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iCAR遇见智米科技,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
4月12日,一场一半是智米、一半是iCAR的发布会揭开了部分谜底。奇瑞iCAR品牌之夜上,智米科技创始人CEO、iCAR汽车首席产品官苏峻博士做了亮相。而iCAR的品牌LOGO,也有了七巧板风格的改变。
“虽然看上去只是形态的改变,但其实是对融合之后对企业发展的共识。”在发布会前的访谈中,苏俊博士对包括汽车公社在內的媒体问题,滴水不漏地做了解答。当然,更多的细节,在发布会上都揭幕了。
就像苏峻博士表示的,他非常自信在这个产业里面有价值,不是来“捣乱”的,是出于对用户的深度理解,即发现年轻用户、泛米粉用户对于汽车产品深切的渴望和需求,想从用户价值的原点出发做这件事。
出发点,是希望为这些用户创造价值,而不是随意创造出一辆车加入竞争。而发布会上,V23和X25的亮相,也印证了所言不虚。
另外,前期几个让外界疑惑的问题,比如,智米、小米的区隔非常模糊等等,也清楚了。简而言之,现在双方“深度融合”后做的车是iCAR品牌,资质是iCAR,都属于奇瑞集团下的iCAR事业部。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产品上市后, iCAR能否获得满意的效果。至少,发布会前的访谈中,看得出苏峻博士的状态还是有点紧绷的。
深度融合
首先的问题,当然是智米科技给奇瑞iCAR带来了什么变化?
从苏峻博士的口中,爆品方法论、深度融合、假定成功原则、反向定价、《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文化战略》……小米风格的理念与奇瑞慎重保守的风格的反差,确实有点怪咖的感觉。
而且,揭开谜底的iCAR V23,以及月球车形象的X25,展示了传统车企和互联网科技企业“深度融合”之后爆发的全新力量。发布会后我听到的一句“这趟没白来。”算是最好的证明。
从过程来说,智米科技2021年就开始孵化造车的团队,当时的孵化主体是智米。但是发展过程中,汽车行业发生了变化,所以,苏俊博士找到了奇瑞控股董事长尹同跃。
经过尹同跃的撮合,苏俊博士跟奇瑞新能源总经理、iCAR品牌事业部总经理章红玉见面,一见如故、相见恨晚、非常融洽,然后就带领各自的团队开始融合。
苏峻表示,现在,智米孵化的汽车创业团队已完全融入iCAR事业部,智米团队跟华为造车存在本质区别,智米创业团队以融入的形式,为iCAR注入活力。
不过,“奇瑞作为传统的自主品牌,做新能源品牌其实是蛮难的。”章红玉还是说了一句大实话。“难”,不光是奇瑞,行业內包括上汽、一汽、东风 、吉利、长城、长安等,做新能源的新品牌都蛮难。
难点在于,新能源赛道所要求的用户思维、互联网思维、营销打法,传统车企由于惯性太大而很难适应。而且,华为、小米发布会的流量“吸星大法”,也是传统企业不具备的。但在当下市场,又不得不同台竞技,所以传统车企要做这样的新能源品牌是无比艰难。
“深度融合”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思考iCAR要推出什么产品来打动用户。因为,iCAR是“为年轻人造车”,那年轻人喜欢的车是什么样的,团队内部讨论了很长时间。
最终的结论是,年轻人喜欢的车是“希望这个车好玩、好开、在造型上能打动他们,也要有科技感、有灵魂。”所以,iCAR围绕这几个方向,把未来要做的车分成了三个序列:
0序列:iCAR 03,代表科技、精致的方向;
V序列:V23,代表风格越野的方向;
X系列:X25,全新的单厢车“新物种”。而X25的亮相也体现了相当强的冲击力。
而从产品层面来看,iCAR从03到V23都有“野”的含义在里面,而“野”的含义,又更多像是给人一种向往的野,但又不是纯粹功能意义上的野。
至于V23的价格,章红玉表示,不可能像大家喊的“9万9”,但是这几个序列车型未来的价格一定会拿出“诚意和实力”,既然是为年轻人提供价值出众的车,一定在价格上超出年轻人的预期。“我跟苏博士一直期待让iCAR这个品牌在行业内‘打起来’。”
此外,既然融合,那么当互联网思维和传统车企思维碰撞时,不可能没有困难和挑战。
对此,章红玉表示,“我跟苏博士的融合,让大家相对清晰地看到了iCAR的未来,所以大家在内部的推进效率非常高。iCAR 03的上市、V23收获了良好的市场反响,都是融合团队共同推进的成果。”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困难,要想基于爆品方法论把iCAR做好,首先要组建极客团队,按照精悍组织的标准去打造,会有思维上的磨合,但因为整体团队比较年轻,所以都能理解。
“在我们看来,融合之后的iCAR既有奇瑞赋能的技术底座、强大的制造和供应链,抗风险能力会非常强。同时博士团队在小米生态链中积累了大量的方法,这些新思维是可以和iCAR品牌有效嵌套的。”
“爆品方法论”
我提出来一个疑问,从最开始的蔚小理到现在的小米造车,再到未来,是互联网思维企业把传统车企干掉,还是传统车企把互联网思维吸收后转化成一个新的科技公司,最后谁会占据真正的主流?
