最大的优势,在于充足的资金。中国恒大2019半年业绩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中国恒大总资产达20985亿;营业收入2269.8亿,毛利润772.6亿,现金余额2880亿。
据许家印透露,恒大在新能源汽车的三年投资预算是450亿,其中,今年投资200亿、明年投资150亿、后年投资100亿。
据了解,恒驰的第一款车“恒驰1”将在明年上半年正式亮相,恒驰全系列产品将从2021年陆续实现全面量产。产品的开发周期,和传统车企5年左右的时长相比大幅缩短。
恒大集团能够给恒大造车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撑,但这将是一项长期的投入。从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一家汽车企业想要实现盈亏平衡,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特斯拉在亏损了十几年后,在这两年才凭借Model 3看见了盈利的可能;中国造车新势力的领军企业蔚来汽车则已经累计亏损超过200亿,目前因为资金问题举步维艰。
时间是摆在恒大汽车面前的另一难题。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格局调整期,一方面,随着特斯拉的国产以及大众、丰田等车企的快速入局,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压力逐渐增大,市场空间受压缩;另一方面,今年以来由于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连续4个月下滑,市场前景在短期内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地产行业和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完全不同。汽车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技术壁垒高,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但回报周期很长,需要耐得住性子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累技术和经验,不可能一步登天。
在业内看来,造车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持久战。此前,恒大在粮油和光伏领域的跨界,都以短期内快速退出而结束。此番跨界造车,恒大需要更加耐得住性子。几百亿规模的巨大投入,恒大造车显然没有“快进快出”的退路,但关键还是要通过学习汽车行业的规律,来适应这个产业的市场规则。
恒大造车路径逐渐清晰,但对许家印和恒大汽车来说,要真正拨开迷雾看见新能源汽车的光明,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
其实,无论是李书福、王传福、贾跃亭、李斌,还是许家印,造车这件事,只有符合基本的商业规律和造车逻辑,才会成功,否则适得其反。
来源: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
作者:左茂轩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renwu/103264
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