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小牛电动占据出行新赛道,看中国硬创企业如何出击海外

小牛电动占据出行新赛道,看中国硬创企业如何出击海外

和很多国内硬件企业一样,小牛电动也把新品发布会放到了海外市场,在巴黎卢浮宫卡鲁赛尔厅推出了M+、N-GT两款新品电动车,并联合沃达丰、优步、CityScoot等主办了城市动能峰会。

随着CDR概念的火热,独角兽再次成为讨论的话题,但中国的独角兽企业出现了一个畸形的现象:互联网行业居多,制造、硬件领域偏少。不过这些硬件领域的独角兽们却充当了全球化的急先锋,大疆成为全球无人机领域的佼佼者,小米、华为等大举挺进海外市场,平衡车制造商纳恩博早早收购了美国对手赛格威……

选择在巴黎召开新品发布会的小牛电动,已然迈出了海外战略的第一步,相比于在海外市场的成绩和前景,难能可贵的还有小牛们的全球化视野。

变革出行理念的大方向

有意思的是,出行可以说是中国企业全球化浪潮中最为瞩目的赛道。

滴滴早在2016年就与Lyft打通,并推出了滴滴出行海外版;ofo和摩拜也先后挥师海外,进入德国、新加坡、印度等市场;作为出行领域的又一重要环节,小牛电动选择进军全球化市场,似乎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动机或许不难理解,拥堵早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人口上有着绝对优势的中国,无疑成了解决拥堵问题最急切的市场。而国内那些已经被验证的解决方案,就成了相关企业出海的出发点,不管是ofo、摩拜还是从硬件领域入手的小牛,均有着这样的心态:借鉴中国市场的经验,打造短途出行的新方式。

有着“互联网女皇”之称的玛丽-米克尔在2018年的报告中,给出了这样一个公式:个人+集体数据=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公式在出行市场同样适用,甚至可以说正是摩拜、小牛电动等找到的答案。

比如出行的数据化。滴滴也好,ofo也罢,在商业模式上往往被归为“共享经济”,尽管被不少人质疑为变味的租赁经济,较于传统租赁最大的不同正是数据的共享,原本离线的数据在线化,从中衍生出了更大的变现空间。小牛电动同样在记录用户的行驶数据,并在不久前宣布了用户骑行总里程破10亿公里的消息。

出行的数据化为解决城市交通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典型的就是基于大数据的智能交通实验,统筹道路行驶数据、道路监控、红绿灯数据等,用数据帮助城市来思考和决策,计算出实时的交通优化方案,尽可能的降低交通拥堵和事故率。这些尝试已经在国内多个城市进行,也正在被全球各大城市效仿。

比如出行的智能化。导致交通拥堵的罪魁祸首有很多,但交通事故无疑是最为高频的场景。出行数据的采集和共享,在某种程度是提供了躲避拥堵的解决方案,可如何避免拥堵,智能化或是不二法门。

仅以时下如火如荼的无人驾驶为例,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给予了汽车判断路况并操控汽车行驶状态能力。可如果自行车、两轮电动车等道路上的其他行驶数据处于空白状态,无人驾驶的安全性势必要大打折扣。ofo、小牛电动等解决的正是这个问题,好比说小牛自主研发Cloud ECU智能中央控制器,可以收集包括车况、电池充放电、每日行驶数据等信息,同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建模运算,针对性地对用户痛点进行升级。

再如出行的人性化。创新最核心的使命还是为用户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离开了这个前提,再富有前瞻性的技术革命恐怕也很难推广开来。当然,不同品牌对个性化有着不同的理解,或是产品上的,或是服务上的,或是用户的情感和心理因素。

