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企业
  4. 王传福:今年要把电动汽车开进美国

王传福:今年要把电动汽车开进美国

合肥在线 综合报道

  ■人物简介 王传福,安徽省无为县人,1966年2月15日出生,1987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同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1990年毕业后留院工作,1995年辞职,创办比亚迪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现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主席。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英文缩写为”BYD”,这句在中国人看来多少有些拗口的名字,实际上有着一个极富诗意的内涵:Build Your Dreams,翻译过来就是”成就梦想”。

  1995年,王传福辞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工作,来到深圳创办比亚迪公司时,身上的全部资本只有从表哥吕向阳那里借来的250万元。 2008年9月,再次向王传福投入资金支持的人则换作了股神巴菲特。处于对比亚迪能源技术和创新能力的认可,巴菲特以18亿港元入股比亚迪,羡煞了那些排队求见巴菲特却总是无功而返的华尔街公司。

  在业内,王传福的名字总与”狂人”、”疯子”相连。这位安徽无为出生的工程师,力排众议收购了西安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冒着公司股价下跌近半的风险征战汽车业。

  电池掘得第一桶金

  十几年前,当王传福发现他所从事的电池事业大有可为后,便以电池技术研究领域专家的身份辞职,怀揣借来的250万元,带着20来个员工创办了比亚迪,开始涉足电池业。

  当时的电池业主要与日本竞争,日本企业为了排开竞争对手,就把电池生产标准提高到自动化生产线的标准,谁要进入这个行业,谁就必须花高成本、大价钱才能进来。国内许多企业都望而却步,而其他一些企业则盲目追求现代化,不切实际地花大价钱引进国际领先水平的生产线。相比之下比亚迪只是个刚起步的小公司,想要做电池,却又没有这么雄厚的资金支持,怎么办?

  王传福有着自己的策略,采取独特的”人+夹具=机器人”的模式,比亚迪可以灵活地采取”半自动化加人工”的成长路线,从而走自主研发产品的道路。这为比亚迪起步初期节约了大量的成本以及争取到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1995年下半年,王传福试着将比亚迪的产品送给台湾最大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试用。没想到比亚迪产品凭借优秀的品质,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引起了大霸浓厚的兴趣,随后大霸毫不犹豫地将给三洋的订单转给了比亚迪。

  1997年,创业仅两年的比亚迪镍镉电池销售量即达1.5亿块,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在镍镉电池领域站稳脚跟之后,王传福紧接着抓住了第二次机会,开始研发蓄电池市场具有核心技术的产品镍氢电池和锂电池。基于品质、成本和效率方面的优势,比亚迪在2000年和2002年先后成为了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第一个中国锂离子电池供应商。

  得利于深圳经济特区给企业带来的良好发展空间,以及各级政府对比亚迪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此后的几年比亚迪在IT行业高速发展。目前比亚迪镍电池、手机锂电池、手机充电器产销量全球第一,手机按键全球出货量第一,手机外壳出货量全球第二,稳居全球第一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地位。从此,日本电池业垄断的时代过去了,王传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电池大王”,事实证明他当初的发展战略是正确的。

  如今,在对外亮出的成绩单,比亚迪拥有着相当不俗的分数和排名:比亚迪稳居全球第一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地位,镍镉电池、手机锂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手机按键出货量全球第一;手机外壳出货量全球第二。比亚迪汽车已快速成长为最具创新的新锐民族自主汽车品牌,更以独特技术领先全球电动车市场。在新能源方面,比亚迪成功推出了太阳能电站、储能电站、电动车、LED等绿色产品,立志于继续引领全球新能源变革。

  比亚迪始终保持超常规的发展速度。从1995年创业时的20余名员工,到2010年年底,比亚迪已拥有逾20万名员工;从1995年创业时的外租厂房,到2010年年底,比亚迪已建成广东、北京、陕西、上海、长沙等全国各地共十一大工业园,占地面积逾15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

