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能源汽车的大限降至,谁能成为造车界的下一个“特斯拉”。
话说,最近钢铁侠马斯克估计有点烦啊……
这 Model 3的造车进程看起来比预想的要慢,原定于生产1500辆的第三季度,也只生产了260台。唔,你们的爱车估计又又又又要晚点拿到了……(听说国内都到2019年了?)连电动卡车都要延迟发布了。马斯克也坦诚,由于生产瓶颈,Model 3 的生产“不及预期”。
说到电动车产量,估计其他家跟特斯拉同样在烦的也不少。比如 FF 先前传来的工厂停工,放弃沙漠建厂,又到高管离职,都跟融资不到位有很大关系;连老牌公司通用旗下的雪佛兰,其纯电动车 Bolt EV,也传出来产量非常有限,到年底也不过几百台。
造车不易啊,且造且珍惜。不过,就在这样一片声势中,小探最近发现有一家 EV科技公司悄悄涌进硅谷造车了!关键是,这公司还开在了特斯拉旁。
什么公司这么大来头?莫非是想对标特斯拉?跑得比香港警察还快的密探赶紧替你瞄一瞄去。
这家公司名叫 SF Motors,在硅谷的核心地区圣塔克拉拉市( Santa Clara )拥有一栋四层建筑,其中一层二层车库都有数量相当的电动车充电站。
虽说从外观上看不出跟别的科技公司有啥不太一样,但公司的人,倒是有点意思了。
首先这家公司把特斯拉的创始人、前CEO 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聘请来做了战略顾问。艾伯哈德的故事相信不用小探多说了,简单说就是,他是特斯拉的创始人,还担任过特斯拉的首任CEO。他是第一个提出采用锂电池做电动车能源,以及在硅谷建立汽车公司的第一人。。
那艾伯哈德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是为SF Motors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定位、开发、技术创新等方面提供服务,使得该公司的新能源汽车获取在全球市场(尤其是美国和中国市场)具有竞争优势。
此外,这家公司目前的首席技术官(CTO)是曾在特斯拉担任主电机工程师的 Yifan Tang ,还有几位特斯拉、苹果工程师也跟随 Tang 加入了SF Motors团队。据网上公开资料显示,Tang 在特斯拉工作了5年,曾参与设计特斯拉第一代电动跑车Roadster 和 Model S,以及其他汽车制造商生产的部分车型(如奔驰B-Class和丰田 RAV4)。此外,他还是特斯拉 Model X AWD 原型车的设计者。
此前,Tang 还在另一家电动车公司 Lucid Motors 工作了3年,担任自动驾驶工程训练方面的副总裁。
根据领英的公司页面显示,目前SF Motors 除了硅谷之外,还在密歇根州与密歇根大学合作,建立无人驾驶及车联网技术的团队,总共员工已超过150人。公开报道称,预计到年底,SF Motors 还要招聘100位员工,包括车身工程、建模、供应链等多个级别的岗位。
(密探去瞄的那天赶上SF Motors 的开放日,吸引了不少人啊)
团队的人初步成型后,钱从何来?造车这件事,钱当然是最无法避开的因素了。造新能源、电动车最重要的第一步,当然就是资金储备。
小探发现,原来成立于2016年1月的 SF Motors 是一家具有中国资本背景的美国公司,其母公司是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小康工业在汽车领域积累颇深,旗下东风小康系列产品市场保有量已突破300万辆,也早已在上交所上市。
上交所的公开信息显示,早在去年年底,小康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用于投资旗下 SF Motors 纯电动智能汽车开发项目。在今年8月,经证监会批准,小康股份将公开发行不超过 15 亿元人民币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用于 SF Motors 及相关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使用。
有了母公司的资本支持后,SF Motors 迅速宣布,将以1.1亿美元收购AMG公司的民用汽车工厂及相关资产。AMG 曾是民用悍马品牌的所有者,并为不同的原始设备制造商生产过悍马 H2、MV-1 车型、梅赛德斯-奔驰R系列汽车等。
收购完成之后,SF Motors 就拥有其印第安纳州的工厂,同时还获得了技术熟练的员工,有能力在北美量产汽车,SF Motors也将是硅谷唯一一家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同时拥有自己制造基地的 电动汽车公司。看来 SF Motors 扎根北美市场的决心不小。
更重要的是,小康在今年年初,拿到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没错,就是那张重要的电动车的生产牌照。
这无论对各种当下的明星电动车造车公司,还是对各种传统汽车公司来说,想要在中国市场站住脚跟,资质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当前,众多明星造车团队尚在积极争取拿下生产资质这张牌照,但还未拿下的原因也非常多,最重要的就是样车生产和规划尚在过程中,还需时日。
