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一度被称为年度新词,但迅速获得用户认可,并以野蛮生长的方式席卷了全球。目前,国内每3个打车的人中,就有1人使用网约车,获得城市经营许可的网约车平台已经超过140家。但是,风发泉涌之下也伴随着偶然或必然的问题,有些教训甚至是以生命为代价。随着滴滴顺风车宣布重新上线,网约车安全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滴滴顺风车消失的这些日子里,各大网约车平台针对安全问题做了哪些改进?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
30秒快速阅读:
1、一系列恶性安全事件的发生,让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网约车安全,如果不能将安全红线守住,网约车将无法继续发展。
2、安全问题爆发后,滴滴宣布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在企业“停业整顿”的同时,政策层面也开始加大监管力度。
3、各运营平台针对安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制运营时间、提高司机准入门槛、与警方合作、完善监管流程,以及加强司机培训等。
安全事件频发 网约车发展面临失速?
2018年5月,郑州21岁空姐乘坐滴滴顺风车遭到司机杀害;2018年8月,乐清一女子乘坐滴滴顺风车后失联,后确认被司机杀害;2019年3月,常德市江南城区一名滴滴司机被一名悲观厌世、精神崩溃的乘客无端杀害……而这些事故的源头,似乎都指向了一点——网约车安全。
而这些重大案件只是冰山一角。今年6月起,滴滴陆续发布了《安全透明度报告》、《车内冲突安全透明度报告》等四份安全相关的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滴滴共收到司乘双方车内纠纷冲突投诉8万余次,最终警方受理违法犯罪案件121起,其中刑事立案10起,治安案件受理111起;前三季度,滴滴收到醉酒乘车引发的投诉37607件,醉酒引发的性骚扰投诉1170件。
网约车安全问题不仅发生在国内,近日,滴滴曾经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国网约车巨头Uber也发布了第一份基于自身平台的安全报告。在长达84页的内容里,Uber显示在2018年共有9名用户在使用Uber时被谋杀,58人在车祸中丧生,此外还有3045人遭遇性侵。
因为存在安全隐患,Uber正面临着被驱逐伦敦市场的风险。11月25日,伦敦运输当局表示,将拒绝续签Uber的营业执照。
可见,由网约车这种新商业模式带来的安全问题正在引起全球性关注,如果不能将安全红线守住,网约车将无法继续发展。
六部门联合约谈 网约车成监管重地
去年开始密集爆发的恶性事件,让网约车安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滴滴宣布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停业整顿”的同时,政策层面也开始加大监管力度。
其实,早在2016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此指导下,七部委联合出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对网约车行业监管作出重要指示。随后,多地相继发布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以推动监管落地。
2018年9月,滴滴安全事件爆发后,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和私人小客车合乘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中强调,相关平台公司要严格规范派单管理,对路线行驶偏移、不合理长时间停留等风险进行预警,建立投诉冻结机制,加强乘客信息保护,健全完善投诉报警和快速反应机制等。
2019年11月,随着滴滴顺风车宣布重新上线,交通运输部、工信部、公安部等六大部门,围绕安全运营、业态发展以及行业责任等方面,联合约谈了滴滴出行、首汽约车、神州优车、曹操出行、美团出行、高德、嘀嗒出行、哈啰出行共8家提供顺风车业务的网约车平台,围绕安全运营、业态发展以及行业责任等方面做出要求。
针对安全问题,约谈要求各平台做好车辆技术性能和驾驶员背景的审核及动态监控,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建立完善的快速响应处理机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由平台公司承担安全事故先行赔付责任。
对于刚刚回归的滴滴顺风车等平台,约谈要求顺风车要符合互助的本质,不得以盈利为目的,必须以驾驶员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事先发布出行信息,由出行线路相同的拟合乘人员选择合乘车辆。严禁以顺风车名义从事非法营运,同时需要对每车每日的合乘次数采取限制。
同时,约谈提出将进一步加快网约车合规化步伐,各平台公司要主动按照有关规定组织符合条件的司机和车辆尽快办理网约车许可,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车辆,严禁给无经营资质的车辆和驾驶员派单,以确保乘客安全。
警钟长鸣 网约车平台完善安全机制
在一系列安全问题爆发后,网约车平台也开始痛定思痛,各家都在试图平衡安全、效率以及盈利之间的关系。各运营平台主要从限制运营时间、提高司机准入门槛、与警方合作、完善监管流程,以及加强司机培训等方面进行安全保障。
通过限制运营时间,回避高风险时段。在滴滴顺风车事件出了以后,高德也在同一时间下架了顺风车功能,嘀嗒拼车修改了其顺风车的运营时间。近日,宣布回归的滴滴顺风车也表示在试运营期间,将提供5:00-20:00的市内中短途、50公里以内的顺风车服务。
与警方联手,建立安全机制。目前,大多数平台引入了失信人筛查机制,并积极探索与第三方信用产品企业合作,实现一键报警、实时定位等功能。
提高司机准入门槛是从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的根本,这一点也得到了网约车平台的共识。以首汽约车、曹操出行为代表的B2C网约车平台,从一开始就建立了自己的网约车车队,建立了高门槛的司机选拔机制。一些网约车平台开始为司机颁发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通过一系列考核才能持证上岗。
与此同时,滴滴、嘀嗒、美团打车、曹操专车等几乎所有平台均已上线“人脸识别功能”,严控人车不符行为。以滴滴顺风车为例,会对司机进行身份证、驾驶证、行车证审核,并进行人脸识别,每天打开软件就要进行人脸识别才能接单,而且在接单以后会再次要求进行人脸识别。
司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也是各大平台着力开展的工作。今年6月,曹操专车启动了“安全生产月”活动,在一个月内,平台对司机开展了以“交通事故原因深度分析与驾驶责任”为主题的安全知识培训。
就在几天前,美团打车在南京举办了“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网约车安全教育培训基地授牌活动,美团打车将与警方共同合作,巩固强化司机安全培训、心理辅导、线下验车等综合服务功能,持续提升网约车司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思想意识。
『滴滴出行CEO程维』
12月2日,在第八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上,滴滴出行CEO、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程维曾经表示:“安全工作不会一蹴而就,要持续地投入,警钟长鸣就是我们安全工作的常态。除了通过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提升出行安全,提高司机和乘客的安全意识也同样重要。”
编辑小结:
网约车市场看似滴滴一家独大,但依然暗流涌动,各平台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滴滴虽然坐拥上亿用户,依然没能实现盈利。网约车安全问题的背后,除了有人性的复杂、监管的完善,企业的选择也是重要因素。在一系列恶性网约车事件爆发后,滴滴也承认,在其蒙眼狂奔、开疆拓土的同时,忽略了一些更重要的事。
目前来看,不论是从社会层面、还是政策层面,都给予了网约车等新兴商业模式一定的包容度,作为企业更要平衡好商业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关系。网约车虽然是一门生意,但更大的意义是服务公众出行的社会价值。企业需要有社会价值优于经济价值的觉悟,守住安全的红线,才能让这个行业继续向前。
来源:汽车之家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qiye/105475
以上内容转载自汽车之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立场。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