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变化中加速成长。进入2018年下半年,随着财政补贴退坡,来自消费端的驱动力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销结构微调,特别是插电式混动车型有望迎来一波新的销售高潮。
这个判断背后的主要依据在于,尽管产业链上下游围绕纯电动汽车(EV)大做文章,但插电式混动车型(PHEV)无视里程焦虑且兼顾节能环保的特性,更易被消费者所接纳。相关调研也指出,在那些在牌照、路权及购车条件上对各类新能源车一视同仁的地区,平价PHEV对私人用户的吸引力,犹在EV之上。
因此,上海和深圳自2014年以来成为PHEV的两大“主场”。今年,深圳普通车牌的平均成交价达到7.1万元,而新能源汽车牌照依然采取免费不限量发放,并按照1:0.5的比例继续提供国家和地方两级财政补贴。
不难想见,未来几个月,深圳PHEV市场必将成为各大汽车厂商重点争夺的对象。如果说站在防守方的是在本地经营多年的比亚迪,那么在挑战者的行列中,则以名爵6新能源实力最强。
一场狭路相逢的差异化竞争 PHEV兼顾传统燃油车和纯电动车的优点,亦非二者的简单叠加,被认为具有更高的技术难度。能在这个圈子里有所作为的玩家,为数寥寥。 有人说,PHEV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比亚迪和名爵6新能源双方在技术路线、市场策略乃至企业文化层面的差异,也在一次次交锋中被赋予了“汽车人教科书”般的意义。 从把“542”的产品LOGO贴上车身,到利用争议事件的营销,再到对“粉丝效应”的极致运用,储能和电子设备制造商出身的比亚迪向来是激进的。正是这种激进,让它在2014和2015年的上海一度反客为主。 相比之下,背靠中国汽车产销第一大企业,在PHEV领域的经营,多了几分“他强任他强”的意蕴。2018年,随着主打年轻运动的名爵品牌涉足新能源领域,随着“深圳攻略”中又迎来一员“骁将”——名爵6新能源车 有趣的是,进行竞品对标时,人们在比亚迪现有的产品阵容中无法找到名爵6新能源的“假想敌”,主因是比亚迪在PHEV轿车方面正面临产品老化的境况,在换代车型于今年三四季度登场前难以改观。而如果将预算15万~20万元作为唯一筛选条件,那么我们会发现,最和名爵6新能源构成直接竞争关系的,竟然是比亚迪宋DM这款插电式混动SUV。 这是一场双方画风迥异的差异化竞争,想赢,就得把自身的长处发挥到500%。就比亚迪而言,宋DM作为该品牌PHEV车型的头号销量支柱,自然不缺乏迎战的底气,只不过,这种底气并非单纯来自新能源汽车这一重身份,而是来自宋DM城市SUV的标签,或者说,来自消费者认为这类产品所能承载的、他们对美好汽车生活的哪怕是不切实际的畅想。 相比之下,名爵6新能源的产品形象更活泼、更反套路。仅就颜值这一点,这辆车轿跑化的造型风格,就为它“吸粉”无数,以至于被称为20万元以内最美新能源车。考虑到限牌城市的PHEV消费者中有不少是乐意尝试新鲜事物而又预算有限的年轻男女,名爵6新能源对用户的画像可以说是精准的,具备了凭借鲜明产品形象聚拢“Young Money”的资本。 自由市场拒绝千篇一律。今后,对SUV审美疲劳的人越多,PHEV轿车的机会也越多。 要“混”出特色,兼顾性能和油耗 上文提过,PHEV是结构最复杂的一类车型。我们可以笼统地认为,敢于进入这一领域并有所作为的厂家,在技术上都是有两把刷子的。但如果非要和比亚迪就PHEV的核心技术分个高下,就必须抛开配置表上的参数,先来补充一些关于动力分流技术的常识。 在油电混动汽车还不具备外插电能力的年代,汽车圈里流行一句话:“世上有两种混动,一种是丰田的,另一种是其他的。”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彼时只有丰田开发了专门与混动车型适配的特种驱动桥。PHEV上位的当下,这句话背后的逻辑依然适用——真正优秀的PHEV,绝不是给汽油车加上电池电机那么简单,而是要“混”出特色,兼顾性能和油耗。 这也正是名爵6新能源与比亚迪在PHEV核心技术上的最大分歧点。以名爵6新能源为例,该车搭载了自主研发的EDU同轴运动混动系统,双电机及变速单元高度整合,可以在纯电驱动、并联驱动、串联驱动、行车充电、能量回收模式间无缝切换。即便内燃机排量仅为1升,仍然能输出228马力的最大功率和622牛·米的最大扭矩,任何状态下都可在6.8秒内完成百公里加速。藉此,上汽乘用车在混动核心技术上,有了比肩丰田、本田、通用等巨头之势。 