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总是趋利的,尤其是当下的热门行业最容易引起资本的注意。2015年,汽车后市场行业受资本热捧,一时间新起之秀拨地而起,随后市场沉寂了,现在只剩下区区几家。2016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受资本热捧,与之相关联的充电桩运营商又迎来资本及创业者纷纷进入,到现在正处于行业洗牌阶段,未来可能也只会剩下几家巨头。
而在现阶段,又有大量资本追捧新造车势力,一时间,新进入者络绎不绝,新造车势力是否也会和之前的汽车后市场与充电桩企业一样,热度过后,留下一地鸡毛呢?
倒下的不止是后市场、充电桩行业 新造车势力只是在近两年受资本热捧的行业之一,在汽车行业,受到同样关注的还有很多,例如已经经历过行业洗牌的汽车后市场,现在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家,还有正在洗牌的充电桩运营商,未来也可能只会留下几家龙头企业。 从2009年开始,创业者们就热衷于进入汽车后市场找机会,每年都有一大批新进入者,到2015年,汽车后市场成立的创业公司共有362家,发生了342起大型投融资事件。也就是说,2015年在汽车后市场领域平均每天诞生一家新公司,发生一次融资事件,这速度要比新造车势力来的更凶猛。但是到了2016年,整个市场就逐渐沉寂了下来。 另外一个与新造车势力更加接近的例子是充电桩运营商。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的充电桩运营商的数量达到了200多家。这些企业也都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颇受国家政策青睐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自然引来投资人的注目,引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投资人和创业者进入到这个行业。 尽管运营商数量庞大,充电桩的需求量也很大,但是这其中一大部分可能都是“心术不正”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地方政府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及配套设施建设,大多都出台政策给充电运营商财政补贴,而目前大多数充电桩运营商都是为了拿补贴的,充电桩企业80%以上都将面临淘汰,未来不是倒闭就是被其他大企业兼并”。 汽车后市场行业与充电桩运营企业都是在资本的助推下疯狂涌入一大堆新进入者,在市场趋于冷静之后,纷纷出现了倒闭潮、兼并潮,最终留在市场上的只有几家巨头。 造车新势力或将是下一轮被洗牌者 既然是造车,肯定是要把车卖出去才能赢利,但是卖车也要结合市场需求,新能源汽车大规模爆发的时间并不久,市场容量有限,新进入者却规划了超出市场容量许多倍的产能规划。如果盲目造车,把车造出来后,卖给谁呢? 在《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了新能源汽车要在2020年达到200万辆销售的规模,而在2017年,新能源汽车全年的销量仅有77.7万辆,虽然与之前相比增长许多,但这与2020年200万辆的销售目标仍相差甚远。 再来看看市场主体们的产能规划,据《新能源汽车蓝皮书(2017)》统计数据,25家传统车企和新进企业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到2020年合计高达609万辆。 另一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国内已经落地的新能源整车项目超过200个,累计相关投资金额达到1万亿元,已经公开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目标达到2000万辆,这是《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销量目标的10倍。 截至目前,在工信部注册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503家,这其中既包含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项目,也包含新造车势力,而在这些新造车势力中,仅有15家通过了发改委的项目核准,其中只有7家通过了工信部的审核。 不排除新能源造车企业采取代工,收购资质的方式生产新能源汽车,但造车不仅是有钱就行,在这一过程中,品牌建设、技术积淀都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一个方面缺失都会导致失败,而对于行业的新人,这一点恰恰是最难的。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在公开场合表示,未来几年新造车势力将会迎来洗牌阶段,90%的新造车企业将会倒闭。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也表示,未来新造车势力只会剩下三到五家。 有人说2018年是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元年,2018年的市场格局将会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格局定调。且不论这种说法是否可信,2018年可以确定的是,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大幅度下调了,2020年后将要取代财政补贴的双积分政策也已正式实施。在补贴潮退去,新能源汽车将以最直接的价格直面消费者,国内车企与国际大厂同台竞技,到那时,新造车势力们造的车也都该上市了,谁在裸泳,一眼便知。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E车汇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72971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