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电动网】(特约作者 林少波)低速电动车的出路在哪里?
政策是制约低速电动车发展的瓶颈吗?
技术、质量、市场、营销因素哪项重要?
低速电动车企的规划(产品、营销)有吗?
……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的《行路难》是对当前低速电动车企现状最好的描述。
看似火爆的低速电动车企业做的轰轰烈烈,但是真正热爱低速电动车的企业们却在进行着“自残”。
发展历程
通常,我们将2008年称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元年”。事实上,在此之前,低速电动车早已驰骋在处江湖之远的大道上,甚至“墙内开花墙外香”,开始了出口创汇之路。
2009年,央视“山寨电动车”的曝光非但没有将这个行业扼杀在摇篮,反而为这个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关注。
2012年4月28日,宝雅公司创历史先河地承办了“新能源汽车高峰论坛”。这是一次汇聚低速电动车发展正能量的盛会,行业专家、经销商、产业供应商1000多人参加会议,向社会宣告:低速电动车行业已经走上了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道路。
当时大会的成功不是宝雅的成功,应该是这个行业的一次成功催化剂。他的意义已经超出了企业行为。行业专家、政府、院校、媒体、投资机构纷纷给予这个行业巨大的关注度。
宝雅投入极大的精力,以严格的汽车工艺打造低速电动汽车精益生产平台,力求企业发展的精益化、规模化,打造一流的电动汽车王国。随后2013年下半年经历了各大、小厂家的模仿,同一款式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争先恐后的来瓜分积淀的市场,结果导致低速电动车行业市场的伤痕累累。
“只有模仿,从未超越”
一句广告词对现在的厂家进行了形象的比喻。这种势不做死不罢休的架势又在一次一次的重演。宝雅雅贝款、路地方舟V5、泰汽熊猫款,最狠的是刚刚创造低速电动四轮奇迹的大阳巧客,该款式是由意大利人设计经过大阳公司引进,成功推向市场。很快以独特的外形被消费者所喜爱,随后便被强大的同行们以掩耳不及盗铃之势迅速发扬光大,遍地开花。这种行为,没有在技术上创新,而是直接把价格、市场做到极限。这样的行为挫伤的不是雅贝、巧客等车型。挫伤的是投资人的魄力和勇气,谁还敢于投车型,投研发?
宝雅电动汽车
曾经跟一个三轮车企老总沟通,“宝雅的雅贝车型在市场上已经被各大厂家相继模范推出,并且仔细分析该车型并没有给这些企业带来很好的收益,那您公司为什么还要推这款车型呢?”他的回答是:“当前市场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用这样市场成熟的车型,可以迅速转化成市场效益。”
这位老总的回答与目前大部分电动车企的老总想法一致,可想而知这种拿来主义怎么会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更谈何完善的渠道策略及售后体系,也根本没有能力去跟宝雅、大阳这样渠道、服务体系完善的企业抗衡,更谈不上发展。
行业规范势在必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6月12日,山东省发布了《山东省汽车行业标准(小型纯电动车)》。在全国电动车行业中视为先驱,对今后国家确定行业标准奠定基础。
今年8月郑州新能源展会期间与一位媒体作者沟通,现在的电动四轮跟当初电动二轮车市场化是否有相似之处?答案是肯定的。最后将如何规范?价格战、胜者王是一方面,最关键的应该是产品+营销组合,企业如果没有这样的组合,要想有好的发展,难度是非常大的。这样的前车之鉴应该是现在做低速电动车企要研究考虑的。所以加快行业标准的完善,制定有效的管理模式,让有想法的厂家放心大胆的投入,让消费者买的放心,用的舒心,才是正道。
话回开篇
低速电动车的出路在哪里?除了规范企业行为,确定企业产品路线,做出各企业自己的特色产品外,创造好的营销模式才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
政策对行业的影响肯定不是绝对的,只有确定好的营销模式才是取胜的关键。
北汽新能源的卫·蓝先锋活动、比亚迪新能源购车——免费安装充电桩,发展电动出租车行业、宝雅的免费驾校、康迪的微公交模式等营销模式。不管是传统汽车行业还是低速电动车行业都遵循一个原则“引导消费”。相对于汽车的选择性消费,老百姓对电动汽车的认知还只是停留在一个陌生的阶段,如何让消费者感受电动汽车的驾乘享受,是当前大部分企业所采取的销售模式。这些在实践中还没有脱颖而出的企业,所以不管是政策、产品价格、技术等都不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规划有自己技术特色的产品,打造正确的营销模式才是王道。
作者林少波是山东宝雅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小博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33507
本文版权为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违反者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17001180190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