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奥动新能源联席董事长张建平的一句“我做了20年换电,春天来了”,在业内不断刷屏,有祝贺有感慨却再难质疑声,换电模式驶入新蓝海显然已成为了定局。
奥动新能源联席董事长张建平 (图片来源:中国国际电动汽车充换电产业大会)
而作为这一新蓝海下的开创与引领者,奥动新能源已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商业化换电服务平台,超过2,000项全球换电专利技术,并与多家主流车企合作、实现多车型共享换电平台。
但当时的张建平或许也不曾想到,奥动新能源会如此快速迎来它的“初夏”。
“奥动新能源最新的发展规划目标是:在5年内完成10,000座换电站投建,达到1,000万辆以上的换电车辆服务能力。”今年5月,奥动新能源董事长蔡东青在由中国石化主办的交通能源转型产业研讨会中,正式对外发布了奥动新能源最新的2021-2025年发展规划。
于上海车展首发的 “红色奥动战略计划”的实施步骤(图片来源:奥动新能源)
要知道的是,就在一个月前的上海车展期间,奥动新能源对外公布的规划总数还是5,000座。
那么,两倍于此前目标的背后,奥动新能源的底气何来?又将如何合理规划这多出的5,000座换电站?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于日前开幕的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电动汽车充换电产业大会中采访到了张建平先生。
规划目标翻倍,携手央企布局并非唯一成因
今年4月15日,奥动新能源宣布同中国石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全国范围内,围绕换电站建设运营、补能技术升级及商业模式创新,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通过加速全国换电网络布局,共同打造“油、气、氢、电”多元综合能源服务平台。
中国石化与奥动新能源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图片来源:奥动新能源)在外界看来,携手转型中的央企共同布局,或许便是奥动新能源规划得以翻倍的原因,但在访谈中,被张建平淡然否认,“这固然是重要成因之一,却不只是如此。”
去年广州车展上,奥动新能源全球首发最新一代4.0换电站,将换电时间缩短到了20秒。与此同时,其还可以实现多家主流车企合作,多车型共享换电平台,以及光纤多点测温,智能化全位监控,电池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全国联网,智能支付。
奥动新能源4.0换电站20秒电池更换;源视频来源:奥动新能源
这些技术得以实现的背后,就是奥动新能源针对彼时目标所明确的发展逻辑之一,即建立共享换电站,满足不同品牌消费者都能到同一个换电网络享受换电服务。
除此之外,奥动新能源还将进一步阐明以下几点发展方向:
推广共享电池包,以标准化电池包打通不同车企、车型及电池技术、企业之间共享体系;
构建电池银行,降低换电站的动力电池储备,改善车电分离下的商业模式;
加大从ToB向ToC拓展力度,满足更大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
……
基于此,进入2021年后,与奥动新能源携手开发的包括一汽、上汽、东风在内的多家车企热门车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直至目前,其已和14家主流车企合作开发22款换电车型,多品牌车型共享换电服务。
“抛开同中国石化合作的考量,市场对于换电模式接纳度远比我们想象中好很多,可如果想要给ToC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我们还须加大建站规模。”张建平如是说。
他进一步透露,规划得以翻倍的根本基于过去一段时间内通过零部件国产化替代,及接下来换电站进一步规模化扩张量产,其整体建站成本将实现大幅下降,“原本5,000座的成本,未来可以建10,000座甚至更多的换电站。”
要知道,一直以来高额的建站成本、动力电池等标准问题都是换电站商业化的“拦路虎”,而伴随奥动新能源共享换电站、电池包概念逐渐落地,建站成本的进一步下探,在庞大的客户群体推动下,其换电商业模式规模化将越发壮大。
顺应政策风口,明年将迎高速发展
正如张建平所说,春天来了。
自2020年起,换电模式先后两次被写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此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更是确认了换电同充电的并列关系。今年5月,伴随“我国将于下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这一消息的传出,我国换电模式迎来了真正的大“风口”。
顺应风口,张建平透露,“到今年底,我们将完成投建近1000座换电站。”
可要知道的是,截至今年6月,奥动新能源已建成换电站总数为300余座,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半年间,其月度投建目标在100余座。“按照规划,在消化完上一代产品的订单后,所有产能将从8月开始集中生产最新一代换电站,月产能可达130座,至于能否完成这一目标,就看我们的营销能力了。”张建平笑道。
他进一步指出,这一投建节奏只是起步阶段,明年才是高速发展的一年。按照奥动新能源最新发展规划,在2022年至2025年这四年间,其还需完成9000座换电站的新投建,年均投建目标约为2250座,平均至每月约为187座。无论是对于产能还是规划、营销能力都将带来一定挑战。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同中石化的合作,基于对方庞大运营网络快速布局换电站,而这个网络囊括了商业区、工业园区包括交通枢纽以及社区周围,可以让越来越多的用户更加便捷的使用换电进行能源补充。”张建平介绍道。
中国石化与奥动新能源(图片来源:奥动新能源)
与此同时,奥动新能源还将加强同整车企业及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致力于构建城市级换电服务网络。
