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电动网】(特约作者 宋天来)笔者近日在第一电动网的一篇文章《中国电动汽车要弯道超车 BMS必须攻克》,引起同行提出了不同观点《再不重视动力电池研究,就别提中国电动汽车弯道超车了》,所以想再次阐述关于弯道超车的路径选择问题。
先说下弯道超车,这个词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专用术语。因为几乎不可能在直道上超越对手,所以只能利用弯道这一特殊的、充满变数的特殊阶段来挑战风险,抓住机遇,超越对手。电动汽车弯道超车是从内燃机车延续而来,因为内燃机车我们干不过国外厂商,所以转移战场到电动汽车,希望能在这个新跑道上跑在前面,这个跑道转移也可以看做弯道。
电动汽车目前的局面,很像是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国内外诸多车企非车企群起纷争、厉兵秣马、联合纵横,等布局卡位之后将会有惨烈的竞争。那么,现在这个弯道的特殊性在哪里呢,就在于各种技术百花争开。就拿驱动模式来讲,有强混、弱混、纯电动、双模、增程等等;电池的种类也有各种锂电,三元锂、磷酸铁锂、锂聚合物等;电机有直流电机、交流电机,直流里又有串励、无刷、永磁同步等。市场处在发展初级阶段,每个厂家都在做着分析判断、选择试探。
要想超车,必须对超越路径进行策略的选择。选择的最终目的是以最小资源最快获得满意的市场地位,并尽可能能对市场发展方向产生有利影响。其原则如下:
1. 选择的领域一定是对产品有重大影响的,并且能够影响行业重大标准。
2. 该领域目前不尽如人意,有提升空间但也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3. 重大突破不用打持久战。
电动汽车里,电池和BMS其实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能量系统要想表现过硬,当然最好是电池理想,体积小、重量轻、能量多、无危险适应高低温等等。但是短时间内想做到这些,想让电池有重大突破不现实,就是我们现在用的锂离子电池,也是发明了25年后才逐步完善到现在这个能用上车的地步。从基础材料研究,到生产工艺研究,到生产设备开发,到批量测试、成本降低等等这中间的种种障碍和所耗用的资源是巨大的,当然,还有时间。而且风险也是巨大的,整个路径随时有可能因为一点无法攻破而回到起点,甚至推到重来。
选择BMS满足以上三个原则。现在的动力锂电池,不是不堪用,而是堪堪可用,所以,如果有了足够强大的BMS,就可以弥补短板,提高能量系统的整体表现水平。即使以后电池有了重大突破,只要是成组使用,不一致性必然具备,BMS仍然不可或缺。由此可见,很长的一段时期内,BMS都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决定着能量系统的整体水平。那么,有什么理由不现在就去卡住这个战略要地呢。
除了满足最迫切的性能需求,BMS还可能会影响到电动汽车的使用和产品销售方式。以国内市场为例,电动汽车的配套充电环境很不友好,所以,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争论不休。换电模式的一个重要技术障碍就是电池不标准,没有统一的系列规格。一家车企的电池可以互换,不同车企的电池很难互换。电池本身做成系列标准是没障碍的,关键是和电池不可分离的BMS,现有结构的BMS和电池组装成PARK后很难拆分,而如果换电模式还需要换BMS是风险巨大不可想象的。但是如果有合适结构的BMS,就可以做到PACK端是标准的,BMS控制端是可分离的,那么换电模式技术上就是可行的。换电可行之后,电动汽车本身的销售可能就不会再包含电池,鉴于电池价格在整车中所占比例不小,整车价格会下降很多,电动汽车的市场会为此发生很大改变,成本低廉的电动车成为可能。换电模式下,用户将降低对电池性能的关注,目前占据优势的韩日电池企业的优势被弱化,这将为我们在电池上的追赶和创新发展赢得时间。
瞄准应用技术进行弯道超车的成功概率要比基础研究大很多,现成的事例也有很多,比如苹果手机、特斯拉电动车,这些产品无一例外都是针对当时产品的不足,通过某一关键部件/组件的创新,整合现有技术,重新定义了产品获得成功。苹果发明了IOS系统,特斯拉重新设计了电池管理系统,而其他所需的技术都是拿来主义。
弯道非常态,超车窗口转瞬即逝,电池,还是BMS,相信心怀超越的企业会做出正确选择。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宋天来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41082
本文由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撰写,他们为本文的真实性和中立性负责,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第一电动网。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和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如需转载需得到双方授权,同时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加入第一电动网大牛说作者,注册会员登录后即可在线投稿,请在会员资料留下QQ、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稿件,如有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