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企业
  4. 滴滴不造车,就是个笑话

滴滴不造车,就是个笑话

汽车公社

当我把“滴滴为什么造车?”这句话发给一位知情人士人士后,立马收到了对方的回复:“IPO”。简单而粗暴的回答让我有些怔住,不过在我的追问下,他却打起了哈哈:“其实现在网上分析得都很有道理。”

而另外一位出行公司从业人员的回答也很有意思:“之前滴滴与比亚迪合资了一家美好出行公司,其后联手推出了D1这款网约车定制车型,发现这个车型投放到市场里面反响比较好。现在滴滴想自己搞,自己要当大股东。”

此前有消息称,滴滴开始启动造车项目,负责人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他也是滴滴与比亚迪联名发布的定制网约车D1的首席产品官,目前团队已经开始从车厂挖人。网传先后在华晨宝马雷克萨斯蔚来福特中国等公司工作的朱江或加盟,但随后遭到了朱江本人的否认。

图片

毫无疑问,滴滴已经成为当今城市生活最基础的出行方式之一。相比家电企业、手机3C等企业,致力于出行生态的滴滴有着比它们更强烈的造车意愿与需求。正如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所说:“过去滴滴致力于优化软件,未来十年将会同步优化软件和硬件。”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滴滴选择在此节点传出造车消息,或在为其上市估值铺路。今年1月初,有消息称滴滴有望在今年第三季度在港交所完成上市,目标估值超过600亿美元,随后又有消息传出,滴滴更倾向于选择在纽约进行IPO,估值也从600亿美元变成了至少1000亿美元。

滴滴的新故事

曾经的新生互联网三巨头“TMD”中,美团点评已经上市,并且股价连创新高,市值高达1.87万亿港元(约2046亿美元);字节跳动的估值也飞速提升,坊间传闻称如果上市,其市值将突破4000亿美元。

在这种背景下,滴滴上市的消息,从2018年开始几乎每年都会传一次。2020年11月,滴滴出行宣布国内月活用户突破4亿,长期占据行业第一。进入2021年之后,滴滴IPO又成了热门话题。滴滴的规模已经很大了,但是其IPO之路一直磕磕绊绊。

图片

从2012年推出网约车服务开始,经过近九年的发展, 滴滴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共享租车平台那么简单。滴滴的触角,已经涉及到出租车、快车、专车、豪华车、代驾、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公交等定位不同、类型不同的出行和运输服务模式,同时在汽车服务、外卖、金融等领域进行多元化的尝试与发展。

业内人士统计,2012年至2020年八年间,滴滴的亏损共超过400亿元。2020年滴滴的出行次数逆势增长了10%,核心网约车业务录得10亿美元的盈利,自2017年来首次实现大规模盈利。亏损百亿还能经营下去,或是靠融资支撑。截至2019年7月25日,据不完全统计,滴滴共获得21轮融资,总计融资至少210亿美元。

作为中国投资轮次最多、资本结构最复杂的独角兽企业之一,滴滴的发展路径一直被资本市场看好,二级市场投资人对于滴滴IPO非常兴奋。但是当年8月24日再次发生顺风车事件,滴滴从此沉默。随着顺风车业务的下线及整改,从一定程度上,打乱了滴滴的布局。

去年开始,网上“滴滴投资人等不到IPO就想套现”的说法和各种猜测层出不穷。淘宝拍卖平台有人欲做价9200万元转让滴滴股权,可以理解为,眼看上市无望的投资人坐不住了,试图通过转让股权变现,或许原始股东已经对滴滴失去信心。

如今新的风口而至,造车运动开始成为资本圈的新宠。丰田接近1000万辆年销量,市值2148亿美元;而特斯拉年销量50万辆,市值却超过6400亿美元。蔚来去年销量还不到5万辆,市值达到586亿美元。新能源造车的未来前景,除了国家政策,再有就是资本市场对它的价值认定。

由于资本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持看好态度,科技、手机、房产都发展新能源汽车。其中恒大汽车一车没卖,市值超过国内第一车企比亚迪,让不少企业纷纷加速入局新能源汽车领域。此前,百度、小米传出入局造车消息后,股价随即开始上涨。

因此可以看到,出行仍将是滴滴短期内深耕的重点领域。即使是由此延展出去的外卖、社区团购业务,也离不开原有的出行业务架构。而通过互联网造车运动,进入汽车行业“深水区”的滴滴,也许可以为自己找到缓解焦虑症的新方法,同时也是一个IPO上市的好故事。

无法耐住寂寞

在互联网企业跨界造车的热潮中,滴滴可能是最有经验的。

2019年11月,滴滴与比亚迪合资成立了美好出行(杭州)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持股65%,滴滴持股35%。二者于2020年11月合作推出了定制网约车D1,当时直接参与此合作的滴滴部门是小桔车服,也就是此次被传为滴滴造车项目的负责人杨峻所下辖部门。