  一谈技术就眉飞色舞

  王传福很特别,相比国内的许多企业家,他或许更接近同样搞技术出身的比尔·盖茨和乔布斯。跟王传福聊金银珠宝,他会觉得索然无味,而一旦有人跟他探讨起核心技术,他马上会谈兴转浓,说得眉飞色舞。

  1987年,王传福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同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1990年毕业后留院工作。1995年王传福辞职创办比亚迪公司。十几年时间,比亚迪这家民营企业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现拥有IT、汽车和新能源三大产业。

  说起这一创业神话的窍门,更多人总会归结于王传福对技术的情有独钟。在比亚迪,多数员工了解自己的掌门人王传福有着”技术狂人”的业内美誉。

  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出身的王传福不相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做不到。他告诉作者,按照自己的脾气,做电池如果不亲自拆装、不了解清楚其结构,他心里就不踏实。王传福正是用这个劲头逐个攻破了电池领域的难题。现在,比亚迪生产的手机锂电池已经占到全球20%~25%的市场份额,镍系列电池全球市场占有率达60%。在比亚迪的电池工厂里,60%的生产设备都是自主开发的。

  王传福一直笃信,不管做哪一行,核心技术都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做汽车也不例外。他和比亚迪的汽车工程师们一起把竞争对手的成功车型一遍又一遍地拆解、组合,以此来熟悉汽车的机械结构,从而真正掌握一个个成熟的开发平台。

  比亚迪在深圳新建了一个中、高端车型的研发基地。数据显示,自涉足汽车业以来,比亚迪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总投入已超过了15亿元人民币。比亚迪设立中央研究院、汽车工程研究院以及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高科技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以及产业和市场的研究等,拥有可以从硬件、软件以及测试等方面提供产品设计和项目管理的专业队伍,拥有多种产品的完全自主开发经验与数据积累,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并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平台。

  最近,比亚迪汽车登上了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杂志之一《FastCompany》。在该杂志评出的全球2009年度创新企业50强中,中国企业仅占两席,比亚迪是其中之一。

  正是对技术的执着追求,他所领导的比亚迪正创造着举世瞩目的奇迹:现在比亚迪横跨IT、汽车和新能源三大产业,获得全球最具竞争力中国公司、全球品牌500强、中国最具影响力60品牌等国际级荣誉,以及在2010年被列为”全球创新企业50强”第8位、全球”科技100强”第1位。

[page]

  既富有理智又充满激情

  事实上,在比亚迪推出F3并大获成功之前,还有一款已经开发了两年之久的产品。后来之所以没有推出这款产品,是因为约70%的经销商都认为这款车生命力不强。对这款车的割舍,缘于王传福的理智,外界对比亚迪造车本身已经有颇多质疑了,如果第一款车型推出失败,企业将为此付出更沉重的代价。

  学理工的王传福,有很浓烈的理智与激情的并存。然而,理智与激情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素质却在他身上调和得近乎完美。

  在比亚迪,一辆新车从设计之初就会有市场和销售人员参与进来,对初步设计的市场定位进行可行性评估,之后每个阶段也都会有评审,直到新产品成型,王传福还会和总工程师、销售负责人再次进行市场评估,最终决定这个新产品能否转化为市场化的商品。

  比亚迪工程师们搞研发的过程中,”商业化”才是终极的目标,也就是说比亚迪中央研究院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也必须保持在95%以上。

  王传福告诉作者,他曾摸索出一套”技术创新加完全自主”的发展模式,这套模式让比亚迪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当时,日系电池厂家使用的是全自动化生产线,大部分工作都交给机器人来完成,这样的生产线建一条至少需要数千万元的投资,可王传福手里只有从表哥那里借来的250万元,他灵光一动,决定靠中国低成本的人力资源优势解决这个难题。

