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聚好散!”杨雪(化名)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更新,但几分钟后又选择了删除。今年是生于1985年的杨雪在东风标致品牌部工作的第9个年头,而这个月也是杨雪在这家公司服役的最后一个月,离职手续正在办理中。
这是汽车行业一次史无前例的大遣散。从2002年成立至今,东风标致品牌总部一直在北京办公。但随着1月10日神龙公司仓促的一纸令下,东标品牌部面临整体退回武汉总部的安排。根据当天神龙汽车的公告内容,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两个品牌部统一迁至武汉总部集中办公,其中双品牌市场部迁至上海办公。
大多数和杨雪一样在东标品牌部打拼多年的老员工,都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和芳华留在了东风标致,并见证了东风标致品牌从无到有、挣扎和奋发的全过程,现在却面临着举家迁往千里之外的武汉,或自动离职的抉择。有愤怒,有无奈,有心痛,但大多数人选择了放弃,这个新年,在处处洋溢喜悦的年味里,他们只能将酸涩一饮而尽。 据东标品牌部内部人士透露:“除部分大区销售人员外,东标品牌部90%的办公人员过完年将排着队办理离职手续,大概有五六个关键岗位的人员接受延迟到4、5月离职。” 2月8日,一则神龙汽车对外的招聘启示被公布,涉及东风标致品牌部、东风雪铁龙品牌部和销售支持部共26个重要营销岗位。就在同一天,任职东风雪铁龙市场部品牌及公关分部主任张洪汉被曝离开了效力15年的神龙汽车。至此,创立已经15年的东风标致品牌部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换血,甚至面临着整个团队推倒重来的风险。 神龙的“猛药” 每次成都车展期间,本地人小希都会开着她那辆略显老迈的东风标致两厢307接上同事,流连于成都各大美食馆子。这辆车虽然上了年限,却承载着真爱粉小希同学对这个被严重低估的法系品牌多年的热爱。 “当月交付36332辆。”三年前的元旦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时任东风标致市场部主任的李南鸿兴奋地说,“超过了神龙公司(母公司)所有的历史记录。”十几年来,他总是第一时间将月报和年报消息分享给媒体。不过就在去年12月,这位服役14年的“老将”依依不舍的告别东风标致,这比神龙宣布退守武汉的消息早了不到一个月。2月份一次偶然碰面时,李南鸿不无唏嘘地说:“幸亏离职早了,不然这种事发生了,待在公司里也是难受的。” 作为最先进入中国市场的几家车企之一,神龙汽车在老一辈消费者心目中有过良好的品牌形象,也有过辉煌的历史。2014年,神龙公司全年累计销售达到70.4万辆,同比增幅高达28.0%。那无疑是神龙公司最好的年代,彼时,意气风发的神龙为自己定下了2017年突破100万辆的目标。不过从2015年开始,命运不再垂青于神龙。2016、2017两年间,神龙汽车的销量接连出现了两位数以上的下滑,而去年全年销量与2014年时期相比,几乎腰斩。 “欢迎大家给神龙提意见,我们绝不规避问题。”2017年4月,面对持续陷入低谷的神龙汽车,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前神龙汽车董事长刘卫东在专访中开诚布公地表示。 诚然,这家已经成立25年之久的合资公司存在的问题很多,企业管理效率较低、中法双方诉求存在分歧、产品规划相对于市场变化始终滞后,甚至法方PSA集团至今对品牌存在模糊定位,PSA一直强调标致品牌在欧洲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大众,而事实上,国内消费者将标致或雪铁龙的对手定为马自达这类对手。 销量的低迷,带来的是频繁的人事变动。就在刘卫东进行媒体沟通会的两天前,一份涉及81人的神龙公司及旗下双品牌营销领域变革大幕开启,调整力度之大堪称神龙成立25年以来的第一次。 而紧接着的6月份,东风集团宣布由一汽刚刚调往东风的安铁成,接替刘卫东任神龙汽车董事长。对此,业内有人表示“神龙已经到了谷底,这时候接手也许是最好的时机。”不过,告别执掌了神龙16年的“灵魂人物”刘卫东,进入“安铁成时代”的神龙汽车内部不可能不掀起一些小小的波澜。 而年关时期的东风标致品牌部大撤退,主导者正是上任不久的安铁成。对此,东风标致一位内部人士不无感慨的说到:“东风标致一位内部人士不无感慨的说到:“其实新上任的几位领导,对东风标致并没有多少感情,所以做起事来不会有什么怜悯心,该动刀就动刀。” “改革者”竺延风 2015年5月6日,离开汽车行业8年之久的前一汽集团掌门人竺延风空降武汉,他与东风集团董事长徐平的对调,掀起了长春与武汉两个城市两家央企以及整个汽车界的轩然大波。 竺延风是少年得志的,因曾在一汽进行壮士断臂般的大力整改,竺延风身上一直存在着雷厉风行、敢于创新的“改革派”标签。此次执掌东风,竺延风必然带着“重振”东风的决心而来。所以才会在其履新的100天里,用逾50天的出差时间、超过40次密集飞行,亲临超过40家子公司现场调研、交流和指导工作,等超常规速度融入东风。 