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放眼整个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与变革的浪潮,远比想象中要来的强烈。而在文章开篇,更想抛出两个认知中略显感性的观点:
其一,横向对比身处这条新赛道中的所有参与者,结合目前位于终端所取得的成绩,只有特斯拉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多点开花的“全球性企业”。
每一款产品的开发,每一座工厂的布局,每一项战略的推进,都带有精准地目的性。
其二,横向对比各个国家的新能源细分市场,中国无疑在板块的综合活力、供应链完善度、消费结构健康性、用户认知成熟度等多维度,已然具有了十足的领先性。
也正因这样,才能孕育出类似蔚来、小鹏、理想、比亚迪般,渐渐拥有一定话语权,并能够改变大盘风向的品牌,特斯拉不再是“一枝独秀”。
至于阐述上述内容的根本原因,还是想要更好的引出“技术换市场”的主题。
既然前方的“领跑者”已经用行动证明,只要自身实力足够突出,就能在面对愈发诱人的“蛋糕”时,从中分得最多的份额。
那么随着中国电动车的日趋强大,除了继续位于自家地盘收割,显然是时候主动走出去,卖到更多国家。
就像几十年前的传统燃油车时代,诸多傲气冲冲的外资品牌大举入华一样。
成功埋下一粒“种子”
实际上,近两年时间,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似乎司空见惯了中国电动车所掀起的集体“出海”浪潮,尤其是杀入欧洲某几个,对待新能源车相关条件与政策十分友好的国家。
而挪威,则成了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不过,在此过程中,必然也存在着诸多困难与不易。
“挪威作为蔚来第一个进入中国以外的市场,体量规模也合适。国际化是特别艰苦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的,难度肯定比在中国市场要难一个量级还不止,但是再难的事情总是要有人去做的。”
清楚地记得,去年5月,当蔚来正式宣布出海计划时,李斌面对媒体曾谈及相关的话题。
随后,他也补充说道:“现在进入全球市场,我们是一颗种子,不要寄希望这个种子可以立刻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这不符合事情的客观规律。”
彼时,或许是已经知晓接下来将要面临诸多未知,李斌并未给刚刚组成的团队,预设具体的销量目标。
与单纯前往当地寻找经销商联合“卖车”不同,蔚来更想做的则是通过与国内相同的直营模式,输出品牌理念、管理机制、商业模式、生活方式等全方位的价值体系。
换言之,国内用户能够享受到的所有补能体系、售后服务体系,在挪威同样会给车主尽可能的提供。
几月之后,随着 ES8的正式开售,以及首座海外换电站的落成,李斌口中所提及的那颗“种子”,终于算得上正式生根发芽。
而在NIO Power三周年仪式上,秦力洪郑重的承诺,到2025年海外换电站的数量,将达到1000座以上。
2021 NIO day,蔚来也正式宣布,继挪威之后,今年将会进入瑞典、荷兰、丹麦与德国。同样,到2025年,这家新势力造车计划进入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阿联酋等。
出海的野心,俨然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而最近一段时间,社交媒体上频繁出现位于欧洲、北美多地的ES6、ET7测试车,已然能够说明进程的顺利推进。
相比之下,更早布局的爱驰,虽然截至目前,位于中国新能源市场的表现只能用差强人意所形容,但是由于自品牌建立之初就抓住先机,成功叩开了10个海外国家的大门,累计新车出口超过了3000辆。
反观小鹏,继P7分别位于丹麦、荷兰、挪威和瑞典正式开售后,作为旗下第二款量产纯电轿车,P5同样公布价格、开启预订。
当下势头正猛的比亚迪,除了位于欧洲祭出一份令人欣慰的成绩单外,身处南美市场同样有着不俗表现。
类似红旗、上汽名爵、吉利几何般的自主品牌,也凭借着几款在售电动车型,展现着各自的实力。
而在所有人共同簇拥下,当“弯道超车”的概念被时不时提及,海外市场俨然成为检验中国电动车成色究竟如何的另一块“试金石”。
并且还是那个道理:既然种子已经生根发芽,所生长的土地算得上肥沃,只要持续的浇水施肥,那么势必会开花结果。
何时长为“参天大树”?
实际上,过往很长一段日子,当不断听到中国电动车充满勇气的做出“出海”选择后,总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图啥?
首先,是图量吗?
