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降低成本最粗暴、有效的方法就是:减。
去掉冗余的功能,去掉多余的零件,去掉繁杂的工艺,去掉高昂的材料,去掉中间商赚差价。
特斯拉每一代电池系统的升级,都是多种技术创新共同发力,形成最大的共振动效果,“集成”是它最大的优势,每一次的集成都会实现上述5个“去掉”中的前4个,这是第一种形式的“减法”,也可以叫代际减法。像是superbottle、Model Y的后车身铸造件、penthouse集成的DCDC/OBC、热泵系统等。
在每一个技术或平台形成后,在这个技术框架内,它会进行微创新,这些细小的举措,会实现上述5个“去掉”中的中间3个,这是第二种形式的“减法”,也可以叫代内减法。这个在Model 3/Y平台技术上体现的尤为明显,这里举几个例子,以示说明。
以电芯为例,从松下到LG,是一次降本;从LG再到宁徳,是二次降本;从外购,到自制,是三次降本。这很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原材料的价格都是透明的,成品价格取决于你如何来得到这个产品。对于电芯这种核心部件,成本的大头,当供应商不能满足特斯拉的成本降低速度,自制是必然的尝试。
电芯的降本是主要的大头,其次是BMS,在最开始的方案中,一个模组有两个FPC,一个是用于正常的性能方面的监控和控制,另一个是用于安全保护(即过压/过充等)。分别对应有两组芯片,如果采用一条FPC,是不是相对应的硬件(芯片等)也可以一起去掉?这样能够大大降低成本。
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灌胶。作为M3/Y平台最大的工艺亮点,也历经了减配的过程。最右侧的是较早版本的Model 3,灌胶对整个电芯进行了全覆盖,并且相当的厚度,在胶的最外面还有一层透明的塑料防护盖。这个灌胶从开始就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深绿色,一个是深蓝色,它的作用很多,概括地讲:隔热、隔绝氧气、缓冲、电气防护、冷凝水防护,防护铝丝。
到了Model Y则只有薄薄的一层胶,单从胶量上降低了2/3左右,中间还有孔隙,工艺上也将简化,功能上只对铝丝防护、电气防护还有些相当的作用。
但这并非是直接出现到Model Y上的,我们在群里讨论时,就发现从去年国产的Model 3中就已经向这种方案在切换了,如下图。
Munro只是拆了个别的车型,很难看到整个产品的迭代过程,他并不了解Model 3所做的这些细节工作。
如果你能长期地跟踪这些产品不同版本之间的变化,就能够梳理出特斯拉很多的这些“小动作”。这些是支撑Model 3能持续降价的资本,这些是需要设计的变更,也需要历经方案的论证,所以不会在一开始就展开。这在MODEL S上也有很深的烙印。
对于像直接更换国产供应商,再次降低成本,则是相对容易。
每一代的产品,特斯拉很喜欢在初始做出一个完善充足的基础版,而后便一路“减减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对消费者是不公正的,这种减配是无法查看到的。
除了电芯外,还有些零部件特斯拉也在或即将进行自制,这是去掉中间商差价的有效手段,玩着玩着,他就不带你玩了,这也很特斯拉。这个动向或苗头,正是BYD的模式——只不过,BYD正在引进来,走出去。
这俩哥们,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来源:知化汽车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15786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