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企业
  4. 部分应用处于“灰色地带”/操作不便 车载中控难言颠覆

部分应用处于“灰色地带”/操作不便 车载中控难言颠覆

盖世汽车

自从特斯拉在其Model S上采用17英寸超大中控屏设计,将诸多功能如多媒体、导航、通信、驾驶室控制系统等统统集成在一块屏幕内,为汽车中控台设计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径,过去几年里,从最开始价值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豪车,到后来数万元的经济性汽车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开始把大尺寸、科技感十足的中控屏当做新车标配,在旗下车型广泛搭载。

而在终端市场,很多人买车时也是“非大屏不买”,仿佛只要往中控台装上一个大屏,整车的逼格、个人的身份地位立刻就上去了一样。更有甚者认为,如果自己的车上没有一块大屏,现在都不好意思开出去了。那么,车载中控真的有大家以为的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吗?

图1

优势与缺点并存

目前来看,用全触摸中控屏取代传统按键,确实会很大程度提升汽车的设计美感和科技感,并且大尺寸屏幕在使用倒车影像、360° 全景影像、导航、浏览器上网、观看视频等功能时,也更为直观方面。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触摸中控屏对于车联网、智能交互等新一代汽车技术,也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随着厂商权限的不断开放,可以加入更多新的功能,而传统中控设计则不具备这一点。

因此可以说,车载中控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出行生活,给予了用户更多的安全保障。不过,目前来看,这项颠覆性的变革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第一,部分功能并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就目前各大品牌汽车上配置的中控屏来看,主要以导航、信息娱乐和部分ADAS功能服务为主,但事实上信息娱乐这方面的应用,譬如社交、浏览网页、视频、游戏等服务,在完全自动驾驶到来之前,其实是处于“灰色地带”,开车过程中是不被允许使用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系统复杂,缺乏合理的UI 设计、交互逻辑的应用,更是如此,一旦用户在行车过程中使用,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交通事故。

图2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作为当今国内用户基础最大的社交APP,微信虽然已经拥有移动版、网页版、PC版等多个版本,却一直没有车载版本。因为在腾讯看来,如果一位司机一边开车,一遍还在中控屏上刷朋友圈、发微信,这是很危险的,况且目前微信的界面是以用户使用触屏手机的习惯来设计的,并不适用于开车途中。

不过好消息是——马化腾透露,张小龙的微信团队正在研发全语音环境的微信,以实现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用微信时,眼睛可以始终盯着路面情况,而不用去分心看屏幕,连看一秒都不要看的,未来该技术一旦成熟就会在汽车场景中推出。

第二,操作不便捷。以音乐播放为例,在传统旋钮、按键大行其道的时代,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如果想播放音乐,无需将目光从路面上移开,就可以凭着习惯很轻松地找到对应的控制按钮,执行音乐播放操作,也就是盲操作。但当这些功能都被移植到中控屏里面后,可以说很少有驾驶员不需要看屏幕,通过感觉就能在偌大一块屏幕上准确找到相关功能对应的触点。更何况现在中控屏集成的功能越来越多,部分任务通过一步操作还无法实现,可能需要点触多次才能完成,这种情况下更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

图3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宝马iDrive,据悉早期该系统包含了700多项操作,如果按照现在的中控设计理念,将这些功能都通过中控来实现,难以避免会出现二级或三级操作,这种情况下如何便捷操作,同时兼顾行车安全?另外,我们如何得知点击屏幕后,是否真的操作成功了呢?

也许有人会说加入点按振动或者声音反馈,确实现在我们的智能手机已经实现了这一点,通过给予一定的反馈来回应我们操作成功与否,但在手机上适用的并不代表在汽车上同样适用,毕竟手机上一次触屏不成功,再操作一次就可以了,而汽车中控屏上一次不成功的点击,带来的是更长时间的“分心”,以及潜在危险。从这一点上来讲,如果要完全发挥中控大屏的作用,还需解决操作反馈和盲操问题,否则部分功能通过传统实体按键控制或许更合适,更安全。

图4

此外,中控屏的安装位置和方式也会影响驾驶员视线移开路面的时间。如果中控屏安装位置较低,驾驶员的视线需要从前方路面向右下方移动很大的角度,这样的话眼角余光可能就无法照顾到路面,并且长时间这样操作的话,眼镜和脖子也会不舒服。所以现在很多车企均采用了悬浮式中控屏,尽可能让中控屏所处的位置高度与驾驶员视线保持在同一高度,以减小驾驶员视线偏转角度,提升驾乘安全。

