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来汽车日报
作者丨秦章勇
编辑丨王妍
汽车业缺芯的风暴仍在继续。
当大众、福特、丰田等跨国巨头相继因芯片短缺而减产,国内新造车也未能幸免,近日,蔚来也因缺芯问题不得不停产五天。
小小的芯片,似乎成为掣肘车企生产的最大阻力。而其背后,解决这个卡脖子问题的汽车智能芯片公司也纷纷被推向台前。
从刚开始不被车企信任,到如今的香饽饽,成立近6年的地平线,开始成为汽车圈的新宠。回想起创业初期,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记得,“很长一段时间融钱是非常难的,那时候芯片是冷门方向。”他表示,“我们从来不赶时髦,只是做着做着就成了时髦。”
根据iHS统计数据,目前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约为410亿美元,欧洲、美国和日本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7%、30%和25%,而中国公司仅为3%。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仅占全球的4.5%,国内汽车行业中车用芯片自研率仅占10%。这意味着中国九成的车载芯片都需要进口,完成自主供给体系迫在眉睫。
然而芯片不是模具压制的复制品,作为一个高门槛行业,涉及新材料、软件以及制造装备等多个领域。一位芯片行业从业者告诉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芯片的制作要求标准很高,甚至比整车零部件供应链还要复杂,这把不少参与者拦在门外。
对于这个投入大、周期长并且风险高的产业,雷军曾评价,“10亿起步,苦干10也不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余凯也认为,芯片是一个非常难的生意,“我们觉得一开始很多投资人不投也是对的。”
他表示,从启动芯片项目到真正搭载在第一辆车上,这个周期非常长,“我们复盘都不敢再重新走一遍,挣钱的速度比造车还慢。”
对于地平线来说,在早期云计算大行其道的背景下,选择做边缘人工智能芯片可以说是一个“反共识”的选择。然而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对智能芯片的要求越来越大,地平线的存在感也变得越来越强。
随之而来的是资本的青睐。进入2021年,地平线接连完成C2、C3两轮融资。其中,C3轮融资也让地平线进入不少车企的朋友圈,包括比亚迪、长城汽车、东风资产等汽车上下游企业都有参与投资。
在余凯看来,智能汽车是堪比计算机诞生级别的颠覆式创新,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知也会发生很大的反转,“未来十年中国自主品牌会有大批豪门出现,我们来给他们提供澎湃的算力,让他们走的更远。”
2017年12月,地平线发布边缘人工智能视觉芯片征程系列和旭日系列芯片。两年后,地平线发布中国首款车规级AI芯片-征程2,可以提供超过4 TOPS的等效算力,可以帮助车辆实现高性能的视觉感知,加速智能驾驶落地。
据介绍,官宣搭载征程2的车型已有长安UNI-T、UNI-K,奇瑞蚂蚁和上汽智己以及广汽埃安AION Y五款。截至2020年底,征程2的出货量超过16万片。
事实上,不止地平线,无论是车企还是科技公司,近两年来车载AI芯片赛道中的玩家已经开始逐渐拥挤。成立于2016年的黑芝麻智能科技,在2020年6月发布了第二颗车规级智能驾驶感知芯片华山二号A1000,成为唯一可以支持L3自动驾驶的国产芯片,比亚迪和新势力车企零跑也已经布局自研芯片。
对此,余凯给了自己三年的时间。在他看来,地平线已经拿到了智能汽车决赛的入场券,但底层的计算平台芯片有很强的赢者通吃效应。“如果到2023年,地平线还没有拿到中国车载计算平台芯片No.1的位置,就会岌岌可危,未来三年必然是睡不着觉的三年。”
未来汽车日报 摄
按计划, 地平线将在今年推出征程5芯片,其AI算力达到96TOPS,可支持 L3-L4 级自动驾驶,明年年底开始量产。“我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和英伟达以及Mobileye去竞争。”在余凯看来,当时代变革来临时,重要的并不是说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
其中典型的受益者便是特斯拉。目前汽车正从分布式ECU架构开始向域架构、中央计算架构进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巨头博世公司曾保守预计,中央计算架构在2025年都不会实现,不过特斯拉在2019年就已经实现,而且搭载的是自研HW3.0芯片。
未来,地平线计划推出性能更为强劲的车规级AI芯片征程6,算力超过400 TOPS,满足ASIL C级功能安全。余凯表示,软件定义汽车时代,芯片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智能电动车也会为围绕芯片去构建整车架构。
“对于地平线来说,抛开技术层面上取得的成就,地平线更像一家“服务性”的企业。”地平线智能驾驶产品线总经理张玉峰表示。
一方面,地平线和主机厂展开了多维度的合作,先后和上汽以及比亚迪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对标特斯拉FSD的可量产落地的下一代智驾域控制器和系统方案。另一方面,地平线通过对合作伙伴赋能,赋予合作伙伴自主开发的能力。
“其实这些车企和地平线合作,一方面是芯片荒,另一方面也是产业链变革所造成的。”地平线首席生态官徐健表示,地平线希望成为智能汽车产业的“最大公约数”,建立起覆盖产业链上游、Tier1和汽车应用的汽车产业合作伙伴生态,共同服务于车厂。
请关注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
来源:未来汽车日报
作者:秦章勇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43487
以上内容转载自未来汽车日报,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