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大牛说
  3. Uber测试车撞人致死事件分析:到底应该给谁敲响警钟?

Uber测试车撞人致死事件分析:到底应该给谁敲响警钟?

此前,Uber的自动驾驶事业虽然也不算一帆风顺,但这一次,一条人命给了Uber致命一击。

事情发生在北京时间3月20日凌晨。美国亚利桑那州坦佩市的公共道路上,一辆正在进行测试的Uber自动驾驶测试车撞击了一名正在过马路的女性。当时,这辆自动驾驶测试车的驾驶席位上坐着一名驾驶员,但他并没有对此次事故采取任何措施。事故发生后,这名女性很快被送往附近的医院进行抢救,但最终抢救无效宣告死亡。事故发生后,Uber方面很快叫停了所有正在测试中的自动驾驶车辆,并在Twitter上对死者家属表示了哀悼。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表示他们已经派遣调查团队前往坦佩,同时Uber也发表声明正积极协助调查此次事件。

每当有与自动驾驶相关的车祸发生时,总有一些“自认为拥有话语权”的媒体或者自媒体会跳出来破口大骂,此次也不例外。事情发生后不到12个小时,检索相关关键词就已经可以看到一篇篇对Uber和自动驾驶汽车口诛笔伐的声讨。但讽刺的是,随后坦佩市警方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些已经得到证实的细节,瞬间让这些人收了声。

截止至目前为止最新的消息表明,在此次事故中不幸遇难的49岁女性名为Elaine Herzberg,事故发生时她正推着一辆自行车横穿马路。坦佩市警察局长Sylvia Moir表示,他们从Uber自动驾驶测试车中提取出了摄像头拍摄到的视频。“坦白讲,事发时这名女性正在从阴影之中横穿马路,无论是自动驾驶还是手动驾驶,想要避开她都有些困难。”Moir局长谈到,“我们依然会继续调查此次事故是否因为自动驾驶车辆本身存在缺陷,当然也会保留对Uber自动驾驶测试车上驾驶员的起诉权利。”

事故责任的最终结果仍然在调查当中,我们不愿也不能对此妄加揣测。但对于自动驾驶以及整个行业因此受到的牵连,笔者却希望辩白几句。

是否应该全盘否认自动驾驶?

—你看,才测试了多少公里,就出现了这么大的事故,自动驾驶肯定不靠谱……

—自动驾驶老标榜比人类驾驶员安全,结果上来就闯了个大祸……

—都撞死人了,谁知道下一次会不会撞上我呢?坚决抵制自动驾驶……

在反驳上述言论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到目前为止,自动驾驶都没有,未来也不可能会有,100%安全不发生任何事故的能力。放在中国有句俗语非常贴切——世事无绝对。

在整个自动驾驶研发历程之中,像之前Uber自动驾驶测试车碰撞导致翻车的事故,以及雪佛兰自动驾驶测试车和摩托车手剐蹭的事故,甚至去年11月在拉斯维加斯发生的自动驾驶大巴与卡车的轻微事故比比皆是。但奇怪的是,其中绝大多数在公共道路上发生的事故,最终责任都归结于人类而非机器。人,成了整个现实条件中最不可控的因素之一,也就成了那个无法达到100%安全的最大障碍。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与同在一条道路上却无法捉摸的人类和平共处”,但它是各个自动驾驶研发团队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工程师们为车辆安装了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也试图让机器在严格遵守法则的情况下,尽量模仿人类的大脑进行思考和判断。

自动驾驶技术很可能在短时间内都无法真正达到完美,它需要随着测试的积累不断学习、迭代、进化。无奈的是,这种学习和积累没有办法完全放在实验室中进行。它必须要离开简单的实验环境,在复杂多变无法预测的真实路况中一边学习一边成长。是的,所有人都知道这样做存在风险,所以工程师们也配备了各种预防措施,包括在车上配备一名驾驶员来随时进行干预。遗憾的是,即便是这样,我们仍然无法避免上述的这种事故发生。