图片

在与比亚迪定制D1期间,滴滴出行汽车创新中心集合汽车工程、设计、技术团队,参与了包括整车工程 Package、人机工程布置、内外饰造型、整车配置、座椅原型、车联网软件架构等的设计。这也意味着,滴滴已经深入参与到造车过程中。

根据滴滴创始人程维在发布会上提到的规划,滴滴的定制网约车会一直迭代,到2025年,定制版网约车D3将在滴滴平台普及超过100万台,并搭载自动驾驶技术;到2030年,希望去掉驾驶舱,能够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无人驾驶。结合这一消息,滴滴继续在定制网约车方向探索是顺理成章的举动。

此外,滴滴在与造车有着强关联的无人驾驶领域也早有布局。2016年,滴滴开始组建自动驾驶研发团队,2017年在美国设立AI实验室,2018年成立独立自动驾驶公司沃芽科技,2020年5月沃芽科技获得软银愿景基金领投的5亿美元。

目前自动驾驶研发队伍已超过500人,研发覆盖了感知、预测、规划、控制、高精地图等全部技术体系,在中美多地开展研发、测试。2020年6月,滴滴自动驾驶规模化载人示范应用在上海落地,向公众开放体验。滴滴也是上海颁发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载人示范应用牌照后,首个正式落地的企业。

图片

作为网约车出身的滴滴,其所在的共享出行板块,也是汽车市场份额争夺的重要区域。2019年,传统汽车厂商相继推出网约车平台,包括上汽集团“享道出行”、一汽集团“旗妙出行”、东风集团“东风出行”、广汽集团“如祺出行”,以及长安、一汽、东风联合组建的“T3出行”等。

共享出行的本质是抢占庞大的业务规模和用户基数,建立大出行生态。在交通出行这个赛道上,实际上每个参与方都在努力构建对于自身最为有利的生态体系,每一家都希望主导共建的生态体系。对于参与方来说,没有汽车这个硬件的支持,所有的生态都不可能活起来。

早在2018年,滴滴就高调宣布与31家汽车制造、零配件制造、新能源、数字地图、车联网等领域的企业形成洪流联盟。程维在D1发布会上表示,滴滴平台上连接了超过3100万台的车辆,在分析了大量的出行场景和数据后发现,部分出行问题需要从交通工具侧的变化来解决才更有效。

这一次,程维打破了“不会造车”的承诺。

野蛮的局外人

当电动化和智能化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时,企业跨界造车的消息频频传出,投资的、收购的、IT造车的、转型造车的,国内汽车市场变得热闹非凡。跨界造车仿佛成为诸多科技公司的香饽饽,企图在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分一碗羹。

图片

瑞银此前曾预测,到2030年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规模将超2万亿美元。麦肯锡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将是全球最大自动驾驶市场,到2030年,自动驾驶汽车总销售额将达2300亿美元,基于自动驾驶的出行服务订单金额将达2600亿美元。

相关机构人员预测,苹果在A股带动了许多优质的消费电子牛股,智能手机3万亿市场规模,按照汽车行业的40%、80%市场渗透率测算,新能源车的未来市场规模将达5.4万亿、10万亿,为手机市场的2-4倍之多。充电桩电池、整车、汽车电子、人工智能都有很大成长空间。

科技企业热衷造车虽然是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的一个必然趋势,但这条路并不完全一帆风顺。在综艺节目《我就是演员3》中,章子怡质问:“为什么都要来当演员呢?难道演员是一个最低级的职业吗?所有人都要来这里分一杯羹!”

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汽车产业中。此前央视表示,虽然新能源汽车冠以“新”字,但在基础研发、核心技术上精耕细作、创新突破、久久为功的硬道理是颠扑不破的。跨界公司梦想着“弯道超车”无可厚非,但也要谨防中途“翻车”。

图片

紧接着,3月28日,新华网公开点名一汽-大众理想汽车、特斯拉、恒大汽车等多家车企,直指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快速崛起阶段,但是却存在诸多发展隐忧,包括产品指标注水、产品故障甩锅客户、一辆车未买市值超五千亿等问题,这些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毒瘤”。

3月31日,央视网评论跨界造车。央视网在微博上指出,互联网圈有一句“名言”: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近些年,我们见证过不少这样的“神话”,但大多数都是开局轰轰烈烈,结尾凄凄惨惨,当初“猪”飞得有多高,后来它摔得就有多惨。可很多人好了伤疤忘了疼,还是架不住一飞冲天的诱惑。

在日前雷军的造车“饭局”上,不光有李斌李想何小鹏王传福等造车“局内人”,程维同样在台下就座。目前,滴滴造车的具体形式和路径暂未可知。据行业人士分析,滴滴像小米一样成立全资子公司造车的可能性并不大,资金可能跟不上,模式或比小米轻。

文章开头的受访人员表示,滴滴在几年前就成立了汽车创新中心,目前差的就是生产线和造车资质,所以应该还是会找个车企代工。

来源:汽车公社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43756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7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