  于是,他干脆凭借比亚迪自身的技术能力,动手设计制作关键设备,然后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在最后容易产生误差的环节则设计了很多简单实用的夹具来保证质量。业内常把比亚迪的这种方法称做是中国特有的”成本创新”的典型代表。专家们认为比亚迪最大的优势就是固定资产投入非常低,折旧成本相应也非常低。

  一个成功的经验当然值得被复制。进驻汽车领域,王传福又把这个”成本创新”的模式复制到汽车板块来了。数据显示,在引进上百套世界领先的整车制造和检测设备基础上,比亚迪启用自主研发的汽车冲压设备360项,调试自主研发的汽车焊接设备825项,安装自主研发的汽车涂装设备656项,整合自主研发的汽车总装设备412项。此外,和其他自主品牌先造车、后构筑零部件供应体系思路不同的是,比亚迪在造车前就先将零部件给做起来了。与其他车企相比,比亚迪又省去了在零部件采购环节被供应商扣留的利润。以汽车上的一个电子小部件为例,如果从外面采购,需要一二十元,但比亚迪自己生产,成本还不到两块钱。同时,比亚迪还把诸如发动机、模具之类的核心技术以及对成本影响较大的零部件纳入了自己的制造体系。早在收购陕西秦川前,比亚迪就和北京吉驰汽车模具公司签署了重组协议,随后成立了北京比亚迪模具有限公司。

  由于王传福采取独特的”人+夹具=机器人”的模式,比亚迪可以灵活地采取”半自动化加人工”的成长路线,从而走自主研发产品的道路。这为比亚迪起步初期节约了大量的成本以及争取到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充分利用中国的人力资源成本极低这点,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比亚迪秉承着”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和垂直整合的发展模式,依托IT领域的强大技术优势和成功的成长经验,在汽车制造领域实现了垂直整合,汽车制造产业链内自我供给,自己制造工厂、生产线甚至生产设备等,比如汽车车间最庞大的设备————整车悬挂系统,就是我们自己制造的。 垂直整合使比亚迪汽车获得了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频频掀起的价格战不断改写业界的价格底线,令竞争对手无法跟随。短期来看,垂直整合战略更大限度地利用了资源,节省了成本,造就了我们比亚迪产品性价比优势,有利于提高我们产品的竞争力。

  要做电动汽车的黑马

  如果只有我们一家在做电动车的话,完全可以说这是一场赌博,但现在北美已经有明显的电气化趋势了,这说明电动车已经是未来的方向了,而且是不远的未来。”王传福说。他计划在2011年把比亚迪的纯电动车开进美国。

  放眼国际汽车发展领域,几乎所有的世界汽车巨头都把电动车商业化提上了日程,这些深陷困境的汽车”大佬”们希望能借新能源技术的跨越来拯救自己。

  事实上,王传福的新能源梦想已经起航。从比亚迪双模电动车到纯电动汽车、纯电动大巴,新能源车已经在稳步扎实地前行。

  从2010年开始,比亚迪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脚步可以说步步紧逼:

  2010年3月29日,比亚迪F3DM推出低碳版上市,并面向个人销售,目前在比亚迪经销商店内已经可以预定和购买到;

  2010年5月17日,比亚迪纯电动车e6全球首次大批量投放出租车市场,先后向深圳市政府提供50台作为出租车;

  2011年底,纯电动车e6将会在美国加州投放试运营,2012年会在欧洲进行投放。此外,e6还将进军公务用车领域,发布e6警用车型;

  2011年,比亚迪与戴姆勒公司合资创办新公司,将推出全新汽车品牌和先进电动车产品。7月30日,比亚迪与戴姆勒联合创立的”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也正式挂牌。

  2011年深圳大运会上,新增300台纯电动出租车、200台K9投入运营。

  王传福分析说,从现在的形势来看,比亚迪的选择是正确的。在今年年初发布的国家产业振兴规划中,汽车产业振兴的核心就是新能源车和自主创新,其中明确提出了要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这也是政府首次将电动汽车确定为新能源的主攻方向。

