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了一件大新闻,滴滴和大众汽车宣布将在这个月成立一个新合资公司,大众集团持有 40%股份,未来根据业务发展大众可以将股份拓展至最高 50%,和滴滴以 1:1 持股各半。
大众方面透露,他们的目标是提供约 10 万辆新能源车或者有自动驾驶功能的车,并且和滴滴组建一个运营车队,为车队提供自己已有的管理经验。
对于这件事,车联网公司飞驰镁物创始人王强也通过 GeekCar 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王强认为,和大众合作,「滴滴本身的业务会更加纯粹和轻资产化,让其财务报表会更好看,有助于其日后的上市工作。」
滴滴的 IPO 最早可能在今年进行。最近几周,他们与银行业者就 2018 年下半年在公开市场募集现金的可行性举行了会谈,滴滴希望在上市时获得至少 700 亿到 800 亿美元的估值。目前,滴滴没有确认 IPO 是否会在今年完成,也还没决定上市地点。
飞驰镁物早期曾为摩拜单车建立过平台系统,目前正在为包括宝马、奔驰、奥迪、大众、捷豹路虎等在内的多个汽车品牌提供汽车网联数字化和移动出行服务解决方案。2017 年 9 月 19 日,一汽-大众奥迪旗下高端出行服务品牌「Audi on demand+移动出行」在北京上线运营,该产品由飞驰镁物(北京)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唯一服务主体。
飞驰镁物创始人王强
以下是王强的观点:
大众和滴滴的合作,以及今日公布的众泰和福特在数字化、智能化及移动出行领域建立合资公司的消息,都进一步表明了数字化、移动出行是未来汽车和交通领域的大趋势这一不争事实。而这也与飞驰镁物从 2015 年成立之初就明确并坚持的数字化和移动出行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定位不谋而合。
回到大众和滴滴的合作,我个人从三个角度聊一聊自己的看法。
第一,表面上看,这是全球最大的传统汽车企业与全球最大的出行公司之间的一次联合,对整个汽车和交通出行领域来讲,是一次具有标杆性的合作和事件。
从大众集团的角度看,此前大众集团不但在集团层面成立了聚焦出行业务的全资子公司 Moia,也在中国宣布了新的出行服务品牌,更是与智能化和出行领域的部分中国公司展开了包括投资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合作。这一合作再度反应出其作为传统汽车制造巨头向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巨大决心。
对于滴滴来讲,与全球最大汽车集团的合作,能够使得其在共同进行车辆定制化开发、降低车辆采购成本、降低运营费用、共享用户数据、加速海外布局等多个方面获得更加便利的条件。大众汽车集团拥有的成熟、完整的传统汽车产业链布局,是滴滴在向「全球最大的一站式汽车服务平台」目标迈进道路上所需的资源补充。这是继滴滴前不久刚刚与 31 家汽车和出行相关企业成立洪流联盟之后,与联盟中某一个具体的企业达成的进一步合作。
第二,从现实的角度看,双方的合作落地可能还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大众集团目前不仅在集团层面有出行品牌、在中国投资出行企业,同时其在中国的三家合资公司以及其旗下超豪华品牌,都已经相继开展或者计划推出不同形式的出行服务品牌乃至出行服务公司,与滴滴的合资公司如何在业务上处理好与关联公司相同业务之间的关系,对大众集团应该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对滴滴来讲,与洪流联盟内的其中一家汽车制造企业达成合作,而且是成立合资公司这样的深度合作,是否会让这一联盟中的其他汽车制造企业对今后的合作「望而却步」也是一个未知数,尤其是在中国。可以细数汽车领域过往的各个联盟,本来就很松散,大多数都是轰轰烈烈亮相,默默无闻消失,很难有成功的先例。
第三,这一新合资公司的具体业务,也是一个待解之谜。
目前信息来看,双方的合资公司将会有一个规模超过 10 万辆车的车队,但不会涉及滴滴现有的业务。这一点值得玩味,因为滴滴已经宣称是一家「一站式汽车服务平台」,很难想象在滴滴目前的架构下,除了自己独立造车之外(滴滴宣称自己绝不造车,但没说不跟别人成立合资公司造车),还有什么是他们认为自己不能做或者不想做的?这样一来,这家新合资公司的主营业务会是什么就显得格外让人期待。
个人认为,合资公司业务可能会涉及两个阶段和方向的布局。
一方面可能会涉足造车业务,当然是智能化甚至无人驾驶车辆,这是着眼未来。
当下的业务,我认为合资公司极有可能会成为滴滴现有业务的供应商,为滴滴各条业务线提供车辆、管理车队、负责线下运营工作(这也印证了合资公司「将会有一个规模超过 10 万辆车的车队」的说法),汽车金融、维保及二手车处理(大众在这些方面有充足的资源),这就毫无疑问能够助力滴滴实现「出行服务运营商」、「一站式汽车服务平台」的愿景和目标。
这样一来,滴滴本身的业务会更加纯粹和轻资产化,让其财务报表会更好看,有助于其日后的上市工作。
总的来说,双方的合作,是汽车和出行领域当今霸主与未来巨头的牵手,在汽车和出行边界日趋模糊的背景下,这样的趋势和走向是好的,是对行业发展的积极促进。
来源:geekcar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67962
以上内容转载自geekcar,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