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竺延风 对于竺徐之间的换防以及竺延风的风风火火,一位早已离开东风的高管几年前曾这样评论:“大伤元气的一汽需要来一次中医治疗,太过庞杂的东风则需要一次快刀斩乱麻的西医疗法,所以会有竺延风来东风,徐平去一汽的一幕。” 尽管竺延风上任初期曾表示要传承、不折腾,但面对东风汽车臃肿的机构、复杂的体系、较低的沟通效率、一路衰退的市场业绩,以及一直未能打开局面的自主板块时,竺延风的改革逐渐变得“激进”。 而这种激进,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高管层面上的“动刀”。东风的换防主要从三方面考虑,一是考虑业绩;二是考虑板块调整需要;三是反腐之后的补位。 这么多年里,东风系高管离职现象从未像最近两三年如此频繁过。譬如2016年离开的前东风雷诺执行副总裁胡信东,在东风任职26年;2017年离开的前东风一把手李春荣,在东风任职30年;同样是2017年离开的前东风标致总经理李海港,在东风任职21年;2018年离开的前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陈斌波,在东风任职30年…… 名单上的名字还有很多,这些人都曾经是东风系的核心人员,为东风的事业奉献了大半青春,却最终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离开,不可能不引发企业内部的人心浮动。 频繁的人事变动对其销量和企业整体运作不可能不产生影响。2017年,东风汽车全年销量为412万辆,未能实现预定的450万辆销量目标。对于坚定带领东风公司的改革向纵深迈进的竺延风来说,身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合资板块,只有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正常发挥;东风悦达起亚、东风裕隆风雨飘摇,陷入断崖式下滑;东风英菲尼迪和东风雷诺虽积蓄着成长力量,但毕竟体量还小;东风自主品牌多而散,主力品牌东风风神还徘徊在主流品牌门外。 “改革只能前进,决不可倒退。”在去年年中会议总结报告上,竺延风强化了改革的决心,2017年未能迈过的450万辆这道坎,也变成了东风2018年必攻的目标。但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对于改革的难度,东风公司的预估显然有些不足,竺延风对于改革的力度是否有些用力过猛? “东风的优势在于人” “我觉得,东风的优势在于人。”2011年年底,当时的东风处在公司组建42年以来最好的发展阶段,当时在一次小范围专访中中,刘卫东说到:“东风上上下下都憋着一股劲做事,有一股气势,也愿意去实践。”而那时的东风正雄心勃勃地在为5年后的2016年制定600万辆计划。 再回到神龙汽车的话题,事实上BC不止一次参观过位于武汉的神龙公司,虽然是合资企业,但一直有着老国企的传统气氛,这或许也是刘卫东去年一次在内部狠批神龙管理混乱、人浮于事的原因。不过,搞突然地集体搬迁,这样的处理方式显然过于冒进,不讲感情。 而且业内人士认为,神龙汽车表示搬迁的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公司营销领域的沟通和决策效率”,这本身也存在悖论,两个品牌部迁回武汉,市场部集中在上海办公,这不仅无法提升决策效率,相反还会让沟通变得脱节。 东风标致品牌部90%人员大换血,这意味着东风标致品牌工作在国内15年的积淀要面临清零,因为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招聘到这么多能够顺利交接工作的人。2018年,整个市场环境不容乐观,尤其在这一轮本土品牌纷纷向上的形势下,品牌团队大换血,这对本来就处于困境的法系车而言,等于雪上加霜。 其实相比一汽,东风内部的体系更加庞杂,利益关系盘根错节,竺延风接棒东风仅仅三年不到的时间,如果继续采用在一汽改革时的“激进”做法,必然适得其反。而最近一两年的改革措施,东风内部人士的评价也褒贬不一。 BC记得,工信部部长苗圩当年任职东风汽车掌门人时,曾对那时积弊深厚的东风进行过“休克”疗法,还将东风总部从十堰迁到武汉,当时的“迁都”,由于涉及东风公司十堰基地10万名职工的稳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迁都”决定几度动议,几度搁浅。不过苗圩当时给东风下的猛药,最终证明了他和他的支持者的过人胆识。 不过这样快刀斩乱麻的西医疗法,其实伴随的是巨大的副作用冲击,可能要么生,要么死。现在的东风,还受得起这样的“猛药”吗?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BusinessCars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63258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