  即便在研发电动车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王传福告诉作者,纯电动汽车研制和开发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电池、电动机、电动机控制,而技术人员通过坚持不懈的钻研,在这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安全性能上,比亚迪e6搭载的比亚迪自主研发生产的铁电池经过了高温、高压、撞击等实验测试;承载式车身,前后贯通式众梁,确保了比亚迪e6的超高安全性能;在动力性能方面,e6有着强劲的动力,百公里加速时间不超过10秒,最高车速可达140km/h以上,同时,e6百公里能耗为21.5度电左右,只相当于燃油车1/3至1/4的消费价格;在续航能力上,e6设计成熟、性能良好,续驶里程超过300km,是目前世界上续驶里程最长的纯电动轿车。同时,比亚迪在2008年底收购了宁波中纬,标志着比亚迪在整合电动汽车上游产业链,实现电动车量产化、商业化步伐开始提速。目前比亚迪已完全具备了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除了电池技术外,比亚迪又再确立了电动汽车新的驱动电机控制技术制高点。在后续的电动车汽车制造上,比亚迪会继续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公司发展理念,融合电池技术、电机系统、车载电子技术等多项顶尖的高科技技术,向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

  日本媒体评价道:”当5年前王传福提出比亚迪要进军汽车市场时,很多人只是付之一笑,但现在,新能源车在中国有了实现商业化的迹象,比亚迪说不定就是新一代汽车的黑马。”

  一旦那些国际汽车巨头们攻克了电动车的电池驱动技术难题,比亚迪会否丧失原有的竞争优势?针对业内的忧心,对此王传福表示他并不担心,”比亚迪的电动车将是全球第一款量产上市的电动车,这个先机已经被比亚迪占了。”

[page]

  做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家

  王传福不是暴发户出身,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上,王传福有自己的见解。”比亚迪不但要做‘第一’的企业,还应该做有责任心的企业。”比亚迪的责任心不仅仅表现在关注和积极参与赈灾救危、捐学资教、社会安定、支持文化体育等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上,更表现在比亚迪通过独特的低碳技术,为解决石油问题带来的全球环境污染和经济问题做出贡献,造福人类。

  在比亚迪的新能源领域,有一个造福人类的”三大绿色梦想”,分别是电动车、储能电站,以及太阳能电站。在王传福所勾勒的三大新能源核心板块中,他准备大规模应用全球储量最大的金属————铁和全球储量最大的非金属————硅,来实现人类能源战略的彻底改变。比亚迪的目标就是希望通过技术来改变人类所生存的环境,从而造福人类。

  电动车方面,2008年12月,全球第一款不依赖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比亚迪F3DM在深圳上市,吹响了解决能源紧缺、二氧化碳减排和环境污染三大问题的号角。随后问世的e6纯电动车采用了比亚迪自主研发生产的”绿色之芯”铁电池,完全摆脱了传统燃油动力,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目前已有103辆e6纯电动出租车在深圳投入运营,成为全球首款投入公共服务的纯电动出租车。

  储能电站方面,基于先进的铁电池核心技术,比亚迪电池储能电站可以满足能源存储、削峰调谷的需求,通过均衡用电,解决智能网在建设中的储能难题,形成对智能网的技术支持,对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功率波动进行平滑。面对全球电力需求逐年增长,用电高峰和低谷的负荷差距越来越大,电池储能电站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将给电网储能领域带来革命性的技术更新,具有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在太阳能电站方面,比亚迪非常看好未来的太阳能方面的业务。目前比亚迪采用独创的技术和工艺,大幅度降低了太阳能应用成本,力争让太阳能发电获得与煤电相当的成本,解决了一直严重制约太阳能产业发展的硅片生产供应问题,加速了太阳能发电普及过程,对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比亚迪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方针,尊重人,培养人,善待人,为员工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和发展环境。公司在持续发展的同时,始终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矢志与员工一起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快乐。比亚迪坚持不懈,逐步打造”平等、务实、激情、创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并始终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比亚迪倡导做爱心企业,将社会责任当成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加以传扬,关注支持并积极参与赈灾救危、捐学资教、社会安定、支持文化体育等公益事业。充分体现了比亚迪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以实际行动阐释了公司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高速增长背后的智勇双全

