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汽车刚刚交出了一份相当不错的财务报告。
8月1日,丰田汽车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今年4月至6月(丰田汽车2025财年第一财季),丰田汽车的全球营收同比增长了12.2%,约为736亿美元;营业利润同比增长了17%,约为81.5亿美元。
营收和营业利润,均创下同期的历史新高。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份漂亮的财务报表背后,有利的外汇汇率变化,是主要影响原因(上季度日元兑换美元的汇率跌至19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不仅提升了日本出口产品市场竞争力,也抬高了汇回日本总部以美元计价销售额的价值)。
如果从产销数据上看,丰田汽车的表现,事实上是在倒退,二季度丰田汽车的整体销量下降了4.2%。这其中,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销量波动,是丰田汽车全球销量下滑的关键原因之一,二季度,丰田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同比下降了18%。
把时间线拉长,情况还要更糟糕。盖世汽车研究院整理的销量数据显示,整个上半年,丰田在国内的两大合资车企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以下合称南北丰田),累计销量同比下滑了20.6%。其中广汽丰田同比下跌25.8%,一汽丰田同比下跌14%。
南北丰田也开始过苦日子了
“加价10万可以吗?对不起,我们没有这么大的优惠”。
这是一个曾经在国内市场上流传很广的玩笑话,调侃的是丰田埃尔法在国内的市场行情。更进一步的话,这句调侃,体现出的是彼时丰田汽车在国内市场上的强势,也是中国消费者此前对丰田经销商加价售车现象的无奈。
丰田不是唯一在国内市场上有过加价售车行为的外资品牌,但却是在加价售车领域,还有代表性的一个品牌。
一方面,丰田旗下部分产品的加价力度大。埃尔法这样一款在国内市场上指导价本就远高海外市场的车型,终端销售环节还能再加价数十万,算得上是国内市场上不折不扣的现象级产品了,一款普通的豪华MPV,硬生生的卖成了奢侈品。另一方面,丰田旗下有过加价行为的车型多,埃尔法之外,普拉多、汉兰达、赛那、凯美瑞等车型,也都有过加价销售的现象。
这些年国内车市竞争的激烈程度,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在此背景下,丰田汽车的经销商还能如此强势的加价售车,说明的道理很简单,南北丰田之前真的不缺客户。曾经的丰田汽车,在国内可谓是品牌效应强、产品竞争力高,热门车型上市初期供不应求的情况,相当普遍。
一句话总结,丰田汽车曾经在国内的发展,实在是太顺了。盖世汽车研究院整理的销量数据显示,2023年之前,南北丰田的市场表现整体呈现出的都是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广汽丰田在2022年还创历史记录的交出了超百万辆的年销量。
不过,在进入2023年之后,南北丰田的市场表现,均呈现出了向下发展的态势,两家合资车企的年度销量都开始下滑。到了2024年,从前7个月的市场表现看,南北丰田的市场疲软的态势,并没有缓解。广汽丰田1-7月的累计销量为421,289辆,同比下滑15.9%;一汽丰田今年前7个月的累计销量为374,495辆,较之去年同期下滑了4.5%。
较之不少合资车企当前动辄腰斩的销量下滑,南北丰田的销量降幅,看起来并不算特别夸张。但如果结合南北丰田终端价格体系全线崩盘的现实行情看,南北丰田当前的“日子”,也堪称艰难。过去一直以价格坚挺著称的丰田汽车,目前也已经在国内市场上放开了终端让利的“大闸”,主力车型动辄3、5万的优惠已经是普遍现象。
可即便如此,丰田在国内市场上的规模,依旧在持续萎缩。
今年上半年,南北丰田旗下车型中,还能保持正增长的只有RAV4、锋兰达、卡罗拉锐放、皇冠陆放等少数几款SUV车型。从各个细分市场的情况看,上半年南北丰田仅在紧凑型SUV市场还能保持整体上升的市场态势,其余各级别细分市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销量下滑。这其中A0级轿车和A0级SUV市场的降幅最夸张,整体下滑幅度都超过了80%。A级轿车市场和B级轿车市场的降幅也比较大,卡罗拉和雷凌以及凯美瑞和亚洲龙等,此前都是丰田汽车在国内市场上的主力车型,今年上半年,上述四款车型的同比销量跌幅均超过了40%。
上半年南北丰田主力车型销量表现情况,图片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降价都已经保不住份额,这才是真正的大危机。在中国市场上,丰田汽车所谓的品牌力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为什么会这样?