单以重庆来看,基于国家与重庆市在汽车电动化的发展部署,奥动新能源与战略合作伙伴长安新能源形成紧密协同,其首批落地重庆的最新一代换电站已在今年4月陆续投入市场。根据其在重庆的布局规划,截至6月底已初步形成城市级换电服务网络,落成共20座换电站,预计年底增至60座规模;2022年,新增80座换电站;2023年,再新增60座换电站落成。目标是在3年内于重庆打造服务能力在30,000辆以上新能源汽车的换电服务网络。
奥动携手长安新能源启动重庆城市级换电服务网络运营(图片来源:奥动新能源)
此外,奥动新能源正在寻求新的营销方案,以扩大换电用户群体规模,满足未来10,000座换电站的使用频率。其中包括,同整车企业合作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换电版本车型,并借由“电池银行”进一步降低购车成本;制定更为便利且优惠的换电服务模式,改善消费者购车后能源补充难题。
在他看来,并不是有了换电技术就一定可以成功,它的背后既要有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还要有规模化的运营经验和城市级的服务网络。
由1变2甚至更多,让补能不再是单一选择
时值2021年,是“十四五”战略规划的开启元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2.0》、《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从产业、国家政策层面明确提出至2025年我国新能源新车销量将占总销量20%的目标,再次坚定我国汽车电气化发展方向不动摇。
就今年来看,根据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半年中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0.6万辆,同比增长2倍,占同期新车总销量的9.36%;单看6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25.6万辆,占当月新车总销量的12.7%,占比持续走高。
可在光鲜的市场表现之下,除了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瓶颈亟待突破外,解决充电问题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核心。这其中,作为一种全新补能方式,换电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被重视。
借用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总结的优势来看:车电分离可以大大降低消费者购车的成本;可以增加消费者出行的便捷度;由电池运营公司对电池集中进行监测、养护与管理,有利于延长动力电池的寿命,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利用峰谷电价的差别来降低充电成本;降低车重,减少耗电;解决老旧小区充电难问题;换电模式可以催生出新的服务业态。
“除此之外,换电站在我国双碳目标下还将担当一定的储能角色,并能够实现与电网之间的双向互动。”张建平补充道,“每个换电站实际上都是城市分布式的储能站,当城市需要紧急电源时,可反向向电网供电。”
而在被问及储能对安全的高要求将如何应对时,他则自豪地说道,“安全一直是奥动最大的优势,我们为此投入很多,到今天为止奥动新能源7年多时间内,运营车辆超5万辆,没有一辆车烧掉过。”
技术优、政策活、市场热,换电模式一时风光无两。可在其光线背后,其产业发展似乎仍有不足。张建平呼吁,基于当下,无论是政策,还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绝对数量上,换电站并未获得如充电桩发展的同等条件,应当鼓励换电模式的发展,以多元补能模式消除用户因选择纯电动汽车而产生的里程焦虑。
基于此,针对奥动新能源未来发展,他进一步提出新的畅想。
首先是建站规划上,原定5000座换电站选址不变,而是将由1变2,确保每个换电站选址实现双工位,轮班工作,以更好的工作状态服务用户;
其次在换电站设计上,在保证原有占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抬高电池仓体高度,容纳更多动力电池的同时,从现有的单通道变为双通道,甚至是四通道,从而服务更多的用户。
他认为,唯有高效、安全且实惠的补能方式才是推动我国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高速发展的基础。
盖世总结:“应充尽充,应换尽换,所有市场需求都是合理的。”正如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董扬理事长所说,充、换电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在未来新能源汽车巨大发展背景下,两者势必将同样迎来广阔前景。
但不可否认,换电模式的独特优势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与商业模式,在业界的大力呼吁和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以张建平为代表的“换电践行者”,终于在经过漫长的坚持后迎来了产业春天。
不过我们仍需认识到,换电模式的推广并非一家或几家企业能实现的,离不开各地政府、车企、动力电池供应商、换电站运营商等多方的合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换电模式的推进也开始涉及诸如标准化、安全及盈利等核心问题。而基于奥动所倡导并践行的城市级换电服务网络模式,无疑将打通上述各方实现通力合作,在成就其“奥动换电模式”的同时亦在推动换电时代的加速到来,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汽车补能方式从加油到“加电”的快速切换。
来源:盖世汽车
作者:钟琳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51457
以上内容转载自盖世汽车,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