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不仅是“买买买”?造车,恒大是认真的?

不仅是“买买买”?造车,恒大是认真的?

上世纪末,一个河南年轻小伙兜里揣着2万元,来到了深圳,赌上全部身家,想要大干一场。这个小伙,名叫许家印,谁也不会想到,他在1997年开创的恒大,能在亚洲金融风暴中抢占先机,采取“短、平、快”的策略,迅速把一个个项目拓展到全国;更没有人想到,20多年后,那个年轻人会荣膺中国首富,并携带千亿资金,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了二次创业,一路买买买的恒大,真的是认真在造车吗?

“买买买”不是耍土豪!技术资源很重要!

在我看来,在造车这件事情上,恒大的确是下了决心的,这件事情也是恒大在布局了房地产、旅游文化、健康养生之后的业务转型探索,据悉,为了造车,恒大在未来5年内都不会再涉足其他大产业,可见其对造车这件事儿的重视程度。而且,大手笔的并购入股不是在“耍土豪”,而是真真正正的重视技术资源。

9月2日,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与德国BENTELER集团、德国FEV集团在深圳举行新能源汽车3.0底盘架构知识产权移交仪式。这已经是恒大在新能源领域的第七次并购行为了。

今年1月,恒大健康便宣布收购瑞典NEVS51%的股权,不久后,恒大健康又入股动力电池企业卡耐新能源,紧接着恒大又通过与世界顶级豪车制造商科尼赛克联合、与德国hofer组建合资公司、与国家电网成立合资公司、入股广汇集团,加上此次3.0底盘架构知识产权的移交,可以说,恒大在造车方面一直都在不断地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整合资源,以此形成“恒驰”在技术方面的优势。

从战略制定、目标设立,到目标分解推进,笔者认为恒大造车的步伐看似暴风雨般急切,却也显得有条不紊,每一次的并购,都是环环相扣,之所以如此大手笔地进行“土豪并购”,一方面是因为,是恒大可以获得当下先进的核心技术,同时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另一方面,恒大对于造车有着自己的目标和追求,截至目前,恒大包含多项新能源汽车领域位居世界前列技术在内的研、产、销全产业链正逐渐完善。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巨额投入是恒大造车进一步巩固基础、形成优势的保障,未来也将推动恒大新能源造车业务实现增长。

“烧烧烧”不是目的,能力与耐力同样重要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直言:“造车新势力实现盈利比造出好车让消费者接受更难。”他认为新势力造车前期亏损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话又说回来,任何一家新兴企业,光是视金钱如粪土,一路“烧烧烧”,恐怕都是难以为继,能力和耐力,都同样重要。事实上,目前的造车新势力们,几乎都是处于亏损的状态,恒大亦然。

在造车之路上走得风生水起的恒大,日前传来消息:恒大健康发布了盈利预警。该公告称,由于新能源汽车业务研发等相关费用及利息支出大幅增加,预计上半年净亏损约20亿元,上年同期盈利为2亿元。对此恒大健康方面表示,主要原因在于恒大前期包括研发费用等投入过大。造车本身就是人才密集、技术密集且投入密集,且产出周期较长的“烧钱”行业。所有车企造车前期都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渠道的铺设布局,且在上市销售后要经历一个长短不一的周期后才能有所收益。如此,也就导致了车企在前期都面临亏损的问题。

蔚来为例,在实现量产,并取得一定销量的情况下,仍未走出亏损的状态。数据显示,其2019年一季度净亏损达到26.236亿元,同比增长71.4%。2018年、2017年、2016年其净亏损额分别为96.39亿元、50.21亿元、25.7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172.33亿元,历史累计亏损超200亿元。

就算是全球造车新势力的代表——特斯拉,也未能逃脱亏损的状态。根据特斯拉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总营收为63.5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8.67%。但这一成绩同样并未让特斯拉实现盈利,净亏损3.89亿美元。截止目前,特斯拉上市以来已连续亏损9年,今年上半年净亏损超11亿美元,其中研发支出达9.8亿美元。此外,随着国内产业政策也在不断收紧,补贴退坡加上管理趋严,国内新能源厂商们之前的优势渐渐消失。如此看来,在汽车市场发展整体趋缓的背景下下,恒大新能源汽车预计20亿元的亏损也并不太出乎意料。

作为国家战略,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可见的未来都是有前景的,这为恒大及其他造车新势力提供了目标。但与此同时,造车有很高的门槛,除了本身技术产品层面要闯过的关口,融资大战、烧钱续血,更是造车新势力们的必经之路。

换句话说,造车这件事,不仅需要有足够的资本打仗,从而跨过从量产到交付,最终再到盈利,最后,未来的重点还是得回归产品,而优秀的产品的诞生,那么关键性的核心技术自然必不可少,在这个“跃龙门”的过程中,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恒大能否成功还有待时间验证。单从目前来看,从完善产业链布局到挑选业内水平一流的企业进行合作,恒大的在一众造车新势力中,无疑是最靠谱的那一个。

小编说:在我看来,一路“买买买”的恒大,在造车这件事情上,的确是认真的。历史曾告诉我们,的确很少有企业能够在两个以上的领域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总有个例,比如雅马哈在船舶,乐器等多个领域都是龙头地位;在我看来,造车这件事,如果何小鹏李斌都能成功,那你敢说这位登上过首富宝座,现在管理着拥有14万员工的商业帝国,并且斥4000亿巨资投身造车领域的许家印,不会成功吗?扪心自问,我不敢......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新能源观察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98615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1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大牛作者

新能源观察

洞察行业政策,普及技术知识,评测产品性能,做新能源行业风向标。欢迎勾搭,电话:18612108783微信同号

  • 1838
    文章
  • 73171
    获赞
阅读更多文章
热文榜
日排行
周排行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