车载中控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屏幕尺寸越来越大。从早期的4英寸、6英寸、8英寸,到现在主流的10英寸、12英寸、15英寸,近年来大型触屏成为了汽车中控的设计趋势。譬如上汽荣威,可以发现其现有量产车如i6、荣威950、360PLUS等轿车,RX8、RX5、RX3等SUV车型,中控触摸屏尺寸几乎都在8—10.4英寸之间,而其最新发布的纯电动智能超跑SUV MARVEL X,中控屏一直向下延伸到中央扶手处,整体尺寸达到了19.4英寸。

图5

新造车企业拜腾更夸张。今年初的北美CES上,该公司发布了其首款车型BYTON  Concept,这款车居然“丧心病狂”地把屏幕做到了49英寸之大,进入车内这个长125厘米、高25厘米的“巨屏”,从主驾驶到副驾驶横贯整个中控台,即使后排乘客,也可以很容易地观看共享屏上的内容,简直比特斯拉当初的17英寸中控屏还令人震撼。不仅如此,该共享屏还采用了分屏式设计,使得驾驶员和副驾驶座上的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屏幕上浏览不同的内容。

图7

第二,中控屏集成的功能越来越多。放眼市场,目前很多量产车的中控屏主要集成了娱乐、信息、导航、空调开关、车辆信息显示等功能。但随着车联网的发展,让人们对这块屏有了更多的期待,中控屏开始与车辆进行深度融合,让用户得以通过中控完成一系列车控的功能,如开关天窗、控制车灯等,甚至连接车内、车外的各种传感器,实现部分ADAS功能。像长安CS55的中控屏,就整合了包括in Call智能车载互联系统、倒车影像、全景影像、卫星导航、ADAS功能开闭在内的多项智能科技,可以在行车过程中为驾驶员提供行车辅助。

图8

不仅如此,为了尽量避免驾驶员因使用中控屏上的功能而造成的“分心”,一些车企开始研发适用于中控的更智能的人机交互方式,其中常见的有语音控制和手势控制两种,前者目前在量产车上已经有了运用,代表车型如荣威RX5、荣威RX8,而手势控制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概念车上。

第三,与座舱内其他屏幕的互动性加强。这一点是伴随着汽车的多屏化现象一起出现的,由于现在很多汽车至少会搭载中控触摸屏和液晶仪表两块屏幕,譬如捷豹新XFL、奥迪新Q7等车型,均拥有包括中控显示屏、仪表盘显示屏和后座区域两块显示屏在内的四块屏。

全新奥迪A8L搭载的屏幕更多,该车总共配备了包括抬头显示屏、12.5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10.3英寸的中控液晶屏、中控台下方的9.0英寸液晶屏、后排中控屏、后排两块多媒体显示屏在内的7块液晶屏,必然会产生屏幕与屏幕间的互动需求。而目前来看,以液晶仪表—中控屏,液晶仪表—中控屏—HUD,后排信息娱乐系统—中控屏的融合比较常见。

图10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多屏融合其实也是对过去在一个中控屏集成所有中控台功能的一种缓解。毕竟像驾驶信息以及专门针对驾驶员的个性化选择,由于涉及行车安全因素和法规较多,可靠性要求高,在液晶仪表上显示更方便驾驶者在驾驶时观看,而中控屏则还是以显示娱乐和其他驾乘人员驾驶舒适信息为主,这样进行功能分区,同时又合理融合的话,更合理和人性化。

盖世小结: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发展,赋于汽车更多出行之外的功能和更高的驾驶安全性,各大车企、零部件供应商和科技公司,纷纷瞄准了车载中控,试图以此为切入点从日趋发展壮大的智能汽车市场分一杯羹,由此带动汽车中控台设计不断从传统按键控制为主向触摸屏方向发展。但从实际使用来看,中控触摸屏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短时间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物理按键,况且部分功能目前使用传统物理按钮其实更方便操作。因此可以说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控大屏和物理按钮可能会同时存在。于触摸屏对于中控台的颠覆,或许要等到未来真正实现了自动驾驶,驾驶者的双眼得到解放的时候,才可能实现……

来源:盖世汽车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69743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59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