你可以说,Uber在这件事情中表现出了非常激进的态度。他们不谨慎的评估自身技术水准,狂妄的在傍晚这种特殊时间进行测试;你也可以说,坐在方向盘后面的那个驾驶员没有尽到自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没有考虑到自动驾驶忽略的隐患,他应当为这起事故承担一定的责任。没错,出现这样的事故一定是不好的,不正确的,需要严惩的。对于这类事件,也不能因为对方是“机器”就免于追责,反而应当对这辆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公司进行责任认定。因为在人类驾驶员和人类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时,我们也是如此处理的。

但是,这能成为我们全盘拒绝自动驾驶的理由吗?不能。你和我,不也一样是从完全不会驾驶开始,通过驾校的训练(封闭道路测试)和路考(公共道路测试),最终成为一名汽车驾驶员的吗?我们很幸运,没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这样的事故,但总有人类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幸发生意外车祸吧?难道我们应该因为一个人发生交通事故,就否定所有人类都不适合驾驶汽车吗?当然不能。

事故从来不能成为拒绝自动驾驶的理由,人类之所以要研发自动驾驶,就是为了避免更多的事故。

规矩是自由的法度

话说回来,这次事件的出现也应该为当下的自动驾驶行业敲响一记警钟。请各位正在研发和即将研发自动驾驶的汽车制造商、科研团队、初创公司扪心自问:你们是不是对自己所制造的技术过分乐观了?

当我们看到Waymo发布L4级自动驾驶宣传视频,画面中试乘自动驾驶汽车的乘客们露出笑容甚至在车上熟睡的时候;当我们看到Uber采购25000辆沃尔沃XC90,用于组建自动驾驶测试车队的时候;当我们看到通用豪掷1亿美元用于改造生产线,试图加速没有方向盘和脚踏板的Cruise AV量产的时候;当我们看到特斯拉和百度大胆预测,自动驾驶将会在X年内正式普及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对整个自动驾驶行业,太乐观了一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动驾驶领域从诞生至今仍没有一套标准和体系化的监管制度。同时,各大公司对这块蛋糕的垂涎欲滴促使着他们不断的游走在危险的边缘,这种竞赛式的技术比拼在刺激着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当大的隐患。这一次的事故,或许是因为Uber迫于Waymo和通用的压力变得激进了,那下一次发生事故的又会是谁呢?这场悲剧不应该只是对自动驾驶研发团队和公司的“当头棒喝”,更应该是对各国政府和监管部门的一记耳光。

对待这个全新出现的技术,所有人都是在黑暗之中摸索着前进,那么既然此次Uber已经撞到了墙壁,是不是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规定和政策,来收紧和限制一下已经有些压抑不住的“激进者”呢?退一万步讲,哪怕法规和条例的制定还需要一些时间,是不是也应该出台一些“暂行办法”来给大众一个交待呢?比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测试区域和时间,并且在道路范围内明确标注“自动驾驶公共测试区域”来提醒路人,或者是针对自动驾驶测试车辆出现事故时的责任划分办法。要知道,人们发明牵引绳并不是为了限制狗狗的自由。恰恰相反的是,有了牵引绳,人们才能更加安全、可控的在公共场所跟自己的狗狗玩耍、散步。

人类生存的地球本就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危险,人类自身也很清楚,这些危险无法100%避免。正如上面所说,自动驾驶可能永远都难以达到“绝对安全”,只能尽可能的做到“相对安全”。对于这样需要在不断的修正和更新之中前行的技术,我们当然不能以过度乐观的视角去看待它。但这项技术却有着比人类驾驶员更加安全的可能性,所以我们也无法阻止科技的发展。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只希望此次事故中的死者家属能够节哀。

Uber的自动驾驶大业怕是要凉上一阵了,希望其他的同行们能够稳扎稳打,切忌急功近利。也欢迎各位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与我们分享你的观点。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汽车科技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65281

返回第一电动网首页 >

收藏
62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新闻推荐
大牛作者

汽车科技

用科技的视角解读汽车,未来·科技·车生活,尽在汽车科技。微信公众号搜索“汽车科技”发现更多。

  • 158
    文章
  • 8475
    获赞
阅读更多文章
第一电动网官方微信

反馈和建议 在线回复

您的询价信息
已经成功提交我们稍后会联系您进行报价!

第一电动网
Hello 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