2年之前交出的还是历史级的巅峰表现,在用户口碑和产品保值率方面,丰田汽车都堪称是国内市场上的佼佼者,但就是在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之后,行情就完全被逆转了,大幅度的终端让利都已经掩盖不住明显的市场颓势,汉兰达这种此前绝对意义上的市场“抢手货”,都开始官降了,价格门槛从巅峰时期的近30万下降到了22万区间(含官方APP权益)。丰田汽车在国内面临的市场压力,可见一斑。
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其实很简单,在中国车市全面拥抱电动化的全新阶段,丰田汽车在国内的发展,明显没能跟上节奏。
2020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上,虽然电动车的市场规模还处于培育阶段,但电动化的行业主流风向,已经基本成型。彼时的丰田汽车,却并不不看好电动车。 “如果汽车行业过于仓促地转向电动汽车,那么汽车行业目前的商业模式将会崩溃。” 这是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在2020年发出的警告。
到了2022年,即便丰田已经发布了自己的新能源战略(计划在2030年前投资350亿美元开发电动车,到2030年推出30款纯电车型),但丰田章男在接受采访时,依旧表达了对电动化前景的担忧,“汽车行业中大部分人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想知道电动车作为单一选择是否真的可行,但是他们不敢大声说出这种质疑,因为电动车被认为是大势所趋。”
在电动化的大潮开始在国内以压倒式的优势席卷各级细分市场之际,丰田急了。丰田的电动产品开始陆续投放市场,但真正的市场红利期,过去了。2022年南北丰田都推出了电动车bZ4X,2023年一汽丰田投放了电动轿车bZ3,广汽丰田在2023年的广州车展期间发布了新能源品牌“铂智”,新款bZ4X成为该品牌的首款车型,公布了中文名铂智4X。
但从后续的市场表现看,丰田前期在国内市场上的纯电动攻势,已经阶段性失败,几款电动车型即便下调了售价,依旧不温不火。
盖世汽车研究院认为,电动化转型步伐滞后,是制约南北丰田发展的首要因素。在新能源领域,丰田不仅布局的时间较晚,产品线也不够完善,导致其在该领域竞争力羸弱。油电混动和氢能源长期被丰田汽车视作是新能源战略的重头戏,纯电和插混的市场热潮,南北丰田都没有抓住。
盖世汽车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汽丰田的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不足1%,一汽丰田稍好,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达到了7.8%,不过,依旧远低于整体车市39.2%的新能源渗透率。
车市整体的新能源车高渗透率,主要是由自主车企贡献的。
近两年,自主新能源品牌的异军突起,大幅度的压缩了合资家用车的生存空间,对南北丰田的传统优势市场,构成了直接威胁。盖世汽车研究院指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凭借早期的产品布局和完善的产品线,不仅能持续推出高性价比的新能源车型,还能更加精准的捕捉到终端消费者的真实需求,逐渐蚕食了包括南北丰田在内的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再加上当前烽烟四起的价格战,让南北丰田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压力。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成熟与开放,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车企,凭借灵活的策略与较高的性价比优势,纷纷挑起价格竞争,丰田为代表的合资车企亦不得不被动应战,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的同时,销量表现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波及。
电动化进程滞后,产品结构亟待进一步的优化,南北丰田显然也已经认识到了问题所在,纷纷开启品牌形象重塑的进程,这其中宣传自身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技术积累,自然是重中之重。
以广汽丰田为例,继续推广电混双擎车型的同时,在智能化体验方面也开始下了“大功夫”,联手华为、携手腾讯打造智慧座舱,和Momenta、小马智行等国内智驾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一起,打磨智能驾驶水平。能不能领跑行业暂且不论,至少摆正了态度,开始和相关领域中国的头部企业合作。
图片来源:广汽丰田
电动化方面,丰田的全固态电池计划在有序推进中,性能型锂离子电池和普及型磷酸铁锂电池等,也都是丰田面向未来打造的新一代动力电池。此外,以BEV平台为出发点,丰田还在研发搭载在PHEV和HEV上的专用发动机,可以适应更加多样化的燃料,同时还能带来更好的小型化体验和更高的效率。
经历过被追捧的好日子,也有过逐步走向低谷的苦日子,现在对丰田汽车而言,已经是必须调整在华发展策略的关键时刻。现阶段,调整的时机有些晚,但能够行动起来,证明丰田汽车依旧重视中国市场。
市场肯定还会有下一个“风口”,比如说固态电池的量产等,只要后续抓住机会,丰田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盖世汽车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242625
以上内容转载自盖世汽车,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