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上午,《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第1批 第1期)》对外发布了,其中列出了北汽E150EV和比亚迪E6两款车型,其他6款车型将于3月10再次公布,这也就意味着本期中标的1428个准车主要想成为有车族必须购买上述8款车型。
中签比例居高不下、长期雾霾天气,无形中倒逼北京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那么这样的市场能形成吗?
我看未必。根据《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第十七条规定,购车指标保留期6个月,预期未购车,视为自动放弃指标。另外,本期小客车购车中签比例为110.7:1,也远远高于去年全国研究生30%的录取比例,凸显市场购车欲望之强。与此对应,北京首轮新能源汽车1428个准车主却面对着1666个购车指标,也就是说,平均每人分配一个指标,总数还嫌多。
一方面消费者购车欲望强烈,另一方面政府强迫百姓购买新能源汽车,俨然一个”强买强卖”的市场。
前段时间,不断有行业人士和凤凰汽车提及”特斯拉为何不能挂牌销售”、”外地电动车如何打破地方保护”等话题,回想前段时间美国底特律破产时期,央视将美国政府比喻成企业,那些管理者其实就是职业经理人。我想说的是,各个地方政府要想政绩突出,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实现税收增长,而作为实体经济的实体企业首当其冲,当地政府除了要多收税外,还得考虑如何帮助他们多创收。这么看,以上所有顾虑就情有可原了。
联想此前中汽协秘书长董扬炮轰”北京排斥比亚迪混合动力进京”的言论,此次比亚迪E6作为纯电动汽车进京,再看江淮、长安、华晨宝马等外地品牌也入围清单,实属不易。但是,华晨宝马作为一个合资企业,旗下唯一的合资自主品牌”之诺”,其唯一的车型E1,在京唯一的品牌展厅也只采用”只租不售”的市场策略,如何实现在京销售?何时实现在京销售?这是否意味着北京真的要”开怀纳四方”了呢?
既然如此,为何不能将有意进京销售的电动汽车全部纳入目录呢?或者,这样的目录是否有采购的必要呢?就像汽油车,全国各地都能买到品质一样的车,因为这些都是生产线统一规格、同时批量下线。江淮IEV目前在合肥已经市场销售了3年之久,100辆长安E30在北京房山已试运行近两年,上汽E50在上海也已由运行,此次却未进入北京清单,相比北汽E150却可以进入上海市场,北京是否可以采取更加包容的态度来面对呢?
来源:凤凰汽车
作者:潘明军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pinglun/28966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