在硅谷“造车”其实并不是只有 SF Motors 一家的想法。毕竟,在硅谷这块不大的地方,造车的身影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汽车公司进军硅谷很有必要,因为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融合是必然趋势。区别于传统的内燃汽车,电动汽车大部分是电子设备,天然适合做智能化。仅有电动而没有智能的汽车在未来会没有竞争力。而硅谷,拥有最好的科技人才,在智能化潮流中独占鳌头。想抓住这个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变革这个百年一遇的历史机遇,硅谷显然是一个战略高地。
像我们熟悉的电动公司造车团队,比如从乐视到后来的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Luicd、Nio、FMC、再到国内大型的汽车公司,比如北汽、长安汽车、上汽等,在硅谷都以联合投资初创公司、研发中心等多种形态存在。比如,上汽在硅谷设立了投资公司并设立了上汽硅谷创新中心,北汽新能源在硅谷设研发中心。
长期观察中国电动车行业造车的一位国外同行曾告诉密探,他在观察世界各地电动车的案例中发现,中国的成功案例并不少。中国当前的电动汽车公司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想要成为下一个马斯克的、科技巨头亿万富翁们领导的公司;第二类,是由国企扶持的新电动车分支公司;第三类,才是小型的独立造车的电动车公司。
传统大型汽车品牌,对电动车核心技术是渴望的,所以往往选择合作或收购。在生产、供应链方面有原生优势,但很多大型汽车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上动作较慢,由于受内燃车业务掣肘,没有以“All in”的态度在投入。
像一些具备互联网背景的造车公司,都希望成为下一个特斯拉。但持续的资本支持很重要,当公司一旦缺乏经验,不懂造车,在供应链上劣势很大,容易走弯路。整车从设计到量产的周期长,有非常多的坑,需要找到有力的合作伙伴,否则造车基本很难独立完成。
至于一些小作坊式的造车公司,没有任何背景起家,劣势是经不住烧钱会倒闭。
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硅谷军备赛中,SF Motors 有比较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拥有专注电动车和智能驾驶的团队和技术,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的智能核心技术,在硅谷、密歇根、北京都有研发机构,特别是拥有中美两地制造工厂。
母公司实力雄厚、在国内有丰富的造车经验和供应商关系,在供应链、工厂、牌照等关键领域直接帮助解决,又背靠中国市场,SF Motors 是最有实力打造中国版“特斯拉”的玩家之一。
SF Motors 正在这场硅谷军备赛中加速前进,毕竟,留给大家的时间不多了。
就在今年国庆长假前的 9 月 29 日,汽车行业乘用车“双积分”政策正式公布。简单说来,“双积分”是指企业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和新能源汽车积分,如果传统造车企业不降低平均燃料消耗,积分为“负”的话,要么就强制要求转型生产新能源汽车;要么,就花钱跟其他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积分抵消。这个政策2018年4月1号就开始实施,2019年开始考核。
可见,中国对电动车政策的倾斜、看好以及对汽车生产的严格要求,是当下促进中资公司更加卖力扎根硅谷“造车”的重要原因。因为,时间不等人,而硅谷的人才、技术对企业来说,实在是太诱人了。
正如特斯拉联合创始人马丁.艾伯哈德所言,SF Motors 不是普通的初创公司,也不是常规的互联网公司,其具有成功的经验和丰富汽车制造背景作为支撑,现在正通过整合硅谷、底特律和中国的最大优势来制造世界级的电动汽车。
(图片来自网络,艾伯哈德在 SF Motors 的全球合作商大会上)
随着造电动车的电池、电控、电机等核心技术的成熟,电动车取代燃油车必定是未来的一大趋势。当 2019年这个“紧箍咒”越来越近时,无论是中资还是外资,造车企业的新一轮洗牌已经悄然发生。
当前,国内厂商如奇瑞已发布了欧洲计划、一汽奔腾未來旗下一系列的新能源车计划,国外的厂商如保时捷发布Mission E计划,奔驰跟特斯拉造紧凑型电动车、丰田与马自达合资成立EV技术等等。可见,随着多家国内外厂商发力电动车,当2019年“双积分制”的大限将至,必将迎来电动车产品的一个爆发年。无论中外造车公司,都想分一杯羹。
无论中国这个最大的汽车市场,还是美国这样的“汽车王国”,像 SF Motors 这种既拥有国内牌照,又已由母公司筹足资金,潜入硅谷组建好团队以及生产工厂的,显然属于实力玩家。到底 SF Motors 下一步还有什么大动作?密探将继续为你追踪。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综合报道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57243
以上内容转载自第一电动网,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