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3. 企业
  4. 理想的野心、自负与焦虑

理想的野心、自负与焦虑

汽车公社

“这个世界上能找到和发现问题的人比耗子的数量都多,能够找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人比猫还要多,而能发现问题的同时提出解决方案,并且能快速地去做到的人就和熊猫的比例差不多了,不管是选择创业还是就业,就踏踏实实做一只NB 的熊猫吧。”


曾经,还未选择造车的李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出了上面一段话。彼时,汽车之家刚刚赴美上市不久,仍处在上升期。只不过在前者心中,更大的夙愿正在逐渐变得强烈。

恰巧的是,当智能电动车的潮水迅速袭来,李想再次选择重新创业,“理想汽车”则成为了承载其人生下一阶段的全新载体。并且从现阶段取得的结果来看,无疑是成功的。

过去一年,在手中仅握有 理想ONE一款在售车型的大背景下,1-12月共交付新车“32,624辆”。不久前,官方进而宣布,该车仅用时不到15个月,便突破4万辆大关,拿下新势力最速。


至于能够出圈的原因,较高的性价比、越级的功能配置、较为实用的车内空间、精准的用户定位甚至线下门店超高的执行力,均成为了关键。而在我心中,相比蔚来李斌,李想更像是一位对所有人甚至自己都极为严苛的产品经理。

效率与执行力才是他最看重的东西,也正因如此,往往这样的人能够更快触及到阶段性的成功。而就在近日,这位稍显另类的车企“掌门人”,面向全体员工发布了一封开年内部信,详细阐述了个人对于行业未来的看法,以及公司下一阶段的规划。

只不过,通篇读过后,最大的感受除了呼之欲出的野心,还有对于这家公司较大的疑问与焦虑。

“蛋糕”愈发诱人,“门槛”更加高耸

内部信开篇,李想首先畅想了接下来全球新能源市场,将会达到怎样一个高度。“我们判断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会超过大部分机构的预测,预计2030 年达到60%的乘用车新车销售占比,中国的占比还会更高。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十年注定超高速增长。”


依照他的推断,2030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会维持在4,000万辆左右,中国的销量会达到2,000万辆。所以说在这细分板块之中,无需担心市场容量与需求的匮乏,反而值得注意的是终端竞争的成倍加剧,后一项则更多体现在“智能化与自动驾驶”方面。

“到 2030 年,我们认为 Level 4 级别自动驾驶会变成每一辆智能电动车的标配,用户不会选购一辆不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智能电动车。而上千 TOPS(算力单位)的芯片,上亿像素的摄像头以及高分辨率固态激光雷达,都会变成自动驾驶的标配。”

也许在许多人看来,李想的观点有着些许激进,但是如果你对于现阶段几家新势力的终端情况有所了解,就会发现辅助驾驶系统的成熟度,已经能够决定用户是否最终下定,所以更不要说10年以后。


毕竟,有备无患的充沛技术储备,对于任何一家车企而言,总归是一件好事。同时,超大功率的快充,具备储能能力的充电网络以及 V2G (车辆到电网),会形成全新的商业价值链。

而市场层面,到2030年这个关键节点,由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全面普及,会令消费者对于用车的需求两极分化。简单来说,部分人会和智能汽车的连接更加紧密,并主要体现在娱乐端、交互端甚至氛围的营造上。由此也为车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也保证了C端私人用户不会减少,同时每辆车全生命周期,产值还会大幅增加。

另外,部分人认为自动驾驶的车就是交通工具,解决从 A 点到 B 点的出行问题,只需要考虑效率和成本即可。在我看来,更多指向B端出行市场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与普及。


综合来看,信心与期待成为了内部信第一板块的主旋律,而决战智能化、自动驾驶也已成为最深刻的方向。反观身处其中的理想汽车,又能搏得一个怎样的话语权,只能交给时间去回答。

其实,自去年中国新能源市场逐渐复苏,一些To C车型开始逐渐显露出来之时,行业中各个层面的“硬门槛”就已存在,而对于那些始终无法达标或者趋近的品牌来说,面临的只有被淘汰的终局。

内部信的第二部分,李想也做出了类似的解答。在他看来,“智能电动车竞争的终局是数据和芯片的竞争。到2030 年,智能电动车的市场竞争和占有率会非常类似,只有获得 25% 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才有机会成为全球智能电动车行业的头部企业。”


同时,面对外界最大的疑问,在国家政策对于插混类车型的“照顾”快速收紧,友商蔚来、小鹏甚至特斯拉处在纯电领域的步伐越来越快之时,理想何时切换赛道,究竟怎样应对?