  ”尽管现在看来,比亚迪创办人王传福”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的狂想仍难以令人信服,但是不得不承认,有关它成长的数字的确十分惊人:2008年,比亚迪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00%,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全国轿车的销量同比仅增长7.3%。”

  2002年7月31日,比亚迪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发行上市(股票代码:1211HK),创下了当时54支H股最高发行价记录。

  2007年12月20日,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285.HK)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表现理想。

  2008年9月27日,美国著名投资者巴菲特的投资旗舰————伯克希尔o哈撒韦公司旗下附属公司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宣布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比亚迪2.25亿股股份。巴菲特投资对于加速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及其他环保产品在北美和欧洲市场乃至全球的推广都极具战略意义。

  在IT领域,作为一站式手机零部件供货商,比亚迪生产各种优质的手机零部件。作为业界领先的ODM供应商,比亚迪依托垂直整合发展模式,为客户提供包括产品设计、制造、测试、装配及售后等全方位服务。 公司IT产品及业务主要包括充电电池、塑胶机构件、金属零部件、五金电子产品、手机按键、微电子产品、液晶显示屏模组、光电子产品、柔性电路板、充电器、连接器、不间断电源、直流电源、太阳能产品、手机装饰、手机ODM、手机测试、手机组装业务、笔记本电脑ODM、测试及制造组装业务等。公司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技术创新、研发实力的提升和服务体系的完善,主要客户为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国际通讯业顶端客户群体。

  而在汽车领域,2003年,比亚迪正式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现”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开始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发展至今,比亚迪汽车产业分布在深圳坪山、西安、北京、上海、惠州、长沙、韶关七大工业园,在整车制造、模具研发、车型开发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格局日渐完善并已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创新的新锐品牌。汽车产品包括各种高、中、低端系列燃油轿车,以及汽车模具、汽车零部件、双模电动汽车及纯电动汽车等。代表车型包括G6、S6、F3、F3R、F6、F0、S8、G3、M6、L3、G3R等传统高品质燃油汽车,以及领先全球的F3DM双模电动汽车、e6纯电动车及K9纯电动大巴等。

  回顾企业高速增长的神话背后,比亚迪的内部员工更认同自己拥有一个有胆有谋的领军人。也许一个领域的成功,除了企业家的独到眼光外,还有自身的技术实力支持。但是比亚迪在汽车业的”半路杀出”,再次向外界证明了王传福的胆识与魄力。如果说闯荡电池业,技术是他的底气,那么闯荡汽车业,胆识就是他的过人之处。2003年,王传福力排众议,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征战汽车业。当时比亚迪饱受争议,包括股东、基金方面都有很大的质疑,公司股价下跌近半,没人敢相信,一个做电池的怎么有胆要去做汽车,这对王传福来说是一个考验。

  和制造电池的方式一样,王传福的汽车生产线也主要是靠自主创新研发。他在策略上试图借鉴在手机电池领域的成功模式,来打造一个新的汽车王国。在王传福看来,”中国的成本加上日本的品质,就等于天下无敌”。中国的人力资源成本极低,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点,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王传福在企业内部有一句名言:”我们要想胜利的话,我们就必须要有差异化的打法,按照通常做法,我们肯定是死路一条,这时候我们必须要选择差异化的战略。哪怕就1%的希望,也比100%的失败要好,我们必须在战略上要与众不同。”正是王传福的过人胆识与谋略,以及比亚迪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比亚迪汽车以连续5年超100%的高增长,快速成长为新锐民族汽车品牌,更以独特技术领先全球电动车市场。

  ( 编辑/李艳娇 )

来源:合肥在线

作者:综合报道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9243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1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