比亚迪宋DM同样采用两个电机与一台内燃机的组合,但沿用了燃油车的双离合变速器作为驱动桥,故在混动的实现方式上与名爵6新能源存在本质区别。具体来说,宋DM的后桥电机主要用来实现电控四驱功能,基本不参与动力耦合;前轴部分,该车采用电动机并联在变速箱后方的P3构型,最大优点是能在电池电量充足的情况下实现直接而强劲的动力输出,但也带来了中低速工况下充电效率低的弱点,且在低电量状态下的行驶品质落差较大。 站在开发者的角度观察,宋DM混动系统的主要诉求,是在确保成本可控的前提下突出一部分性能指标,同时在实际驾乘体验方面有所妥协。结合公开信息分析,比亚迪的下一代PHEV产品或将引入包括BSG电机在内的新技术,让整车性能表现更加均衡。 顺带提一句,鉴于当下的PHEV车型有相当一部分被用于网约车运营,选择名爵6新能源的消费者,其中应该有不少是不希望和网约车“撞衫”的。But,这不等于名爵6新能源不适合作为网约车。就深圳来说,该车2715mm的轴距属同级一流水平,完全符合当地的网约车准入条件;53公里的纯电续航里程,接近从宝安机场到大梅沙的距离;更值得一提的是该车在低电量状态下百公里仅4.4升的油耗,意味着运营时间越长,“回本”就越快。 高手对决,体系能力是根本 大而化之地看,名爵6新能源和比亚迪在PHEV上的思路差异,与二者就企业体系能力的认知相关。回到5年或10年前,依靠收购资质踏足汽车行业的比亚迪,是以颠覆者或曰挑战者姿态出现在传统车企面前的。然而,在造车新势力蜂起的当下,比亚迪发现自己也和所有传统车企一样,必须努力完善体系能力,以对冲新创车企在商业模式和服务领域的后发优势。 比亚迪曾为自身体系的封闭性引以为傲。从模具、油漆到工装设备,供应链的垂直整合,让这家企业在草创期实现了突出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相对迅速的产品线布局。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导致产业内部竞争激化,加之比亚迪自家的摊子越铺越大,封闭体系的弊端逐步暴露。由此便不难理解,这家企业的领导层近两年为何愈发频繁地强调“开放”。 在宋DM上,这种开放的理念落实在车载人机交互系统上:中控台顶部嵌入了一块8英寸触控屏(比亚迪官方称carpad),其本质上是一台定制的车载安卓平板,可以通过安装第三方APP逐渐丰富功能。不过,或许是受限于整车的开发时间较早,这块屏幕目前尚未实现对车辆功能的全方位控制,也没有围绕典型的用车场景进行太多有针对性的优化。 反观名爵6新能源,就功能性而言,它的互联智行系统更抓人眼球。得益于阿里集团的支持,这套系统超越了普通车机的概念,能通过车辆总线控制空调、天窗、雨刷等,还可通过手机远程启动;OTA空中升级能力,则赋予了该系统的“生态圈”持续进化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互联智行系统并非心血来潮的产物,而是体现了中国第一大汽车公司就“如何正确地构筑体系能力”所付出的努力。过去30年来,与大众和通用的长期合作,让其得以充分借鉴外企在供应链、人力资源乃至管理模式上的成熟资源,一方面坚持对核心技术的掌控,另一方面重视与整车行业以外的头部企业协作,创设各种跨行业联盟从而快速做大蛋糕。 有了这样一套体系,消费者才能在车上见到原生的支付宝入口,见到宁德时代提供的动力电池,当然还有智能驾驶领域明星企业Mobileye参与研发的主动安全系统。名爵6新能源的中高配车型搭载了自适应巡航、前方碰撞报警、自动紧急制动、车道偏离报警系统、车速辅助控制、智能远近光控制等多项配置,降低了事故风险和驾驶员身心压力,在20万元以内区间的PHEV车型中称得上“越级”;不久的将来,与电驱技术和车联网深度融合后,还将以此为出发点,逐步搭建起通向高度自动驾驶的桥梁。 结语 2018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继续在竞争中壮大。PHEV在其中所占的份额固然有限,但名爵6新能源与比亚迪的对决依旧充满吸引力。原因在于,这不仅是产品的比拼,也是技术与体系的较量;而且,无论结局如何,它都会为PHEV在中国的前景指明方向。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华山论剑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70893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