李想回答道:“接下来的十年,理想汽车会选择两条路线并行:1、以城市纯电、长途发电为用户价值的增程电动平台(充电宝);2、十分钟补充 300-500 公里续航的 400 千瓦超快充的高压纯电平台(超级充电器)。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站在用户价值的角度,提供自由出行的能源解决方案,加速电动车的普及。”

从他的话语中,已经能够清晰感受到未来的理想汽车,将会是增程+纯电两条腿并行的路线。而在这部分的最后,李想更表达了他对于未来智能汽车板块人才竞争的一些思考。“传统的工业组织无法匹配智能电动车的发展需求,智能电动车时代需要的是智能组织。”


至于背后原因,非常简单。传统燃油车运行在一个相对可控的世界里,计划、流程、控制是最有效的管理模式,也产生了强大的工业企业和工业组织。购买一辆传统燃油车,三年后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而一辆智能电动车,几乎每个月都在成长,这意味着管理方式将会彻底不同,人才的需求也会彻底不同。

上月末,其官方也宣布将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并将致力于智能电动车技术的前沿开发,包括高电压平台及超快充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和下一代智能座舱科技。同时,还将具备全新车型完整的研发能力。

目前,上海研发中心的招聘工作已经启动,研发中心规模将超过2,000人,而最终选址极大可能就是众多新势力纷纷布局的嘉定区。至此,蔚来、威马、哪吒、爱驰、天际、华人运通、智己、特斯拉,加之即将布局研发中心的理想,上海大有一种成为“新能源之都”的架势。

所有人关于“智能人才”的抢夺,也将顺势进入白热化阶段,那么不禁反问,理想汽车身处其中最大的优势性长板是什么?答案仍不明朗。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如本段小标题所言,这便是我在读完李想所写内部信的最后一部分,关于公司自身的目标以及规划后,最大的感受。根据他的预测:“虽然传统汽车行业发展了超过 100 年,但是智能电动车的竞争在 2030 年基本上就会分出胜负。”因此,进入全新一年后,留给理想,甚至所有新造车时间,其实并没有想象中充沛。


关于更近的2025年“中位值”,李想表示:“2021年-2025年是理想汽车从1-10的阶段,即高速发展的阶段。标志性的挑战是我们要成为中国智能电动车品牌销量的头部企业,拿到全球市场头部企业竞争的门票。预计中国2025年将会销售超过800万辆智能电动车,获取2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成为中国头部企业的必要条件。”

不可否认,对于理想汽车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想要实现,接下来就必须保持充沛的人才和资金储备,以用户产品价值为目标,以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发为企业的核心驱动力,将最多的资源投入到研发和人才储备上面去。也正因如此,对于企业自我造血能力的考验,正在翻倍增长。

随后,李想回答了一个更多人关注的问题:将来会把车卖给谁?换言之,理想具体的用户画像是什么?“展望未来五年,我们会扩大用户群体的覆盖:更广泛的家庭用户,任何想要拥有自己‘家’的用户。”


具体来看,与理想ONE的客户群体类似,仍主要面对家庭用户,价格集中在15-50万元区间,品牌定位豪华智能电动车。并提供更丰富的智能电动车,包含第二代增程电动X平台的多款产品,高压纯电Whale平台的多款产品,高压纯电Shark 平台的多款产品。

内部信的最后,李想也给出了现阶段对于理想汽车最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到2025年拥有20%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老实说,如果几天前从吉利汽车李书福的内部信中,更多读出的是一种对于企业本身转型的担忧,那么相比之下,李想所阐述的每一处细节,都能感受到一种深深的“自负”。

作为旁观者,尚且不论这样表达方式是好是坏,仅从结果作为导向来看,横向对比蔚来、小鹏、理想三家新势力造车,可以说后者是其中最会“取巧”的存在。同样赴美成功上市,理想所付出的代价或许是最小的。同样产品大卖,理想ONE却避开了所有人的锋芒,将触角伸向了另一个板块。


“李想被很多人低估,我很看好他。他非常清楚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事情,什么时候自建工厂,怎样让自己不靠外部输血政府资助活下来,什么时候开始自研。” 这是身边一位友人对于理想汽车创始人的评价,的确在某些时候,李想的“小聪明”总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但是过去的2020,我们也能看到理想ONE屡次断轴、拒不承认,最终被迫召回的尴尬处境;产品存在出厂设计缺陷,却被“硬掰”成主动升级的扭曲方式;甚至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为博眼球出现不合时宜的营销,都在严重拖累着这家车企试图“冲高”的进程。

而在纯电这条赛道中,现实远没有李想说的那般美好。反之,很是深刻。NIO Day上,采用全新平台架构的蔚来eT7已经亮相,Q4季度财报后,特斯拉全新Model S也正式与我们见面,从二者身上再次看到了前文提到的那种行业“硬门槛”。


可以肯定的是,理想最为直接的竞争对手,均从小步慢跑到了极速狂奔的阶段,作为后续“追赶者”,在差距越拉越大的背景下,突围难度还在不断升高。除非在接下来的某一特殊节点,其真的可以拿出一款完全超越竞品的车型应对,不然内部信中所说,“2025年成为中国第一智能电动车企业”,更多只是一种自我激励罢了。

总之,无论成功与否,未来十年都将是关乎理想汽车,甚至李想本人“造车梦”,究竟能够达到多高位置的关键阶段。出现自负、焦虑、甚至自我怀疑的情绪,大多时候都能被理解。但是有些话一旦讲出,便已无法收回,能做的只有硬着头皮走下去。

文/崔力文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来源:汽车公社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38696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34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