由此引发的就是不同的商业逻辑,轰轰烈烈的共享单车大战,存活下来的仅有摩拜、ofo等少数几家,而一家独大的滴滴也已证明了竞争的核心所在。相比之下,聚焦于硬件的小牛电动属于新的赛道,也面临着不同的痛点,例如电动车频发的车辆、电池“被盗”现象。小牛电动的人性化体现在通过小牛APP实现了车辆发生异动的情况下提示车主,在车辆无电池的情况下实现车辆定位,打消了消费者最大的顾虑。

《三体》的热销让不少中国创业者学会了“降维攻击”,这何尝不是海外布局的出路呢?在国外同行的意识中,电动车、自行车等还是纯粹的出行工具,而小牛电动们早已形成了变革出行方式的理念。

中国硬创企业的3个新姿势

不过,仅仅有思维上的优势恐怕还难以为谋求出海的中国企业鼓掌,国内的经验为之提供了打开海外市场的缺口,可如何将国内的成功复制到海外,还需要产品上的落地,滴滴、小牛电动、共享单车等无不如此。

幸运的是,从小牛电动透露出的信号来看,中国的创业者们摒弃了抄袭和低价竞争的旧思路,让我们看到了产品、创新和服务上的“新姿势”,至少在硬创行业是这样。

其一,从学习走向原创。无论是汽车、自行车还是两轮电动车,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的产物,彼时的中国还处于闭关锁国状态,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即便国内的工厂有了更为出色的生产技术,却始终没有走出学习和效仿的怪圈。

就这个角度来看,小牛电动诠释了中国硬创企业的新姿势。在巴黎发布的小牛智能电动踏板车M+,延续了小牛M系列经典的外观设计,获得了德国IF、美国IDEA等5项国际大奖,此外还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外观、一体化智能仪表盘、人性化的组合按键等细节上的改进,原创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词。

其二,从堆砌转向创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堆砌硬件是中国创业者最现实的写照,直到今天仍然能够在汽车、手机等大众化产品上看到影子。好在事情也有所改观,一个又一个“黑科技”背后,折射了国内硬件创业对创新的推崇。

这些创新并非无迹可寻,IoT就是一条重要线索。在宏观的视角上,无人机、智能手环、机器人等智能硬件领域已经出现了很多来自中国的佼佼者;在微观视野中,小牛电动就为车辆安装了CLOUD-ECU,与遍布车身部件的传感器保持互联,让用户轻松知道车辆的状态、电池的情况、历史轨迹、实时的定位等等,加强车辆的安防预警能力。

其三,从产品趋向服务。国际化布局伴随着数据的国际化,也反映了国内硬件创业的另一个姿势:告别纯粹的硬件销售,服务驱动成为新的主旋律。诸如小牛的云服务、NIU CARE、粉丝运营等都可归为此类。

事实上,如此单单从这个主线去定义服务,还是有一些片面,服务最深刻的体现还有产品力。举个例子来说,主要面对欧洲市场的N-GT,并且拥有SPORT、DYNAMIC、E-SAVE三种骑行模式,最长续航170km,最大时速高达70km/h,为用户提供了更舒适的驾驶体验,也是服务的表现之一。

结语

在瑞士信贷研究所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中,和中国相关的部分中抛出了几个诱人的数字:中国人均财富达到2.68万美元,在全球11亿中产阶级中,中国占到了其中的35%,并预计2022年的占比会达到40%。

言外之意,中国将成为全球中产阶级最大的聚集地,正在发生的消费升级浪潮,不只是为了满足国内中产阶级的消费主张,也是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试金场。

这一点也在小牛电动等硬件创业者身上得到了印证,因为同质化设计、服务运营欠缺、区域化割裂等,两轮电动车给外界留下了缺乏创新、粗制滥造的刻板印象,但小牛电动借助人性化的原创设计、智能化的产品、创新的营销服务等,在国内掀起了一场锂电动力革命,并将其成功带到了海外市场。

一个既定的事实: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具备了国际化视野,在商业上制造了更多可能的同时,终于探明了出击海外市场的途径。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撩车办公室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70219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59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