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前面的话 I
“未来的交通会由自动驾驶汽车来决定吗?”
“我们应如何维护所有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史比格市场研究所针对这个话题展开了一场调研。我们模拟了停车场内的行人和自动驾驶汽车之间的交互,探索了行人对于人车交流的期望与要求。
I 正文 I
我们首先来到停车场进行了实地观察,我们发现,现在司机和行人的互动其实是建立在含蓄、“不明说”的交流之上的,但是所有人却又都明白其中的含义,从而不会发生困扰和意外。例如:
* 一个人走向汽车,关上门启动引擎,打开汽车转向灯
这些动作表明一个车即将离开停车位。
* 车的速度变慢了或者车和行人保持了一定距离
此时行人明白,司机注意到了他;如果还是出现困扰,那么司机和行人之间会通过点头和手势进行沟通以消除误会。只有在困扰升级时,才会出现真正的行人和司机之间的沟通。
01.让每个人都能明白的信号:针对所有交通参与者的信息
在对行人的深访中,我们发现,对于自动驾驶汽车在停车场中行驶时所产生的不明确人车交互问题,大家并没有特别的期望。但是,大家认为未来新的汽车指示和信号首先需要被行人在内的所有交通参与者理解和学习,而这本身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于是我们的方案重点就在于设计出一种能被行人轻而易举理解的汽车行为——不论行人的年龄、有无人车互动经验、或者有无视听障碍。很快我们便发现,当汽车发出的信号是指向所有人,而不是特定一人时,人车交流就会变得更加清晰。简单说就是:“我停下了”要比“你可以走”更易于正确地理解。
02.在收敛与不寻常行为之间的平衡
在我们的方案设计中,自动驾驶汽车自身的“特性”也是考虑的重点。一方面,驾驶汽车应当“收敛与礼貌”,以便提高周围行人的安全感受;另一方面,特定的不寻常的行为,也可以有效地解决人车冲突或者避免人车僵持情况的发生。
我们设计出了一系列帮助行人理解汽车行为的方案,例如:
在车上显示图像或文字提示
投射出即将产生的车辆行驶行为
展示相对位置以及目前人车的冲突
全息投影
改变汽车驾驶行为
但是在提出了这些方案之后,我们很快就遇到了接下来的问题:这些人车交互方案还尚未被设计出来,那么我们该如何检测它们?目前还没有完全的自动驾驶汽车,那么我们该去哪里找道具车?没有车没有设计,就没有可能去体验,那么我们要怎么在日常生活中搭建实验场景?
03.通过虚拟现实(VR)眼镜来收集调研信息
借助VR眼镜打造的虚拟现实场景可以很好地满足我们的需求,让受访者身临其境地体验我们的设计方案。
我们将一个现实中存在的停车场通过数码编辑植入了虚拟现实眼镜中,之后又在其中编辑了一辆无人驾驶的汽车,并植入了不同的设计方案。借助虚拟现实眼镜,我们的受访者直接进入了一个虚拟的三维世界并在其中体验了停车场场景。
在调研中实现人车交互对于收集数据非常重要,同时这也是我们搭建场景时的一个小挑战;在现实中,车和行人的交互大多数是通过“改变位置或行为”这种含蓄的、不明说的交流进行的,所以我们需要在虚拟场景中也实现这种交互。受访者带着虚拟现实眼镜可以自由走动,他们的活动也同时显示在虚拟场景中,如果受访者站在了无人驾驶汽车的行驶轨道前,车辆会绕开他或者停车等待。
04.含蓄、“不明说”的交流可以满足目前需求
虽然准备调研费了很多周折和工作量,但一切都是非常值得的!
通过虚拟现实场景,受访者得以身临其境地体验未来场景,并在短时间内检测不同的方案设计,进而产生了我们此次调研的结论,即为:Less is more(少即是多)。
行人对交流的需求并不是非常高,目前汽车通过行为动作传达的含蓄信息足以满足交流需求。新的指示或者信号很容易造成理解困难,无法达到“不言自明”的效果——而信息不言自明的特性在人车交互这种特殊场景中是非常重要的。
05.自动驾驶汽车应当主动表明自己身份
许多受访者希望自动驾驶汽车可以以某种形式让他人一眼认出,比如视觉上的提示、声音信号、或者是特殊的汽车装配。因为这可以帮助行人更有意识地、更专注地和这种新型汽车去打交道。同时,这也会让他们更期待下次和这种车的相遇。
至于这种装配该如何能满足所有交通参与者的安全需求,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这也是史比格市场研究所继续调研的方向。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德国史比格市场研究所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97324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