关于这一点,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仅以特斯拉为例,刚刚结束的一季度,位于全球共交付新车接近31万辆。而从乘联会所公布的数据来看,包含出口欧洲等国后,其位于中国共交付新车18.2万辆,占据总份额的58.8%,贡献已然超过美国本土市场。
显然,数据不会说谎。以此作为模板,将时间轴无限拉长,一家新能源车企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更大的“量变”,绝对离不开海外板块的鼎力相助。
而作为大多中国电动车之所以纷纷把第一站定在欧洲,也是由于窥探其所蕴藏的巨大终端需求。
毕竟,从某研究机构所提供的统计报告来看,2021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650万辆,相较2020年增长109%。
其中,中国新能源市场共售出新车330万辆,稳坐榜首位置。欧洲新能源市场则位于第二位,共售出新车230万辆。
只不过,仍需注意的是,就纯电动渗透率已经十分夸张的挪威举例,刚刚过去的4月,虽然已经有不少中国电动车杀入该板块,但反馈到销量榜单中,仍没有太过亮眼的表现。相反,特斯拉以及诸多欧洲本土品牌,仍在瓜分多数份额。
由此不禁引出下一个疑问,是图利吗?
关于这一点,答案还是肯定的。再次搬出“范本”特斯拉,整个一季度位于全球的总营收来到了较为恐怖的187.56亿美元。而在华总收入则达到了46.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0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0.4亿美元,增长约53%。
还是那句话,“马斯克清楚地知晓,其所掌舵的这家车企,之所以能够达到今天这般高度,仅仅依靠美国本土的贡献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对于诸多同样拥有远大抱负的中国电动车企,道理也是如此。想要触及更高的天花板,就必须勇敢地踏出每一步。并且短期内,还需持续做好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搭建基础架构的准备。
上述所付出的高额成本与代价,还是为了之后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红利”。况且,仅横向比较目前国内与欧洲新能源市场的内卷程度与补贴力度,明显后一板块处境更为轻松且更为给力。
产品端除较为强势的特斯拉以外,类似大众、BBA般的本土老牌汽车巨头,尚处“大象转身”的变革阶段,仍无法投入全部精力all in新能源赛道。“空窗期”的存在,无疑给予了中国电动车企莫大的机会主动进攻。
况且,就在近日,作为整个欧洲汽车制造业的绝对中心,据德国交通部长沃尔克·维辛介绍,该国计划将购买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延长到2027年,补贴的金额也将在当前的基础上大幅提升。
终端消费者购买价格最高4万欧元的电动汽车,补贴金额将由当前的6000欧元增至10800欧元,补贴金额将超过车辆售价的25%;购买价格超过4万欧元,最高6万欧元的电动汽车,补贴金额计划由当前的5000欧元增至8400欧元。
与此同时,电动汽车制造商也会得到相应补贴,售出每辆新车将拿到3000欧元,该项政策也将延长至2027年。由此可见,当地政府的鼎力相助,加之大环境的日趋向好,已然成为属于中国电动车的又一则利好消息。
至于最后一个疑问,是图名吗?
关于这一点,答案依旧是肯定的。平心而论,结合眼下的状态,已经选择“出海”的中国电动车企,何时才能获得可观的销量,何时才能实现盈亏平衡,短期内都无法给出准确的预测。
那么如此大张旗鼓的进入一片传统燃油车制造历史已达百年的大陆,“图名”恰恰就是眼下最容易看到效果的一项。
就像本文开篇所提及的那样,几十年前诸多外资品牌纷纷选择入华以技术换市场,而此刻借着电动化的浪潮,终于轮到我们在它们的地盘,做同样的事情。
十分有趣的是,就在上月,网络中流出了一张大众集团CEO迪斯发表的内部PPT截图,首次对外曝光了其在品牌、整车、技术平台、软件、电池等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
从中明显可以看到,除了特斯拉、现代、标致雪铁龙这样的名字之外,还明晃晃地注明着:蔚来、小鹏、比亚迪与宁德时代。
出于何种用意,已经无需多言。
而另一则消息则来自于年末将会顺利挺进德国,通过直营的方式出售整车,把换电站建到与“狼堡”所处同一片土地的蔚来,不久前其被外媒爆出,计划与欧洲车企共享其换电平台技术,并正在就此事进行洽谈。
毫无疑问,一场愈发彻底的“技术换市场”,正在悄然间打响。
作为旁观者,也始终坚信中国电动车出海的“种子”既然已经生根发芽,终归有一天会长成足够令人骄傲与自豪的“参天大树”。
属于我们的时代,真的来了……
来源:汽车公社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74803
以上内容转载自汽车公社,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