按照章红玉的理解,未来的竞争在于谁掌握趋势,谁构建更深的品牌护城河,谁胜出的机会就会更大。
苏峻博士则认为,当行业从原来的“以渠道、供应链”为导向,转向“以用户为核心”的时候,这样的实力企业进来就是天翻地覆。这背后的逻辑,所使用的方式、方法、出发点、态度完全不同。
说“造型是我的专业,但不限于造型”的苏峻博士表示,他经历过小米手机跟小米生态链,“无需过多赘述,小米生态链如何从零打造千亿资产、带动整个消费电器产业改变的故事,汽车产业里面大概率会重演。”
而像小米、华为这样的企业,只要进入一个行业就会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从B端视角走向C端视角的时候,就是用户视角、产生了用户思维。
同时,他也认为,这个结果一定是良性的。因为汽车本身是一个消费品,就需要从用户视角出发校正,校准之后用户一定会获得更大、更好的产品,更好的体验,用户一定会获得更高的满意度,整个产业会更良性更蓬勃。届时,新能源领域会变成比现在更蓬勃发展的状态。
对于奇瑞iCAR这样的传统车企,苏峻认为,新能源本质上会带来汽车行业格局的转换,这个转换一定存在优胜劣汰,所以最后还是“得用户者得天下”,“一定有新势力死掉,也会有老势力被淘汰,但是最后活下来的一定是能够充分学习、吸收,然后变化,最后成型的团队。”
而说到用户,现在的一种流行的说法叫“车太多,年轻人不够用了。”
苏俊博士表示,“我认为确实不是年轻人不够用了,而是年轻人的需求被严重忽视,这真是我刻骨铭心的感受。”这个在发布会上,苏峻博士做了“为什么要造车”的完整表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打造“年轻人的车”的过程中,苏峻博士频频提及“爆品方法论”。而这套方法论和具体打法的最大作用,是改变了奇瑞和iCAR之前的造车思维。
他说道,“我们看上去是所谓的造型产品,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商业化逻辑,就好像我们看苹果的产品,我觉得它很漂亮,但它仅仅是工业设计吗?不是,它是无数要素的组合,手感、系统、硬件整合的商业化逻辑。”换言之,产品的商业化是更系统的逻辑。
而“爆品方法论”的核心逻辑在于,就像智米科技原来做空气净化器,在国内同类型产品中连续八年第一,销售量超过2000多万台,第一是抓用户核心需求,第二是以极客团队深度理解用户、聚焦做减法、聚焦用户核心价值,最后以假定成功原则,反向定价。
产品上市后,产品因为口碑好而出现持续、大量的自传播,继而产生裂变,最后形成爆款。爆款带来流量,流量反而能够催生另一个爆款的生成。
所以,爆款不是一定便宜。章红玉表示,iCAR并不是便宜的车,而是“年轻人向往的车”,这是现在行业提供不了的。团队深度融合之后,一定会有更大的能力去提供这些价值出众的产品。
核心用户的一部分
那么,iCAR品牌的产品规划又是什么逻辑呢?
苏峻博士解释,“产品规划不是我们想做什么,而是要从‘技术奇瑞’向‘技术奇瑞+用户奇瑞’转换,即用户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假设iCAR的核心用户需要硬核纯电越野,那么就干,所有事情从用户需求出发。”
那么,如何实现洞察“用户需求”呢?
举个例子,就像智米科技所在位置,周围是知乎、飞书、58同城、百度、小米、好未来、快手,这些企业中的年轻人都是目标客户(iCAR的核心目标用户,当然是一二线城市高知青年),如何洞察他们的用户需求?
很简单,“因为我们就是他们,我们就是核心用户的一部分,这是最好地了解用户的方式。”所以,其实本质上是在给自己做产品,不能做一个连自己都不想要的产品而卖给客户。
苏峻博士认为,这个方法在汽车行业也得到了验证。比如,李想为什么成功?因为李想就是L9的核心用户,他对于这款产品的认知洞察远远超过普通用户。
“还有,雷总(雷军)当年做手机的时候,兜里常常揣着十几部手机,抽屉里有上百部手机,你说他是不是一个手机极客?他对这个行业的洞察太深,他超越了一般消费者在这个行业的认知。”
除了用户,对于汽车行业,苏峻博士又有怎样的洞察呢?
苏峻博士表示,“我发现这样一个商业规律:任何主流市场都是从边缘市场发展出来的。”长城做SUV如此,耐克做运动鞋也是如此。“做任何事,并不是一入门就要做面向大众市场的产品,去迎合所有的人的需求。”
在苏峻博士看来,一个品牌,一定要具备非常强的内核。这个内核中越聚焦,也就越能抓住那些被忽视的用户需求。往往是边缘用户,能赋予更强的爆发力,因为品牌一旦爆发后力量会减弱的。如果内核不足,在爆发的过程中,品牌的后劲儿就没有了。
因缘际会之下,iCAR作为奇瑞的“新特区”,有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保证的将不遗余力地支持iCAR,投入没有上限,要让iCAR进入新能源第一阵营。
既然梦想如虎添翼,面冷心热的苏峻博士也不禁心怀豪情,“今后,我们还会用更强有力的方式说话、去做产品。”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公社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227832
以上内容转载自汽车公社,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